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档案管理》杂志发展计量分析研究
摘 要: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档案管理》36年来所刊7871篇文献进行分析。得出:《档案管理》在载文量上整体上维持了一个波动上升趋势。学术性、理论性成果占九成九。形成了以高校和档案实践工作者共同组成的核心作者群及核心研究机构。档案及档案管理、档案馆、档案学、文件、档案网站、档案法六大类是《档案管理》长期关注的主题与重点。并认为:《档案管理》在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学术研究与实际工作相融合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探索与实践,为中国档案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档案管理》杂志;期刊;计量分析
《档案管理》(双月刊)创刊于1983年,(原名《河南档案》,1986年更名为《档案管理》),1996-2014年连续六次入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国档案学、档案事业类的核心期刊。《档案管理》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创刊,创刊36年来发表文献量:7871篇,总被引次数:10710次。为推动档案学理论研究,提高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评价《档案管理》36年来办刊发展质量和学术水平,本文采用统计分析、文献计量分析、关键词词频分析法,对1983年至2018年6月间《档案管理》所刊7871篇文献进行分析,以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档案管理》杂志发展的成就,并为《档案管理》主办单位掌握期刊现状,提高办刊质量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研究者们进行档案学研究提供信息参考。
1 樣本来源与选择
以中国知网为样本来源,检索范围: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辑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年限:不限。检索时间:2018年6月24日。检索式:文献来源=档案管理or中文刊名=档案管理(精确匹配)。样本文献总数:7871篇。
2 载文统计分析
2.1 36年来,《档案管理》刊文数总体为上升趋势。年刊文数量从增到减,各阶段刊文数量极差扩大,期均刊文数增加。后期刊文数稳定。
从表1可见,36年来《档案管理》共发表文献7871篇,年均发表219篇,最多时年发表391篇(2005年),最少时发表82篇(1983年);年均发表文献占总文献量的2.78%,最多时占4.97%(2000年),最少时占1.04%(1983年);年均增速3.45%,最高65.85%(1987年),最低-51.09%(2018年)。由于2018年数据不全,不能准确描述年度文献增速,应考虑选用2017年前的数据。因此,修正年增速最低为-24.04%(1992年)。
从图1总体趋势看,1979年至2018年,36年间《档案管理》年度发表文献数量趋势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创刊到2004年,是起伏发展、不断上升的阶段。第二阶段,从2005年至2018年,是持续减少的阶段。整体上维持波动上升趋势。
结合表1可以看出,前期的波动与杂志年出刊期数变动直接相关。1994年之前年发刊期数不固定,在3~6期间浮动。1995年后稳定在年发刊6期。年发刊数稳定后的波动则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受扩版影响。2005年由48页扩为96页。当年刊文数由2004年240篇,猛增到391篇。二是受当期刊文篇幅影响。文章篇幅短则刊文相对多,反之亦然。
分阶段看:第一阶段1983-2004年期均刊文33篇,最高43篇,最低21篇,极差22篇;第二阶段2005-2018年期均刊文49篇,最高65篇,最低37篇,极差28篇。
总体上,年刊文数量从增到减,各阶段刊文数量极差扩大,期均刊文数增加。后期刊文数稳定。
2.2 文献的学术性、理论性成果接近九成九,宏观性、方针政策性成果只有百分之一强。
从文献的类型分布看,7871篇样本文献中,综述类文献107篇,占1.36%;政策研究类0篇,占0%;一般性论文7764篇,占98.64%。一般性的论证性文献是《档案管理》36年来刊登文献的主体,理论性、学术性突出,宏观性及政策性研究少。故学术性、理论性研究成果多,宏观性、方针政策性研究成果少。
2.3 文献基金类型分布
从样本文献的基金分布情况看,7871篇样本文献中有157篇,得到13种各类基金项目的支持,占全部7871篇样本文献的1.99%。
从基金的层次分布看,国家级基金2种,128篇,占全部文献的1.63%,占获基金资助文献的81.53%;地方基金9种,27篇,占全部文献的0.34%,占获基金资助文献的17.20%;部门基金2种,2篇,占全部文献的0.03%,占获基金资助文献的1.27%。
国家层面基金的资助种类少,资助文献数量是地方、部门资助总和的四倍。地方资助只涉及7个省市。
3作者统计分析
3.1 形成了以高校和档案实践工作者共同组成的高产和核心作者群,有利于理论研究与档案工作实践相互融合,形成河南省档案学研究队伍的独特性。
从作者的分布情况看,7871篇文献中,前40位作者共发表文献823篇,占全部7871篇文献的10.46%。
按照普赖斯提出的计算公式,核心作者候选人的最低发文章M=0.749√Nmax,其中Nmax为最高产作者文章数量。
36年来,《档案管理》作者中发表文献最多的为81篇,即Nmax=81,所以M=0.749√81=6.741。因此,36年来凡在《档案管理》发表7篇以上文献的作者均为1979年至2018年间《档案管理》的核心作者。
