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研究
朱文瑞
摘要:我国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对培养高质量人才有着提升作用。在高校进行英语教学贯彻思辨能力培养有着强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这里我们对英语教学和思辨能力进行并提讨论,并不是把思辨能力的培养,作为英语教学的独特属性,而是因为这是外语教学的软肋。对此,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提高大学生思辨能力和英语学习成绩。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0-0094-02
0引言
思辨能力顾名思义,便是在一定的现实标准之下,对事物进行独立的判断认识,主要是用于对别人的行为观点进行一定的批判。早期的思辨能力,它的主要作用是将大众所普遍认可的基本理论以及知识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并对问题的本质进行一定的思考与分析,然后通过一定的思考进行进一步的推导,得出更加准确的结果[1]。在这个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充分地体现了思辨能力的积极性和严密性,通过思辨能力去思考问题,使得个人对事物的各个情况的认识更加全面,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这也是一个对自我的行为进行检验和判断的过程。
在我国一线的英语教师队伍中,大学英语教师占绝大多数。从课程受众数量看,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要完成对大学里英语课程的学习,而且课程至少延续三至四个学期。对于并非英语课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几乎没有哪一门课程持续时间以及教师能够与学生接触时间如此之长,这就使得大学英语课程有着贯彻思辨教学的天然优势,能够保证教学方法上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循序渐进,能更好地贯彻“思辨教学”[2]。
1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
在我国高校课堂中,早已经进行了教学方式的改革,因此对于培养思辨能力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就国外而言,早在20世纪已经在开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各高校对学生思辨能力发展也愈加重视。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教学中,也需要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逐渐培养,使我国高校培養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增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高校毕业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能力。而且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还可以改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从更深层次去研究分析问题。在英语教学课堂中,只有充分融入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才能为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更加充满生机动力,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和技巧[3]。
2大学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困境
2.1过于重视学生的死记硬背
应试教育在我国实施时间较长,因而对教师教学影响较重,较多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只有学生通过不断的死记硬背,才能够全面掌握知识,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才是促进学生英语课程学习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并没有意识到逻辑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采取的依旧是讲解、听写、朗诵、练习等模式,导致遇到稍微难点的问题,就会出现思维短路的现象,这样学生回答问题时也不会有清晰的逻辑,甚至还会出现教师提问时学生全体“哑巴”的现象,使教学气氛变得非常尴尬,局限学生质疑与创造的意识,很难让学生获得健康的发展。
2.2课程设计与教学大纲
我国高校大学生对思辨能力培养的首要问题就是没有确定培养目标,没有把对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当成首要目标。根据作者的理解,大多数大学仍然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为目标。即使在学习英语氛围好的大学里,大学英语仍然被视为一门以技能为基础的“基础英语”课程。更严重的是,近年来很多高校降低了大学英语的学分,使得原本就不多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再一次被压缩。此外,许多大学的英语课堂,仍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这使得许多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关的课堂活动难以实施。
2.3学生缺乏动力和精力
如前所述,许多学生仍然抱着“通过四级,万事大吉”的心态来学习英语,而不是通过学习英语来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由于大学英语课程通常集中在大一、二年级,课程学分相对集中,很多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对英语学习投入不多,这在理工科学生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与培养思辨能力所需的长期实践和课外投入背道而驰。学生很少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思辨能力培养。
2.4师资困难
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着地位低下、不被重视的尴尬局面。许多高校将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基础公共课程,并没有给予大学英语教师充分的进修机会。因此,许多教师对思辨能力的培养模式并不熟悉,更谈不上在教学贯彻思辨能力的教学理念。此外,教师贯彻思辨能力,还需要在课后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收集教学材料和设计教学活动,还要及时给学生做出反馈,对于许多教师来说,这无疑会增加了他们的教学交流。让教师知道教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学生也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怎么学,具体要求是什么,从而进一步形成“契约”精神。
3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的途径
3.1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主动思考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以身作则,学生被动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容易给学生的思想形成惯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首先,教师要活跃课程氛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教师可以将一些课堂参与度低的活动,改为适合全班或大部分班级能够一起参与的活动。比如,我们应该通过教师的评语和评分来改进PPT演讲的常规教学方法。相反,全班应根据学生的语言素质和问题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估和评分,然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再例如,苏格拉底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课堂环境中,只要教师一提问,就会出现冷场。笔者认为,教师首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打心底里就想发言,敢于发言不怕出错。教师提出问题时,应该给予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而不是简单的提问,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证可驳。学生也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小组讨论会,让学生结合“学习”和“同伴”模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安排小组提问或相互辩论。学生要学会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起主导、组织和评论的作用。
3.2有机结合培养思辨能力
在上述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把握好英语语言教学与内容教学之间的平衡点,把内容教学、思辨培养与语言教学合理穿插在一起。对于课堂的时间安排,教师不能严格把语言技能训练与语言内容学习进行分割。在阅读训练中,除了讲解基本单词和句子外,还应讲解知识要点中的深层问题,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体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全面学习知识点,开展学习转移。在写作训练中,我们应将写作观念的培养和语言质量的提高视为同等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采用三重书写练习标记法,允许学生先修改他们的写作作业,然后再由教师修改。最后,教师将重点放在作业中的问题上,并与班上的学生讨论具体案例。
3.3注重跨文化知识点的深层学习
Facione对批判性思维定义中的情感特质包括“公正”“灵活”“自信”,这也是英语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三个方面[4]。目前,中国的英语教科书主要强调中美英三国之间的比较文化。在课堂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横向和纵向文化比较。中国的横向比较,与其他非西方国家的文化比较,美国与非西方国家的文化比较,从而使学生能够打破传统的思维惯性。纵向比较中国的圣贤,重大历史事件,思想流派和外国思想家在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批判性思维并不意味着批评所有思想并否认所有观点。相反,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应该宽容和開放。通过从普遍主义的角度进行文化比较,可以提高学生公平合理的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对英语学习的信心。
3.4注重系统性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
近年来,新大学英语教科书《新标准大学英语》在每本书中都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维问题,并且大多数问题的观点都非常适合大学课堂讨论:《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教科书英语也有大量的课堂活动,与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训练相配合。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在这些教科书中安排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训练环节,有什么作用呢?他们不一定达到教科书设计的培训目标。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有一个连贯而系统的教学大纲。我们不仅要注意每个学期课程之间的联系,而且要注意每个教学单元中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当前课程设计的角度来看,英语教学可以以主题教学为主要手段,通过深入和跨学科的主题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造性思维。对于高年级学生或具有良好英语基础的学生,学校还可以增加普通英语课程的比例。一方面,可以提供传统的通识教育课程,开设一些英语国家与国情文化相关的传统通识课程,亦可开设一些英语国家专题研究,精选英美报纸的读物,以及对欧美电影欣赏等更为前沿的通识课程。另一方面,在开设这些课程时,我们要注意的是不仅仅是介绍,要设置一些有启发性教学的环节。
4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作为大学教育体系的重要课程,必须要将此课程教学的育人作用发挥出来,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这是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我们国家能否更好地立足于国家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完善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开设科学课程,提高师生的思辨意识,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学习。
参考文献
[1] 杜仓宇.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求知导刊,2015(10):129.
[2] 孙昕翃.浅析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J].校园英语,2018(28):18.
[3] 李慧艳.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环球市场,2018(28):268.
[4] 刘赢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探究[J].海外英语,2015(17):32-33+35.
(责编:杨梅)
作者简介:朱文瑞(1983—),女,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英语教学、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