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殡葬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 殡葬改革 阻碍因素 建议
作者简介:柳占良,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中图分类号:D6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4.192
殡葬方式,作为一种礼仪和习俗,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最直接反映。同时,不断变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也会赋予殡葬方式不同的时代特色。作为一个传承两千多年文明的国家,中国的殡葬方式具有其独有的特色,较西方而言,土葬是我国传统殡葬方式的主流。
中国人,大多信奉“土者,人之所命者也!”。所以,土葬是中国,特别是农村地区,目前使用最广、最普遍的一种殡葬方式。不仅如此,受传统土葬习俗的影响,逝者土葬时往往伴随着各种迷信活动,比如摆葬宴、造棺木等,而且攀比之风、铺张浪费现象严重,极大的影响了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所以,变更安葬方式,树立社会新面貌,促进社会文明建设,已是迫在眉睫。一、殡葬改革的内涵
(一)殡葬改革的定义
殡葬改革,作为一项国家政策,主要是指要求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村地区,应积极推行火葬,改变传统土葬习俗,打击攀比、浪费之风,倡导节俭办丧。所以,火化安葬是我国改革殡葬方式的的主要方向。但是,这并不是完全“一刀切”的要求群众全部采取火葬,主要是将提倡火葬,树立节俭办丧的意识,逐步限制、取缔土葬,最终实现生态安葬。
农村殡葬改革措施主要是指,变革传统土葬方式,由亲属将死者遗体火化,再采取将骨灰于各村集中性安葬,或掩埋于山林、田地不留坟头,或葬于树下、花圃间,或抛洒于河流、海洋等环保、绿色的安葬方式。
(二)殡葬改革的意义
1.节约土地,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的土葬方式,需要占用土地或林地掩埋棺木,不易腐烂,且占用的土地短期内无法实现再利用。随着中国日益增多的人口,人均土地占有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所以,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
2.树立文明新风的需要。自古以来,土葬,时常伴随着看风水、选墓地、选棺木、搭灵棚、摆路祭、出大殡、烧香纸、摆葬宴等传统安葬活动,往往造成极大地浪费。然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我們,提倡文明、节俭的殡葬活动,严厉禁止攀比跟风、铺张浪费的奢靡之风,树立优良的新面貌、新风尚。
3.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旅游业作为新兴服务产业,在各地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农村旅游业的兴起,已逐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杠杆。提倡火葬,废除土葬,避免乱葬乱埋,由各地政府统一规划墓地,以乡(镇)或自然村为单位,利用荒山或瘠地进行集中性安葬,不留坟头,平地深埋,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保护自然风光,促进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二、农村殡葬改革的现状与阻碍
(一)农村殡葬改革的现状
殡葬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各级党和政府贯彻倡导的一项社会改革,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改革成效一直未到达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农村地区,殡葬改革寸步难行,土葬、厚葬之风仍未改变。
以宜昌市某区的殡葬改革为例,为逐步实施殡葬改革,该区于1991年经湖北省政府同意,将其辖区内的5个社区划定为殡葬改革区域,要求居民实施火葬,并配套建设了公益性墓地。但是直至2014年殡葬改革验收考核时,其实施要求仍未达标,土葬、郊区乱葬等现象层出不穷。
(二)农村殡葬改革的阻碍
通过该区改革现状的调查发现,我国农村的殡葬改革,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障碍:
1.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土葬作为我国主流的殡葬方式,其传承时间最长、礼俗最为繁杂、传播最为广泛、使用民族及人口最多,且一直寄托着人民追忆亲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是从泥土中来,再回泥土中去”的思想早已耕种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心中。而且农村,特别是老人们对其死后安葬方式都极为在意,而且都有提前备置安葬棺木的习惯,根本无法接受火葬等生态安葬的方式。
2.政策宣传不足,干部履职不到位。大部分农村地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流通不畅,且居住分散,居民对推行殡葬改革,施行火化安葬等相关政策不甚了解。而且部分地区的基层组织,不仅存在政策宣传不够、相关知识普及不到位的问题以及殡葬改革政策知之甚少等问题,甚至自身也对殡葬改革相关政策的推行持反对态度,未起到执行的带头作用。
3.配套设施不足,火葬成本高。部分地区在殡葬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虽然对农村公益性墓地、殡仪馆等进行了规划建设,但是由于缺乏经济支持,专业人员指导,火葬的相关的配套设施,比如火葬场、火葬消费市场等方面的建设,根本无法满足当地居民的需求。而且因管理不善,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墓地价格奇高、安葬不规范、土地不够用、火葬各项收费标准不一、市场定价混乱等情况。相反,农村居民几乎都有自留山、自留地。土葬,可自行选择安葬地点,且不需要额外支出火化费、墓地费等其他费用,成本远低于火葬。
4.农村地广人稀,管理难度大。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农村地区面积约占90%以上,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比例仅占全国的45%。如此地广人稀的人员分布,明显增加了政府调控的难度,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进行殡葬改革,时间较短,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市场秩序,有限的工作人员难以实施有效的调控和管理。
5.其他方面的问题。殡葬改革不仅属于政府决策,更属于关涉民生的社会问题,其复杂程度、影响因素众多,除上述存在障碍外,还存在着农村地域分散,集中安葬难度大;居民擅自土葬,执法不严等其他阻碍农村殡葬改革顺利实施的问题。三、推进农村殡葬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基层宣传,正确引导
