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成因与反思

    张鹤潇 郑富

    摘 要:手机已经成为中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物品。中学生使用手机来获得自我认同,排解孤独感、压力和无聊感,提前适应社会环境。而父母重视中学生手机的使用及手机科技发展迅速,都是造成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重要原因。中学生手机依赖的问题,需要准确、良好的定位及规范才能得到妥善解决。

    关键词:生命教育; 手机依赖; 中学生手机

    中图分类号:G635? ? ? ? ? ? ? 文獻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005-002

    手机的功能日新月异,手机的定义也不断更改。关于手机对人类的益处及害处到底孰多孰少,多年来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议题。从百度搜索“手机”后,发现很多的信息关于“手机依赖”。由此可见,“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人类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网路、从网路到知网,很容易发现,手机已经高度融入人类生活,并且形成“手机依赖”,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问题。

    国内目前对于手机依赖的研究主要是对于大学生,而对于中学生的研究尚少。在未来,中学生手机使用者会越来越多,但中学生正面临着重要的身体成长和心理变化阶段,如果还不能拒绝手机的强烈诱惑,在如此关键的成长时机中学生成了“手机的奴隶”,结果我们难以想象。所以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将能协助我们尽早找出中学生手机依赖的“解药”。

    一、“手机依赖”问题概述

    1.手机和手机依赖

    1.1手机。手机的形式较多,早期以短信、彩信等为主。3G上市以后,手机业务变得更加丰富,手机电视、微博、微信等已然成为手机主要的媒介形式。人类信息传递模式不断变化,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消除。尽管信息传递模式变化本身,是为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伴随着功能的多样性、方便性的日新月异,却是彻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式,这样的工具,它具有以下特征。

    便捷性。便捷性的原意是直接而方便。手机的便捷性在日常、生活、社交等方面提供给人类便利,对于中学生而言,便捷性意味着可以随时随地联系自己的父母及朋友,自己的安全受到了保障,还多了一种维护社会关系的方式。

    工具性。手机实现仪器通信功能是最基本的,但因为人类生活水平和质量的飞速提高,所以人类对手机的要求也飞速提高。现在手机的工具性不仅仅要拥有通信功能,还要拥有娱乐功能、学习功能等。

    娱乐性。除了满足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手机还具有娱乐功能。中学生在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时,大多数中学生选择通过使用手机来缓解压力和排解情绪[1],虽然中学生没有经济压力,但是中学生的巨大升学压力却不容忽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带来不同的压力。面对多样化的压力,中学生想通过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排解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也算情有可原。

    1.2手机依赖。中学生日益成为手机用户群体的重要部分。有研究显示,我国部分城市青少年手机拥有率在70%~98.9%[2]国外学者调查发现,全球大部分拥有手机的青年人承认,当他们被迫暂停使用手机时会变得心神不安乃至非常焦虑[3]。

    通过国外学者Brod认为所谓“手机依赖”其实是一种技术压力,它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对手机的过度使用,二是在公共场合不顾他人感受,无忧无虑地使用手机[4]。和国内学者认为手机依赖是一种类似于网瘾的心理疾病:就是过度使用手机并且无法自控,从而导致中学生在心理上、生理上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受损严重,影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的精神心理疾病[5]。综合国内外研究可知,手机依赖是一种强烈并且持久的心理过度依赖感。

    2.表现

    国内学者认为手机依赖的表现就是在无法使用手机的情况下,会出现焦虑不安的情形甚至会影响个体的生活[6]。国外学者认为网络依赖和网络成瘾是类似同一种症状,手机依赖也会出现戒断效应。也就是停止使用手机或者减少使用手机人会表现出不满、沮丧的心理状态,进一步的损害中学生身心健康损害,较少中学生适应性[7]。

    综上所述,手机依赖的表现可以大概理解为对手机有强烈的依赖,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手机,而一旦离开就会有焦虑的表现,情形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个体生活。

