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教学法在高中政治中的应用
邹伟辉
◆摘? 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变得越来越重视,其中政治教育作为高中教育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由于知识点的抽象化和复杂化,很多人并不能够快速掌握重难点知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将时政教学法应用在政治教育中,这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补充政治教材内容,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时政教学法在高中政治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时政教学法;高中政治;应用
近几年来,随着学生学习压力的不断加大,致使学习效率难以得到提高,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这样将难以为后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所以,随着新的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将时政教学法应用在政治教育过程中,这有助于让政治知识更加具有实用性,进而提高学生政治素养且开阔视野,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其主动关心国家大事,最后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一、时政教学法在高中政治中的应用的价值
目前,时政教学法被大量的应用在政治教学中,第一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政治知识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讲解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所讲的,这样所获得的教学效果也更加显著。第二点,此教学法应用在政治教育过程中也是对教材的一种补充,因为随着教学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教材内容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所以,教师应将时政教育融入在政治教育中,这样才能让课堂活动变得充满生机活力。第三点,也有助于让政治知识变得更具有实用性,对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也非常重要,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二、时政教学法在高中政治中的应用对策
(一)科学合理选择时政热点
为了更好的推动政治教育活动有序展开,高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应将时政教学法科学合理的应用在政治教学中,这样才能够满足教育阶段学生学习需求。本身政治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就比较多,将此教学法融入教学中也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进而让整个教育活动变得生动且多彩,且弥补传统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学习《文化传承与创新》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合理选择时政热点来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当然,引入时政热点时也需要注意以下内容,应确保所选择的热点符合当前学生身心成长需求,以便于让其在良好的氛围下提高政治素养。此外,所选择的时政热点题材也要具备积极向上的特点,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培养学生对时政敏感度
在科学合理选择时政热点之后,高中教师还应当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对时政的敏感度,这也是推动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基础。这就需要在一个恰当的时间将时政教学法引入课堂中,此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时时关注时政的好习惯,这对其未来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一些简单的课堂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去完成,进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生活与消费》一节知识点时,可以将教学活动的权利交到学生手中,并赋予他们说话的权利,在其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要及时的给予帮助和鼓励,进一步让其养成关心时政的习惯。除此之外,也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小組交流探讨,并说一说自己当前所关注的新闻,这都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最后,让班级中的每一个人掌握货币等相关内容,以及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三)采取多元化时政教学法
传统单一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学习需求,反而会拉低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所以高中教师政治教育过程中还应当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来展开教育指导。其中时政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的应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上的不足之处,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用的技能型人才。例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应改变以往落后单一教学模式,应采用多元化时政教学方式展开政治教育。本身政治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政治素养,让其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有效锻炼,进而为其未来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授课之前,教师也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视频或者是图片信息,进一步引导学生观看当前的时政热点,这有助于提高其课堂参与度,进而发挥时政教学法在政治教学中的价值,并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政治教学中面临着很多问题,致使学生政治素养难以得到提高,所以,为进一步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展开,优秀高中教师应将时政教学法应用在政治教学中,本身政治教育综合性就比较强,更加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展开教育指导,这就需要科学合理选择政治热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时政的敏感度,也要采用多元化时政教学法来弥补传统单一教学上的不足,最后,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出更多素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峰.时政教学法在高中政治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