故此,表4中所涉及的,发表10篇文献以上的前40位作者既是《档案管理》的高产作者,也是《档案管理》的核心作者。36年来,《档案管理》已经形成了一批以高校和档案实践工作者共同组成的高产作者和核心作者。
从前40位高产核心作者所属单位看,21位来自高校,19位来自实践界。占比大致各占一半。这样的核心作者团队,显然更有利于理论研究与档案工作实践相互融合,形成河南档案学研究队伍的独特性。
3.2 实践界与高校共同成为《档案管理》主要的核心研究机构,是《档案管理》和河南档案界的一大特点。
从机构分布情况看,7871篇文献中,前40个机构发表文献2543篇,占32.31%。
如果使用普赖斯公式计算,核心机构候选者的最低发文章M=0.749√Nmax,其中Nmax为高产机构文章数量。这里Nmax=266,所以M=0.749√266=12.215,即发表13篇及以上的为核心研究机构。
据此,前40个机构不仅是高产机构,还是核心研究机构。在这40个核心研究机构中,高校23个,占57.5%;发表文献1234篇,占15.68%。档案行政管理机关14个,占35%;发表文献1157篇,占14.70%。企业2个,占5%;发表文献133篇,占1.69%。其他机构1个,占2.5%;发表文献19篇,占0.24%。实践界合计17个单位,占42.5%;发表文献1309篇,占16.63%。单位数不及高校,但发表文献数及占全部文献比均高于高校。
实践界与高校共同成为《档案管理》主要的核心研究机构,是《档案管理》和河南档案的一大特点。
4 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
从7871篇文献涉及的高频关键词看,前15位的关键词共使用696频次,占全部7871篇文献的8.84%,就是说,《档案管理》刊登的文献有十一分之一涉及上述15个关键词。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档案”189频次,使用频率最低的是“公文”20频次,平均使用频率为46频次。
从高频关键词反映出的研究内容看,36年来《档案管理》关注度最高的10个问题分别是:档案、档案管理、档案馆、档案学、电子文件、档案网站、档案利用、档案工作、文件、档案法。占到全部样本文献的7.46%。
这十大问题又可归并为档案及档案管理(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工作)、档案馆、档案学、文件(电子文件与文件)、档案网站、档案法六大类。
由档案、档案管理、档案利用、档案工作4个高频词构成的“档案及档案管理”居首位。共使用317频次,占全部样本的4.03%。就是说,36年间《档案管理》刊登的文献中,每100篇就有4篇是研究“档案及档案管理”的。“档案及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杂志研究频度最高的问题。
其次是档案馆。这个高频词共使用69频次,占全部样本的0.88%。就是说,36年间《档案管理》刊登的文献中,每100篇就有近1篇是研究“档案馆”的。“档案馆”是《档案管理》杂志研究频度次高的问题。
再次是“档案学”。以61频次,占全部样本的0.77%,居第三位。就是说,36年间《档案管理》刊登的文献中,每100篇就差不多有1篇以上是研究档案学的。“档案学”成为《档案管理》杂志研究热度第三高的问题。
第四是由电子文件与文件组成的“文件”类。这两个高频词共使用77频次,占全部样本的0.98%。就是说,36年间《档案管理》刊登的文献中,每100篇就有1篇文献是研究“电子文件”或“文件”的。“文件”是《档案管理》杂志研究的非档案问题中关注度和热度最高的问题。
第五是档案网站。使用39频次,占0.5%。就是说,36年间《档案管理》刊登的文献中,每200篇就差不多有1篇是研究档案网站的。
最后是档案法。使用24频次,占0.3%。就是说,36年间《档案管理》刊登的文献中,每300篇就有1篇是研究档案法的。
可以说,36年来,《档案管理》所研究内容虽然广泛,但有近9%的研究所关注的内容,集中在档案及档案管理、档案馆、档案学、文件、档案网站、档案法六大类上。
5 结语
《档案管理》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以下显著的特点:
第一,载文量大。36年来《档案管理》共发表文献7871篇,年均发表219篇,每期平均发文39篇。《档案管理》载文量在同类双月刊中是较多的。
第二,发展稳定。《档案管理》36年的载文量,整体上维持了一个波动上升趋势。且该刊从1994年以来每年固定发刊6期,平均每期刊载42.7篇,未出现过缺刊、临时增刊等现象,已经是稳固发展的成熟期刊了。
第三,专业特色显著。从栏目设置上看,《档案管理》的常设栏目有“卷首语”“理论探讨”“业务研究”“调查报告”“工作园地”“专题沙龙”等,非常设栏目如“编读互动”“人物访谈”“海外采风”“争鸣”“文苑”“杂谈”等则根据刊载文章的情况灵活设置。仔细分析栏目设置,明显地可以看出是以档案专业研究为主。从内容上看则更清晰,载文98%以上的都是档案学术性、理论性的成果。
第四,学术队伍具有很浓的实践色彩。从高产核心作者看,前三名吴雁平、刘东斌、管先海均来自实践界,前10名中有7名来自实践界。从核心研究机构看,前10名中有6名来自实践界。当然,核心研究机构既有第一名的郑州大学,也有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武汉大学、南京政治学院等著名高校。《档案管理》已经拥有一支由檔案学界和档案工作实践界共同组成的学术研究队伍。这样的学术队伍显然更有利于理论研究与档案工作实践的相互融合,这也成为河南省档案学研究队伍的独特性。
客观地讲,36年来,《档案管理》为中国档案学研究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而卓越的贡献,成就了一大批档案学优秀与领军人才,尤其是在理论研究与档案工作实践的相互融合方面,为中国档案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可以预期,在不远的将来,《档案管理》还将在中国档案学派成长与壮大的过程中,扮演极重要的角色,成就更多更出色的中国档案学家,助力中国档案学派走出国门。
(作者单位:开封市档案局 来稿日期:2018-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