一方面,我国地域广泛,特别是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一旦关于殡葬改革制度的宣传力度不足,群众对政策知之甚少,上传无法下达,则会严重打击群众的积极性,甚至可能产生抵触、抗拒心理,阻碍殡葬改革的推行。另一方面,基层宣传作为宣传工作的窗口,直接起着了解和对话群众的作用。任何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任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的重要举措,如果没有通过有效的、卓有成效的宣传普济,使之变为人民群众积极的、自发的行动,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重视殡葬改革的基层宣传力度,势在必行。
殯葬改革,作为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工程,它的贯彻实施需要各界人士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让大众知晓政策,更好的理解政策,接受政策,支持政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引导人民预期,增强人民信心。同时,发挥好改革政策的整体社会效益,将火化安葬、生态安葬、移风易俗等结合起来,形成以惠民政策带动遗体火化普及、节地生态安葬、丧事文明节俭的效果,营造推动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大改革深入人心,确保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多村联合,合理规划
鉴于农村集中安葬墓地匮乏,公益性公墓稀少,且未能形成整体规划和规范管理的情况,建议可由乡镇(街道、居委会)牵头,组织各村(社区)相关负责人员集体考察,因地制宜,多村(社区)联合规划,共同开发建设集中安葬墓地或公益性公墓,以解决安葬难的后续问题 。不仅如此,联合安葬不仅可以解决部分村(社区)缺乏土地的问题,也能减少公墓安置点,节约资金,方便居民安葬。
(三)自上而下,做好表率
领导干部、党员是人民群众学习的“标杆”,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群众的行为,一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不仅需要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更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党员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为群众竖起一面旗帜,树立好的形象。殡葬改革作为民生工程,离不开每个人的支持。
1、 领导干部既然是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就应当自上而下做出表率,带头执行,绝不能让政策仅仅是制定给百姓的,如果我们一面为推进殡葬改革摇旗呐喊,一面又把自己罔顾法纪,因循守旧,恐怕永远无法得到群众的支持,不能得到有效推行,无法顺利推广普及。
2.共产党员作为人民的代表,应时刻反映人民的心声,想问题、做事情都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殡葬改革作为与人民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工程,党员干部,更应带头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解难题、攻难关、做奉献,积极支持殡葬改革的实施,发挥好党员的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出榜样,做出成绩,团结带领群众打开殡葬改革的新局面。
(四)明确职责,严格执法
1.明确职责,加强部门协同。各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通力合作,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民政牵头,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的殡葬改革工作机制。同时,作为殡葬改革的主管部门,民政局应制订好各项惠民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做好殡葬服务单位资格审查、档案管理等基础工作,不断增强服务机构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另外,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工作,落实好各项惠民政策所需资金的年度预算、拨款、结算等工作,确保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
2.加强政策监督,严格执法。如何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将是殡葬改革面临的重大难题。为保证本次殡葬改革的成果,确报殡葬改革政策的严格执行,建议民政部门应当联合公安、工商等其他部门,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定期严格巡视殡葬政策的相关落实情况,一旦发现,从快从严处理,不包庇、不偏袒,同时加强对违规建设公墓的处罚,并强化殡葬行业监管和问责。
(五)倡导公益,管控市场
火葬政策的实施,将带来遗体的收送、存放、火化等公共殡葬服务的供给。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群众安葬的成本,打击了群众改变殡葬方式,响应政策号召的积极性。
1.扩大公益服务范围,满足民众基本需求。殡葬改革作为关于人民利益的民生问题,相关服务或政策则更应体现出公益性属性。相关部门应快速出台惠民殡葬政策,逐步建立公共殡葬服务保障制度,满足好民众的基本殡葬需求。不仅如此,应加大农村集中性安葬墓地或公益性墓地的建设,扩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范畴,将并将生态安葬等基本服务项目纳入其中,满足好民众“逝有所葬”的安葬需求。
2.加大资金投入,专款专用。各级部门应落实好殡葬改革政策,严格加强殡葬专用账户或专项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合理透明。同时,开通多渠道政策宣传通道,将利于群众利益的惠民政策、享受措施等基础性问题,及时、主动的向公众公开,保障政策的透明度、知晓度,不断提高群众推行殡葬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殡葬服务市场的监管,严厉打击商家任意增设收费项目、肆意抬价等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确保殡葬消费市场的有序和稳定。
参考文献:
[1]李长林.论殡葬改革的民俗阻力[J].丝路视野,2016(29).
[2]罗晓怀.制止骨灰“二次入棺”把农村火化工作推向深入[J].中国民政,2005(4).
[3]齐飞.深化殡葬改革,推动殡葬工作科学发展[J].中国民政,2010(11).
[4]李芳.浅析农村殡葬改革的发展[J].青年与社会,2015(6).
[5]骆严严.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农村殡葬改革[J].改革与开放,2017(9).
[6]徐田方.浅析殡葬服务收费与监管[J].中国价格监管与反垄断,2016(4).
[7]王学居.新农村建设中殡葬改革的现状与思考[J].社会福利,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