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公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张思斯

    摘? 要:新媒体时代对人民警察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背景的分析,阐述了公安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明确了公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探讨了公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以期对公安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媒体;公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1-0092-04

    Abstract: The new media era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media literacy of the police, and the importance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media era,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defined the main contents as well as probed into the implementation ways of th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These results therefore would provide an indication and benefits of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imed at developing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Keywords: the new media era;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的媒体类型及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与此同时,警务工作与新媒体也结合的越来越紧密,接触各种各样的新媒介,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警务工作的常态。对于每个警察而言,良好的媒介素养是应对信息化社会的基本素养,也是新时代警察职业素养的自然延伸。公安院校学生作为具备大学生和预备警官双重身份的特殊青年群体,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步入工作岗位后能否有效的获取、研判相关媒介信息,以及能否建設性的利用新媒体开展警务工作。公安院校作为培养未来警官的主要阵地,在公安教育体系中导入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开展相关实践,不仅有利于公安院校学生自身媒介素养的提高,也有利于警察队伍媒介素养的整体提升。

    一、公安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

    面对新媒体时代复杂的执法环境,公安民警的媒介素养已经不仅仅是个人素养的问题,而是成为构建和谐警媒关系、树立公安队伍形象、提升公安公信力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负面涉警事件凸显出了警察媒介素养的缺位,因此在公安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犯罪网络化急需提升警察媒介素养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二的国民已经接入互联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已经与计算机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如同现实空间一样,网络空间中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犯罪行为,利用信息网络作为犯罪工具、犯罪场域实施传统犯罪的态势悄然成型。围绕信息网络实施赌博、诈骗、p2p非法集资、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买卖个人信息、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成为当下信息网络风险规制乃至整个社会治理、犯罪控制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传统的犯罪活动一旦披上了“网络化”的外衣,往往存在发展速度快、作案手法隐蔽,作案范围跨区域、跨境化的特点。面对犯罪网络化呈现出的新情况新特点,许多传统的侦查手段已不再适用,因而,提升警察媒介素养成为了新媒体时代案件侦查的内在需求。

    (二)发展微警务急需提升警察媒介素养

    2010年2月广东公安开通了名为“平安肇庆”的微博账号,随后各地公安掀起了建立微博账号的热潮,警务微时代正式开启。“警务工作+微博”的模式在信息公开、舆论引导、服务公众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2011年微信上线,公安微信公众号渐渐成长为警务工作的又一阵地,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了“双微联动”模式。时至今日微警务已经发展到公安微博、公安微信、公安移动客户端三种新媒体融合发展阶段,其业务也扩展到户籍、交管、出入境等方方面面。然而在微警务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伴生的问题和不足亦纷至沓来,其中最突出的是专业人才匮乏。一些微警务平台管理人员在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的情况下就匆匆上岗,缺乏平台操作的专业知识和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能力。因而,要想微警务在今后能有长足的发展,必须全力提升警察队伍的媒介素养。

    (三)构建和谐警媒关系急需提升警察媒介素养

    公安机关与媒体的冲突性是客观存在的,这主要源于两者职业性质的不同。公安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它的执法活动有严格的程序性,但媒体追求的是营利,它对程序不作要求;公安工作尤其是侦查工作有很强的保密性,这恰恰与媒体的公开、透明、开放等原则相悖;公安工作有特殊的时间限定,每一环节、每一步骤都有法律规定,但媒体的信息发布讲求时效性。在传统媒体时代,每一条新闻的发布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考证,在这种背景下,公安机关与媒体的关系通常处在良性互动的状态之下。然而在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途径多样化、传播形态交织化的新媒体环境下,新闻的传播环境更为自由,于是有些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在涉警事件的报道上,往往会避重就轻、夸大其词、掩盖真相甚至是歪曲事实,致使公安机关威信下降,引发社会敌对情绪。因此,要想抵御媒体的负面作用,使媒体能够为我所用,为我宣传,就要提高公安机关应对媒体的能力,在警媒合作中通过策略争取利益最大化。

