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

    陈祥荣

    音乐核心素养即教师要以人为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理解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刻不容缓

    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感悟更多的情感,让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体会音乐所展现的人文情感,更真实立体地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意念,甚至更深层次地品味内在情感。例如歌曲《五星红旗》,学生们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和学习,会在无形中汇聚力量,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导入课程环节,向同学们展开关于《五星红旗》背后的一些故事。学生不仅学唱了歌曲,也增加了人文知识素养,丰富了精神文化。

    二、心智开发注重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才能都不同,针对他们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才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们动起来,借助手鼓之类的敲击乐器,让学生们体会、掌握节奏变化。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达到互动教学的效果。艺术往往是来源于生活的,音乐自然也是如此。远古时期的音乐就是人们在劳作时发出的吆喝声、敲击声,大自然更是音乐最初的源头。老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了解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比如,教师教《蜗牛与黄鹂鸟》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来认识了解大自然中的蜗牛和黄鹂鸟,可以了解一下小学生心目中的蜗牛和黄鹂鸟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这样的音乐课堂赋予了歌曲生动活泼的特色,也给予了学生更丰富的自然文化知识。

    三、德育渗透不能缺少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音乐教育不仅教给学生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带给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孔子、爱因斯坦、列宁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雨果的这句名言,道出了音乐对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

    将德育教育贯穿在音乐教学全过程非常有必要。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化。

    首先德育渗透在教材中。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起到积极的引导教育。如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可把介绍作曲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创作《义勇军进行曲》,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使学生感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候学生学唱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就会有一种更深的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达到的目的。

    其次,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最后,德育渗透在欣赏教材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创新理念要持续深入

    老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实践出真知,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教师必须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传授学生书本上记载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再用实践去验证、丰富知识,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事音乐教育的老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基本音乐理论素养,也要具有崇高的道德素養,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对学生来讲缺乏吸引力,过于死板,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因此课堂效率低。所以合理规划课程可以更快速地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课程。例如,规划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制作活泼有趣的教学课件,寓教于乐;或者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拿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