    二、出现“手机依赖”现象的原因

    1.利用手机维护社会关系

    内因:自我认同。中学生通过手机来想方设法地建立并维护自己的社会关系,所以手机成为了中学生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中学生可以使用手机增进和同学之间的感情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空间,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想法、感受,从而获得别人的认同,树立自信,获得满足感。

    排解孤独感:中学生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与亲人、同学等发生冲突和矛盾,自己也感到困惑、不公正、孤独、困惑和自卑。所以他们需要去排解这种孤独感,获得自我认同。而手机正好可以满足中学生排解孤独感,他们可以和陌生的网友尽情地诉说自己的遭遇,也可以在朋友圈里吐露心声[8]。

    社会化先期生活:手机对中学生来说是一种成人象征,是中学生扮演某种社会角色的有效整合手段,契合了他们“自我认同”的需求,提供了他们社会化的先期生活[9]。

    外因:社会关系复杂。由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社会环境下,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社会角色。每个角色还要面对不同的人际关系,中学生也是如此。在学校他们是学生,在家他们是儿女,在社会他们是青少年。所以中学生不得不去想方设法地维护这复杂的社会关系。

    提前步入社会环境: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于中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提早步入社会生活的他们,为了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不得不去维护社会关系。

    2.利用手机建立私人空间

    内因:自我认同。中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重要阶段。他们往往想摆脱长辈的束缚,建立自己的私人空间。在这个私人空间里,所有的事物都受他们的支配,是他们个性化和自我认同的发展场所。

    排遣压力:中学生面对着学校的强大学习压力和家长的严密监管之中,绝大多数中学生选择通过使用手机来排遣压力。在这个私人空间中,他们排遣压力的方式不受限制并且也没有人知道。

    外因:家长的监管。中学生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和自我意识。在父母的眼里他们还只是孩子,但在中学生眼里他们早已经长大了,他们不希望自己的生活受到父母的太多限制和管控。他们往往会把父母的控制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一个了解当作对自己私人空间的侵入。就是因为手机是他们的私人空间,所以他们更会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私人空间。

    3.利用手机进行个人管理

    内因:自我认同。在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需要别人的认同,树立自信,获得满足感,所以他们想要不断提高和改变自己。而现在手机上的各种软件满足了中学生的需求,他们可以通过使用这些软件来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

    外因:便于管理:学校方面:现在学校对于中学生各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不仅仅是对于他们的成绩,更多的是对于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想要达到学校的要求并不容易,所以他们需要借助手机来进行自我管理,从而达到学校对于他们的要求。家庭方面:大多数家长给孩子配备手机都是希望孩子在某些方面可以独立,脱离他们的帮助。

    4.利用手机参与虚拟世界

    内因:自我认同。在虚拟世界里中学生可以发挥特长而短处却可以藏起来。他们可以体验游戏胜利时的喜悦感和满足感,找到理解自己的陌生人从而获得自我认同。

    排解压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中学生都喜欢网络游戏。他们抛开了现实世界的所有压力、负面情绪去专注地体验游戏带给他们的快乐。所以玩手机成为中学生释放现实生活压力的重要方式。

    排解无聊感:当代中学生生活可谓是极其枯燥、永不改变的三点一线式的生活。而虚拟世界就像一个游乐场,里面娱乐的形式多种多样,总有适合你的那一个。

    外因:科技发展迅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鲜玩意”。由于这种“新鲜玩意”层出不穷,相关制度无法即时實施,并且中学生没有足够强大的自控能力,所以导致很多中学生沉迷其中。

    三、对“手机依赖”现象的分析思考

    1.国家

    1.1人才培养。国家对于人才培养上,希望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正面影响的人。在这个目标下,手机依赖会有以下阻碍:降低思考深度及广度:有手机依赖的学生,常常只是碎片化的思考并没有系统性地深入分析,长时间下去不但形成了思考惰性还降低了思考深度。他们分析问题时,只是拘泥在了自己狭小的范围内,没有培养起思维广度。而只有具有了相应的思维广度,才能与网络时代合拍,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游刃有余。因此,全球化竞争时代要求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思维广度。

