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书包里的尖刀

    吴婷婷

    

    〔摘要〕一名中职女生出现了自我伤害和险些伤害他人的行为,心理教师给予她心理支持,帮助她消除不合理的想法;与家长和班主任沟通,对该班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改善当事人的成长环境,最终使她走出了心理阴霾。基于本个案,提出建立健全“心育工作网”的建议:全校各个层面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把学生隐藏在冰水下面的整个“问题冰山”捞出水面,及时消融。

    〔关键词〕自我伤害;危机干预;冰山理论;心育工作网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8-0059-03

    心理学上,把个体做出的任何对自我不利的行为(危及身体、精神及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等)都叫作自我伤害行为[1]。大多数自我伤害行为伴随心理问题而来,如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近年来,学生的自我伤害行为在校园里频频发生,引起各界对校园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一、案例概述

    某个周四下午,正是高一年级活动课时间,正在咨询室整理学生心理档案的我接到一个紧急电话:“W老师吗?麻烦你马上来一下我班课室,很急!”从说话的语气判断事态挺严重,于是我边打电话了解情况,边疾步飞奔到高一物业班课室。班主任和几个班干部在门口商量着事情,见到我说了句“是小珍!”我往课室里看去,一位女生正趴在课桌上哭泣。我走到她旁边,俯下身轻轻说了句“小珍,我是W老师”。她抬起头用红肿的双眼看着我,然后又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我搬了张凳子坐在她旁边,待她宣泄完,问她是否愿意跟我到心理咨询室聊聊。

    从班主任的口述以及与当事人的后续谈话中,我了解到事件的大概。

    小珍(化名),15岁,高一级学生,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班主任反映,开学以来,因为个性问题,小珍经常会被班上男生捉弄。这几天小珍的同桌向班主任反映,小珍的左手臂上有很多类似被刀划过的伤痕及瘀痕。面对班主任的询问,小珍说是自己不小心弄伤的。周四下午,班上男生又开始了恶作剧,小珍突然一改以往的态度,发疯似地向男生扔东西,并从书包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所幸班主任及时赶到。小珍趴在桌上大哭起来,并把刀收在书包里不愿给班主任,也不愿意跟任何人说话。活动课铃响,班主任让其他学生到室外参加活动课,让几个班干部留下照看小珍,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二、案例分析

    小珍说自己一直以来生活得很不快乐。家里经济条件不好,父母重男轻女,对哥哥百般满足,对她却从来没有好脸色。从记事起到现在,小珍觉得自己活得很压抑,没有可以信赖的人,面对家人的呼喝从来都不敢有半句怨言,这也造就了她现在少言寡语、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和大多数进入青春期的学生一样,此时的小珍自尊心极强,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在班上,有几个同学爱给她起外号,捉弄她,她心里很生气、很在意,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做。来自父母的“不公平对待”和同学的“恶意整蛊”,让原本就缺乏安全感的小珍,内心产生了极大的冲突。

    在第二次面谈咨询中,小珍坦言,自己手上的伤痕并不是之前跟班主任说的那样“不小心”弄伤的,而是自己在难受的时候故意划伤的,她说“挺过瘾的”,而最初划伤自己时是不经意的。那天放学回家,父母无由来的咒骂劈头盖脸就朝她来了,小珍的难受与委屈无处诉说。此时的她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她很想反抗,但又常常压抑内心的愤怒和想要逃离的冲动,经常处于服从与反抗的矛盾冲突之中。不良的情绪冲突积累多了,总要找到宣泄的途径。她发现在自己非常难受的时候,使劲掐自己,肉体的疼痛感会使内心的压抑感减轻很多,“看着瘀痕,感觉心里不那么难受了。”说完这句话,她撸起袖子,让我看她身上的瘀痕。

    小珍提到,其实从小到大,她已经习惯了被人忽视。上高中后,她的心态变了,变得越来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很想有自己的朋友圈。每当看到其他同学聚在一起说笑聊天,她就很讨厌自己,觉得自己很没用;每次男生恶意捉弄她的时候,她的自我认同感更是降到了低谷。只有身体真实的疼痛感使她感受到了存在意义。换句话说,小珍在家里、学校找不到自我存在感,她需要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来感受自己的存在。

    前两次咨询,小珍一直不愿意谈那把刀及手上的刀痕。第三次咨询时,提到“那个让她在家里没有存在感的哥哥”时,小珍情绪失控,说:“我觉得我哥很可怜。”小珍的哥哥由于父母的溺爱染上很多恶习,上个月因为吸毒被抓进了青少年戒毒所。对于哥哥,小珍有一种复杂的感情。一方面,因为哥哥,小珍在父母心中没有地位;另一方面,哥哥和她血脉相连,小珍爱家人,也渴望家人爱她。上周,小珍和爸妈一起去看望哥哥。哥哥告诉小珍要学会保护自己,只有自己强大才不会被人欺负。这番话对小珍的内心触动很大,从那时起她经常将一把水果刀放在书包里,她觉得这样可以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而那次在班上拿出刀是想讓男生不要再欺负自己,“并没有刻意伤害他们的意思,手上新的刀痕也是最近难受时用刀划的,知道这样做不好,但是控制不住自己。”小珍说第一次划的时候很疼,待看到血慢慢地流出来,忽然有种轻松的感觉,“后来再划就没有疼痛感了。”

