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

    石艳

    摘要:随着新教材改革的开展,新教材走入初中校园,指引、支撑着初中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引着教学新方向。加之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各新理念、新要求的提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原有教学问题不断暴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迎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从全方面审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探析针对性教学改革策略,以立足教材、响应教改、推进改革、建构新式课堂。

    关键词:教材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改革策略;新式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引言

    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初中学段的重要科目,对学生的素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发挥该学科的教育功能,我国教育部不断推进该学科的教材改革,指引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以积极的眼光认识道德与法治学科,要审视当下的学科教学现状,在立足教材、响应教改、推进改革的基础上,采取有效对策建构新式课堂。

    一、政府部门需要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

    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大纲要求,改革更加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探究性,需要校内外各项资源支撑。为此,教育部门需要加大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关注度,保障教学改革所需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与此同时,教育部门还需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师培训,在培训经费上予以倾斜,使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参加到各种级别的培训之中,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教育部门还需要制定培训规划,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更新教学观念

    这里说的更新观念,是在深入理解新课改基础上的两个方面。

    1、知识观的转变。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改变过去过分注重知识传授的现象,引导学生在参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时由被动转为主动。可以利用导学案、翻转课堂等,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探究第一人,自主进行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

    2、教材观的转变。新教材强调教材不仅仅是单一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特征。教师应充分认识教材“教学工具”中所蕴含的“教材价值”,融情感教育、德育教育、法制教育、常规教育等多个内容于课堂。

    当然,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对教师的教学素养也是新的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素养,做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行走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改革“第一线”。

    三、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1、加大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改革中,校本课程是教学的重要基石,校本课程也是教学改革依赖的重要教学材料。为此,学校需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使所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都参与到教材的编制之中,同时也需要听取学生的意见。

    2、开发校际课程资源。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改革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全国所有学校,为此学校可以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可以借鉴其他学校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资源开发方面的有益成果,加强校际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同时还可以提升改革的质量。

    3、积极开发在线课堂。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结合度越来越高。在推进教学改革时,初中道德与法治也需要积极开发在线课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将自身的学习心得和学习建议放置在微博、微课上。

    四、创新教学方法

    为推进教学改革,教师要突破“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束缚,打破应试教育的牢笼;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辅助开展教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教师可以有效整合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最优角度契合“教”与“学”,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将诸多新式教法有效利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

    如在开展《追求民主价值》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人民代表大会”现场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各个竞选人、投票人等。学生在直接参与的过程中能对民主二字有序把握,充分认识人民代表的责任,树立责任意识。同样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变得趣味多彩,教学顺利开展,有别于原有教学成效。

    如在开展《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设定小组合作的任务。即“网络的利与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等话题讨论。学生在小组内部集思广益,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纷纷交流,能从多角度认知网络。这样的学习活动能给学生深刻的记忆,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教学成效十分可观。

    五、丰富课堂内容,是教学改革的延伸拓展

    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科特点,遵循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做教学内容的补充。

    一方面,以传统文化承接的精神链条作为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诸多教学内容都蕴含傳统教育色彩,教师应找到知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连接点,做教学延伸拓展。

    如在学习《延续文化血脉》时,教师就可以连接传统文化精神、传统文化内涵,举出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例,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学习,引导学生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另一方面,以立足学生的生活、挖掘时政热点作为教学补充。生活中处处有道德与法治,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内化表现在行动上、认知上。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挖掘时政热点作为教学补充,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内容知识更立体。

    六、完善课堂评价,是教学改革的反思总结

    教师要完善目前道德与法治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模式,既要在教学评价中融入多主体、多内容、多形式,又要基于评价获得教学反馈,进行教学反思,指引后续的学科进行教学活动。

    多主体,即要求学生、家长包括教师本身都参与到教学评价中,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人公;多内容,即要求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素养发展,同时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多形式,即要求形成性评价、鼓励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多元结合,确保评价的科学性。

    这样道德与法治教师才能确保评价的顺利开展,教学评价的功能才能有效发挥,给教师以及学生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指导后续的教学改革。

    结语

    总之,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认真落实教改精神,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课堂评价,以便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惠.初中政治思想课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研究[J].东西南北(教育),2020(9):230.

    [2]周旭忠.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思政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24):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