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本斋 以人为本 践行群众路线
哈光杰
马本斋,男,回族,1901年1月1日出生,1944年2月7日去世,直隶献县东辛庄(今河北省献县本斋回族乡本斋村)人。抗战爆发后,他毅然组织本村70余名青壮年,成立了“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率部参加八路军,后发展为冀中回民支队。他历任回民教导队队长、冀中回民教导总队总队长、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及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自1937年至1944年,7年之间,马本斋率部由东而西,自南向北,驰骋冀中区、威震冀鲁豫,历经大小战斗870余次,消灭日伪军三万七千余人,令敌闻风丧胆,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病逝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又分别为他题挽:“马本斋同志不死!”、“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民族英雄,吾党战士”。堪称无上光荣,足见,马本斋在当时威望之高,影响之大。
马本斋之所以能得到如此殊荣,是因为他率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并且战绩辉煌,而他克敌制胜的根本原因又在那里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能够正确贯彻和执行党的群众路线。
那么,马本斋又是怎样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呢?
首先,维护群众财产---护粮。
一. 1941年6月中旬,回民支队到离无极县城10来华里的疙瘩侯坊帮助群众收割麦子,马本斋派七中队在离县城4里多的地方监视敌人。上午8时左右,县城敌人出动,七中队凭借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将敌人打回城去,致使群众小麦全部得以顺利收割。另外,马本斋率部在赵县、大城等地用同样的方法帮助群众抢收了上千亩的小麦,深得民心。
二. 1941年6月14日晚,河间县景和敌伪出动400余人到刘庄抢掠,回民支队闻讯,马司令员立即派三大队出击,双方激战1小时,将敌人全部击溃,夺回被敌抢掠的全部粮物,并退给村民,当地群众极为感动。
其次,关心群众疾苦---济粮、让粮、借粮、截粮。
1942年7月初,马本斋率部战略转移到冀鲁豫战场,时值山东连年大旱时期,庄稼歉收,再加上敌人的敲诈勒索,枪劫掠夺,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行军沿途,但见蝗虫肆虐,田地荒芜,饿殍遍地,乌鸦哀鸣,一片凄凉景象,令人目不忍赌。马本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部队刚刚到达目的地,就连夜召开连级以上干部会议,商讨救灾事宜。会上,他激动地讲道:“咱们拉队伍,目的就是要把小日本打出中国去,让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因为群众是咱们的衣食父母,咱们是人民的子弟兵。眼下,乡亲们有难,咱们不能坐视不管。我提议,咱们从现在开始,节衣缩食,救济灾民。”话音未落,掌声一片,大家一致通过,会后分头行动。之后,马司令员陆续签发训令,先后制订了一系列优抚政策。
一. 济粮。回民支队官兵把每人每天1斤6两的伙食标准先是降为8两,而后又减到4两,将节省的粮食全部赈济灾民,马本斋也不搞特权,他主动带头,以身作则,甚至于每天只吃一把炒熟的黑豆,当地灾民感恩不尽。
二. 让粮。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这段时间里,马本斋亲签的近100份训令里,曾多次 提到:“---严禁回民支队官兵与本地群众挣挖野菜、茅草根---”、“严禁与本地人民挣采榆树叶、榆树皮、柳树叶、柳树皮,只许吃槐树叶、槐树皮”等。禁令下达后,全军上下宁可挨饿,也没有出现一个与民争食而违反纪律的。
三. 借粮。为了抗饥荒,马本斋司令员还派出了三批借粮小组,从根据地200里外的昆吾、尚和地区借来了1·38万斤救命粮,解决了当时聊城地区近5000口人的口粮,并留足种子帮群众播上了种。受益群众感激涕零。
四. 截粮。我军民缺粮,当然,敌人也严重缺粮。据报,冠县有户高财主,置民族同胞生死于不顾,为求利润,竟然将储藏多年的余粮,高价卖给外地日寇,情况核实后,马司令员果断下令“截粮”,于是,设伏截获粮车,将粮食全部分给难民。此举,大快民心。
再次,爱护群众生命---救人。
1941年11月份,回民支队在冀中中心区集训练兵,武强沙洼村一名吴姓村民被鬼子抓到衡水县城,随时有被杀害的危险。他家人哭着跑到回民支队驻地,找到马本斋求救,马本斋当场答应。经分析,他认为既然在县城用武力就很难救出,于是,他动用我党在敌内线,通过买通敌看管人员,再加上我化装进城的便衣战士三方配合,最后,将那名吴姓群众救回,当地群众感恩戴德,称赞不已。
另外,回民支队每到一处,马本斋司令员总是强调群众纪律。一方面,不扰民。如果夜深驻村时,他总是命令部队不要惊扰群众,露宿在大街或村口;再一方面,帮民。只要部队驻村时,他就鼓励和动员部队官兵帮老百姓做些力所能及的琐事,如跳水、劈柴、修葺房屋、修理农具家具等。
总之,马本斋能够体恤民情,关注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由于马本斋及其回民支队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危及关头,总是把生的希望让给人民,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大爱无疆,因此,回民支队所到之处都会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鼎力支持。
第一,送子参军。
1). 1939年5月,民运干事金民、参谋杨杰一,在河间、交河、任丘一带扩军,老百姓积极响应,纷纷送子参军,尤其是东辛庄的李老汉一次送三个儿子同时入伍,一时传为佳话。就这样,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招募新兵600余名,组成了新兵一团。
2). 1939年6月,宣传干事丁坚,在定县、新乐、无极藁城一带扩军,地方群众大力支持,不到一个月时间,招募新兵500余人,编成新兵二团。
就这样,从1937年10月到1939年7月,部队在短短不到二年的时间里,迅速发展到2100余人。最后人数最多时近4000人。
第二.支前慰军。
马本斋的回民支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人义之师,所到之处,都会受到群众爱戴 ,人们纷纷捐出自家仅存的牲畜、禽蛋和粮食,慰劳亲人。有时,人们得知部队在与敌激战或攻坚不下时,就自愿组织起来,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把水和干粮送到前线,有的还用自家门板,把伤员抬到后方医治。
第三.保护伤员。
1940年3月3日凌晨,回民支队在衡水栖凤庄与敌激战,六中队班长回连科在掩护部队突围时负伤,他忍痛爬到一老乡门口,老乡把他搀到屋里,洗掉血迹,包扎好伤口。在敌人搜查时,老人说回班长是自家女婿,姑娘把回班长认做自己丈夫,从而,保护了回班长。后经老乡一家精心照料,回班长很快伤愈归队。
第四.搜集情报。
为了支持回民支队抗日,群众总是通过各种方式,为部队提供一手的准确材料。譬如,郭庄伏击战、消灭敌快速部队、智取榆科岗楼、沧河路伏击敌汽车、无极县伏击盐车队、王奉村以饭诱敌、奇袭八公桥等典型战斗,都是依赖了群众准确的情报,才夺取胜利的。淮镇群众李树河就是其中优秀情报员之一。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打敌人。正是由于马本斋成功运用了党的群众路线,将自己所属部队深深扎根于广大民众之中,得到了群众强大后盾支持,再加上他的天才谋略,以及全军上下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抗击敌寇,所以,才使的马本斋回民支队作战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创造出平原作战的歼敌奇迹,从而在中国革命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作者单位:马本斋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