    三、个案辅导

    小珍出现了自我伤害行为,主要表现形式是掐伤和割伤自己,并初步表现出潜在的伤人迹象(带刀到学校),情绪也不稳定。综合小珍和他人的描述可知,导致小珍做出自我伤害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她的家庭环境:父母不平等的爱让小珍内心缺乏安全感,自我认同感偏低,性格存在缺陷,导致她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出现问题,家庭和同伴交往中的双重问题使小珍内心积压了过多的消极情绪。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王玲[1]曾经说过:“内在情绪的积聚与自我伤害行为密切相关。”正如那蓄势已久的火山需要爆发一样,当事人长久以来积聚的不良情绪在哥哥不正确的引导下“蓄势待发”,而导火索是班上那群喜欢恶作剧的男生对她的肆意嘲弄。面对他人的不尊重,小珍采取了极端的应对方式。

    在出事的当天下午,与小珍会谈完之后,我感觉事态比较严重,便把情况上报了学校领导。经过讨论,我们对该事件做了以下处理。

    (一)对当事人的心理辅导

    当天以安抚小珍的情绪及了解事情原委为主,在征得小珍同意后,第一时间把刀收走。班主任形容小珍当时拿刀的时候全身都在抖,小珍事后表示当时自己非常愤怒、紧张、害怕和无助,在咨询室也数度落泪。这时以帮助小珍宣泄情绪为主,我主要扮演倾听者的角色,给予小珍心理支持。后续的跟踪辅导旨在帮助小珍增强自我认同感,停止自我伤害行为,辅导要点如下。

    第一,与小珍一起通过心理分析的方法,唤起和释放她积压已久的不良情绪,使她不断地去重新感受自己、整合自己,把那个压抑了很久的真实的自己释放出来,与现实的自我达到人格的统一。

    第二,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小珍尝试接受和理解家人、同学的行为,减少内心的怨恨,逐渐平和心态。

    第三,帮助小珍学会换位思考,慢慢学习如何与同伴相处,学习如何在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正确地表达自己。

    第四,矫正小珍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例如“自己很没用”“我怎么做都没人喜欢我”,帮助小珍正视自己,提高自我认同感。

    (二)与家长沟通

    事发当天下午,我们与小珍家长见面沟通。主要表达了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告知家长小珍今天在校的行为表现,希望家长多留意她在家的表现,避免极端事情发生。

    第二,告知家长小珍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家长明白自己的态度与孩子偏激行为之间的联系,建议家长多关心小珍,让孩子能够感受父爱到母爱的温暖。

    第三,学会放下姿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同时让家长明白,孩子已经出现问题,一再责骂于事无补,要配合学校一起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三)对班上学生的“处理”

    小珍班上学生参与和目击了事件的发生经过,他们的态度影响着小珍。鉴于此,我们对小珍班上的学生做了如下“处理”。

    第一,批评教育参与恶作剧的学生,让他们向小珍道歉。

    第二,安排班上有责任心的学生主动和小珍沟通交流,多留意她的情绪变化。

    第三,在该班上了一节以“人际交往”为主题的心理活动课和一节主题班会课,让学生学会融洽相处。

    本案例中,对当事人的面谈咨询前后共进行了八次,持续一个月,目前仍在持续跟踪辅导中。当事人自我报告目前的情绪状态较之前稳定多了,偶有低落感,能够自我调整,自接受辅导以来自控能力强了,没有再出现自我伤害行为;在家里,“以前那种难受压抑的感觉没那么强烈了”,现在正慢慢适应父母态度的转变。班主任和班上学生反映,小珍目前在班上的行为正常,情绪波动较少,仍不会主动与同学交流,但总体情况比之前好。

    四、个案反思

    尖刀本不该出现在校园里,当小珍拿出尖刀挥向同学时,如果不进行及时干预,很难设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作为一名专职心理教师,由此我反思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及时性。

    大多数心理问题就如隐藏的冰山,存在已久却不被人发现,能够被察觉到的时候问题通常已经非常严重了。此时,心理问题就像是大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角,性质已经非常“尖锐”。这就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及时性,要达到这一目标不能仅靠心理教师孤军奋战,全校各个层面应相互联结,才能把隐藏在下面的整个“问题冰山”捞出水面,及时“融化”。为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见性和及时性,学校应建立“心育工作网”,其结构如下。

    第一层网:学生,发挥朋辈辅导和直接心理监护的作用。每班挑选两名素质较高的学生作为该班心理委员,定期培训。心理委员监控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动向,及时上报异常现象。另外,组建学生心理社团,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圍,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第二层网: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简单的处理。面向全校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一线教师掌握必要的心理辅导技巧;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第三层网:学校领导及心理教师,总体把握全校情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规划全校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这三层网络中,第一层网有时能发挥关键作用,利用好第一层网,能使学校“心育工作网”充分发挥预见性和及时性功能。如何让第一层网发挥最大的作用,还有待后续探讨。

    参考文献

    [1]王玲.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的预防与矫治[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电子商贸学校,东莞,523573)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