    缩减学习时间和精力:那些时间充裕、精力旺盛的人,总是做更多的事情。而有手机依赖的学生,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远远大于花费在其它事情上的时间,也就没有时间学习,没有时间接受培养。

    1.2国家科技发展的布局及管理。国家对于科技发展的全球布局,应该是逐渐在国际科技竞赛中占据领导地位,在这个大环境下,不论是政府政策的支持还是整体投资环境的改变,各个方面,科技的发展都在飞速前进,而在飞速前进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关于科技进步而衍生的新问题,例如在手机使用上,早期并没有管理未成年人使用手机时段的法律规定,而近年的法律规定中,对于各家游戏厂商,都要求要进行“实名注册”,并对未成年人进行“游戏限时”,藉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也有很多游戏厂家在游戏里设置了类似于控制使用时间的游戏规则,在体验游戏的同时也不会因为受到强硬规则管控而产生逆反心理。布局和管理不仅满足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需求,还对成年人使用手机进行合理的控制。

    2.反思

    2.1利。中学生使用手机可以减少一部分来自家长的担忧,缓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中学生也可以用辅助软件来协助自己的学习,学习的效率也就大大提高。利用手机可以排解他们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在体验虚拟世界的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2.2弊。过度使用手机会损害中学生的学业和身体健康。沉迷于手机,不管是游戏还是社交软件等,都会占据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导致成绩快速下滑。长时间使用手机,除了影响学生视力之外,也经常会影响到正常的作息,对身体的损害极大。

    影响交际能力。当学生长时间仅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虚拟交流,久而久之,也使学生养成不积极参加现实活动的习惯,并且积累不了真实的社交经验。虽然通过手机也可以交流,但是会少很多真实情感在里面。这些肯定会影响同学、家人之间的感情,并进而影响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能力。

    影响家庭感情。若中学生产生了手机依赖,家长定会对其进行纠正。但是中学生正处在特殊时期,常常会有逆反心理和自我意识,所以他们会把家长的纠正看作是一种对自己私人空间的一种侵入行为。面对这种侵入行为,他们只能抵抗,于是家庭之间的矛盾就这样产生了。

    3.未来

    手机的本身,其实仅是一项“工具”,而工具的”好坏”得看使用的人而定。用得好,那就是手机“向前助力”;用不好,那就是手机“拖后腿”。我们应先客观的定义“手机”,为手机正名,还给手机一个“公平的身份”。在国家层面,如果能够予以更完善的制度管理,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从我们自身做起,如果我们可以清楚手机主要用途、学会利用学习资源、合理操控使用时间,势必能消灭手机依赖对于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2018年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个体生命特性的生命教育研究”(编号:BHA180118)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贾丹.中学生“手机热”的成因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

    [2]楼锡锦,沈黎勇,林博峰.大学生使用手机状况研究报告——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为例,中国青年研究,2009

    [3]KamibeppuK,Sugiura H.Impact of the mobile phone on juniorhigh-school students' friendships i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area.Cyberpsychology & Behavior,2005(2)

    [4]BrodC.Technostress:The human cost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M]Reading,MA:Addison Wesley,1984

    [5]张正中,王伟奇,姜辉友.关于手机依赖的研究综述[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6]徐晓叶楠,朱茂玲.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手机功能偏好[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

    [7]MSN健康.手机依赖是瘾需戒断[EB/OL][2014-07-25]ht-tp://health.msn.com.cn /windows8 /Health/20140725/1709882.shtml

    [8]邱慧燕.中学生手机依赖性与孤独感之间的相关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4

    [9]朱秀凌.控制与协商:手机对青少年“私人场域”的构建与侵入[J]《实证调研》,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