    (四)信息传播环境复杂化急需提升警察媒介素养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人们身处的信息传播环境更为复杂。新媒体传播有诸多特点:一是交互性,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多元化,公众可以自主的参与到传播系统中;二是海量性,新媒体凭借强大的技术手段使得浩如烟海的信息存储于平台上;三是即时性,新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公众通过手机、计算机、平板电脑等职能终端能够快速发布信息和及时接收信息;四是共享性,在新媒体的资源共享平台上,用户可以随意下载或上传资源。但它的这些特点也带来了一些弊端,例如,海量信息导致垃圾信息众多;传播主体多且身份隐蔽导致信息源不可靠、虚假信息泛滥;体制上“把关人”角色的缺失导致冗杂的信息掩盖了关键信息。由此可见,新媒体所营造的复杂信息环境对公众的信息辨析能力、信息选择能力及信息质疑能力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这些变化同样也给公安民警带来了压力和挑战,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公安民警就要不断提升媒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中表现出较高的道德水准和出色的职业素养。

    二、公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公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人民警察的后备力量,不仅要具备普通大学生应有的一般媒介素养,还应有公安工作所需要的特殊媒介素养,如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警务工作、掌握涉警舆论事件的应对策略、了解公安新闻宣传工作的规律等等。因此,公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新媒体运营、信息内容生产、应对媒体、网络舆情控制四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新媒体运营能力培养

    截至2020年4月,公安机关各类新媒体账号总量超过5万个,是体量最大的政务新媒体集群之一。由此可见,新媒体运营已成为警务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新媒体运营绝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媒体上的东西生搬硬套的转移到新媒体平台上。官微“江宁公安在线”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对新媒体精准定位、区分各种媒体形态的优缺点,用其所长,才能赋予新媒体以生命使其在警务工作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众所周知,任何形式警务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以正确、先进的理念作为指导。警务工作者对新媒体运营知识认知的深刻程度直接决定了新媒体在警务工作中运用的实际效果。公安院校对学生进行新媒体运营能力的培养,就是要其充分了解新媒体的特性,运用互联网思维,更新新闻传播观念、革新公安工作方法,实现最优的工作效果。

    (二)信息内容生产能力培养

    媒体形态不断更迭,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媒体技术、受众对象等都发生着改变,唯一不变的是媒体生存法则——内容是第一竞争力。传媒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新媒体的价值就在于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公众有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渴望,新媒体平台也需要以优质的内容来吸引用户,掌握了内容优势地位的媒体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微博@江宁公安在线的高质量长图文科普,抖音@四平警事的幽默短剧式安全知识宣传,快手@明SIR说防范的口播式反诈骗视频,他们都以优质的原创内容在各自的新媒体平台上赢得了众多粉丝。目前很多警务新媒体恰恰忽略了“内容为王”这一点,发布的内容不痛不痒,用户黏性不强,久而久之成为了“自娱自乐”的平台。在信息过载的新媒体时代,受众更希望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上去,对阅读内容和质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警务新媒体只有坚持做价值的传播者,才能立足并获得更好的发展。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努力培育出有深度、有水平的信息内容生产者。

    (三)应对媒体能力培养

    新媒体时代,媒体是监督警察公权力的“监视器”;是维护警察形象的“助推器”;是警务工作负面效应的“放大器”。在“人人都是传播者”的网络时代,每个警务人员都可能被置于聚光灯下,成为新闻报道的核心要素和引导主体。回顾一些负面涉警舆情能迅速发酵蔓延的原因,很大部分在于事件中的警务人员缺乏应对媒体的技巧,不知如何和媒体沟通,面对媒体的责难无所适从,从而引发民众对警察工作的无度猜测和质疑,造成难以控制的危机局面。因此作为预备警察的警校学生,应注重新闻发言人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比如能在镜头下表现自然、能有效倾听、能快速有效的回答问题、用其它语言代替无可奉告、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不与记者争论、能质疑不准确信息、压力下保持冷静、能灵活解释不方便回答的问题等等。只有训练有素了,出现危机事件或重大问题时才能从容应对,避免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做出不当的行为或者说出不当的言论。

    (四)网络舆情控制能力培养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早已成为大众表达诉求、揭露问题、评议时事、发表见解的便利平台,一条信息、一个帖子通过网絡一夜之间就可能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公安机关作为重要的新闻资源地,可能瞬间被推到舆情的前列。一些媒体和记者为提高关注度,热衷于负面涉警的报道。他们常常假借行使新闻监督权的名义,想方设法把小问题变成大问题,把片面问题夸大为普遍问题,严重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因此,公安机关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掌控网络舆情的方向至关重要。采用封堵、掩盖、回避等老旧方法应对网络舆情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及时的掌握民意、聆听民声,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网络舆情、引导网络舆情进而管理网络舆情,才是成功化解危机、有效解决突发事件的有效途径。公安院校在媒介素养的教育中应加强学生网络舆情控制能力的专项培训,使其具备解析舆情特点的专业能力、研判舆情发展的学术能力、引导舆情走向的技术能力及面对负面舆情的担当能力。

    (五)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能力培养

    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新闻媒体在事件报道中如果没有站在公平、客观的立场上,而是进行选择性、倾向性的报道,不但可以影响公众对事件重要性的排序,还可以影响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由于公安机关和媒体在社会治安事件中所处的角度不同,形成了两者之间冲突与合作的现实关系。

    要想破解这一矛盾,公安机关应该从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入手,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做好信息管控工作。警察与媒体如何减少冲突、寻求合作、实现共赢,是当前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努力的方向,也是新形势对每位民警提出的现实要求。主动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不仅可以推动公安机关内部健康发展,在塑造公安民警良好形象上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公安院校引入与媒体交际的培训和演练,可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应对媒体的技巧和方法,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接触媒体时可以从容应对、掌握主动。

    三、公安院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对于公安院校学员来说,学校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公安院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大致有三:

    (一)构建科学的媒介素养教学体系

    网络传媒和传统媒体交错的新媒体环境已经形成,学校要想把学生培养成高效的信息管理者、理智的信息消费者以及负责的信息生产者,就必须将媒介素养作为一门课程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系统教育。公安院校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引入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一是开设媒介素养公共课,对全体学生进行媒介知识的通识性教育,提升学生的媒介认知水平和媒介批判能力。二是开设MOOC、SPOC等形式的媒介素养在线自修课程,并由专业老师进行在线答疑,满足大学生在“互联网+”条件下的实际需求。同时对于公安院校而言,媒介素养教育不应当局限在专门的课程设置里,要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媒介素养教育主干课程和公安院校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点,在公安院校的整体教学环境中将媒介信息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突出其特点和实用性,将教学成果落到实处。

    (二)开拓丰富的媒介素养实践阵地

    媒介素养的教育除了课堂,更多的还在于实践。学校应积极开辟校内外的媒介素养实践阵地。校内,公安院校有着非常丰富的媒介资源,它们囊括了校园报刊、校园广播电视、校园微博、校园微信公众号、校园网站等等。校园媒体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训平台,对学生媒介素养的提升有着直接的作用。校园媒体在传播对象和传播内容上虽不同于大众传媒,但在技术搭建和新闻宣传规律等方面则没有差别。因此,让学生广泛参与到校园媒体的采编、制作、发布等各个环节中,可帮助其掌握整个媒体运作和经营的过程和规律,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转化实际的操作能力。校外,公安院校可与公安机关的公共关系部门及宣传部门合作建立学生实训基地,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入相关部门锻炼实践能力。

    (三)开通媒介素养同伴教育渠道

    同伴教育是通过同伴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帮助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如果信息的传达者和接收者经历相似、关心的事情以及面临的问题均相同,则接收者更容易接受信息,并且参与者也可以通过教育他人而强化自己的学习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处于青年阶段的高校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更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那么同伴教育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如何实现呢?公安院校可招募已毕业校友、本校新媒体团成员或外校新闻专业学生为志愿者,通过网络在线咨询、线下沙龙、专题讲座等教育实践活动,与学生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实现知识的创造、学习、分享和利用,从而达到知识相互传导的目的。

    (四)调动家庭媒介素养教育资源

    在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架构之中,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社会教育环境的交叉、渗透影响。家庭以其血缘、地缘和亲缘形成的社会网络对大学生个体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想取得学生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协调合作。公安院校在家校合作中要发挥主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如建立家长委员会,并以家长委员会为核心,健全家庭教育网络,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家长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使用方面可能不如大学生,但他们对网络媒体的双重影响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对网络行为、网络道德、网络法规等有更为成熟的把握。因此,家庭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媒介的功能,引导、鼓励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媒介的信息沟通和教育功能中去。二是帮助学生提高對媒体的免疫力,增强对媒介诱惑的自制力。三是帮助学生正确评价媒体信息的意义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四是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媒介满足自身需求、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文静.新时代警察媒商水平的提升[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6):69-73.

    [2]孙洪波.全媒体时代警媒关系研究[J].净月学刊,2016(3):124-128.

    [3]赵文辉.从媒体应对能力析警察媒介素养教育[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0,22(6):96-99.

    [4]张海燕.试论警察与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的途径[J].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9(4):33-35.

    [5]李翔,杨煦.“互联网+”条件下公安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研究[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7,16(1):98-102.

    [6]邓智心.同伴教育:研究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创新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6):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