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与价值
陈影
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动态学习方法,以问题为起点,围绕项目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展现项目式学习的结果。本文以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一年级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了项目式教学实践,探究这种学习模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影响以及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态度和看法。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式教学实践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显著性价值。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娄葑学校; 一年级; 思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26.5?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049-002
一、什么是项目式学习
其实,从教育学的渊源来看,项目式学习发轫于杜威的“做中学”,以及其弟子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但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它源于1958年美国医学院的一种做法,即把通过多科会诊治疗一例疑难杂症的病人当作一个项目,旨在试图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非良构问题。后来,建构主义与学习科学的发展,为此类项目化学习提供了情景、建构、认知学徒制等学理上的依据,使得项目化学习在医学、教育、管理、经济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认同与推崇。因此,“项目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1]。
现今全球的趋势和21世纪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下一代在当今世界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更深入学习的素养和能力:在核心学术内容之上,建立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化学习是一种能有效培养学生这些21世纪所需的学习素养和能力的教学策略。因为一个有真实目标和任务、能让学生投入其中的项目单元,需要表现性评价的辅助。例如以项目评价的形式,或是将评价融入课程内容的形式,设计一个项目化学习的单元或是一个单元的几个部分,让学生可以通过对学科和现实世界的真实工作任务来思考,创作,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近年来,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在逐渐跟随这一步伐,并且据研究表明,PBL课程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21世纪所需的技能,甚至在传统考试中也能取得更好的表现。一个好的项目可以让学生真正关心如何提高他们的项目质量,因为他们可以超越考试分数看到真正的目标。
二、娄葑学校一年级项目式学习案例
(一)选题及选题背景
选题(项目名称):我和大树交朋友
选题背景:孩子离不开大自然,大自然是孩子们的朋友!激发对大树朋友的爱,和大树做朋友,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和大树交了朋友,有亲亲大树朋友的,有抱抱大树朋友的,还有和大树朋友做游戏的,有和大树捉迷藏的,充分体验到和大树做朋友的喜悦。
(二)本项目的驱动问题和最终成果、计划课时
驱动问题:怎样才能和大树成为好朋友呢
最终成果:制作一份自然拼贴画送给我的朋友
计划课时:一周
(三)本项目链接的学科及知识点
学科:语文、美术、音乐、科学
知识点:语文:朗诵、表达;美术:绘画、制作拼贴画;音乐:唱儿歌;科学:树叶拓片。
(四)本项目重点锻炼的核心技能
1.观察能力;2.动手操作能力;3.语言表达能力;4.人际交往能力。
(五)子问题和阶段成果
子问题1:如何能让我们的教室充滿绿色呢
阶段成果:通过墙饰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知道大树是人类的好朋友。
子问题2:校园里都有哪些大树呢?
阶段成果:通过观察树木,了解大树的名称,让学生知道树木的品种繁多。
子问题3:我想和大树交朋友,它怎样才能喜欢我呢?
阶段成果:通过儿歌表演,展示我对大树的爱。
子问题4:怎样像我的同学们介绍我的新朋友——大树呢?
阶段成果:制作树叶拼贴画送给我的朋友。
(六)实施流程(每个阶段的设计概述)
第一阶段:环境布置
学生手画自己心目中的大树,师生共同装饰教室,通过墙饰内容,让学生更直观地知道大树是人类的好朋友,走近大树。
第二阶段:参观活动
1.参观校园内的树木,了解大树的名称。
2.把参观到感兴趣的大树,用树皮拓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第三阶段:展示活动
子活动1:语言活动
通过诵读儿歌《绿》,激发学生爱护树木,热爱祖国美丽河山的感情。
儿歌:
绿
一棵树,
一点绿,
十棵树,
一行绿,
百棵树,
一片绿,
我们都是小树苗,
装扮祖国添新绿。
子活动2:音乐活动
组织同学学唱《大树妈妈》等与树相关的歌曲,并采用歌舞表演的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爱护树木以及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第四阶段:介绍我的新朋友
制作树叶拼贴画,展示给同学们。
三、实施PBL课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收获与反思
本校低年级实施项目式学习之后,总的来说,对学生各科的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收获:
(一)学生学习思维的提高
自我校一年级项目式学习实施以后,我校一年级学生再次面对一些问题时思维明显和以往有一定变化。首先是让学生会联系生活实际去创造学习情境,发散思维,
解决问题。在教学中,可以将书本知识和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知识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比如因为此次项目式学习让学生们对树木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在二年级上册语文课本《树之歌》这一课时,学生们立马回想起之前做项目式学习时接触过的大树,并叽叽喳喳讨论自己做的是哪种树的树皮拓片。这就会让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时会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去学习。其次是会加强班级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组合作学习在PBL项目式教学中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方式,将合作小组用于课堂上的教学小组,在鼓励学生保持个人看法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实际办法。比如在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动物王国开大会》这一课的教学中,相比较传统的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课时我仅安排学生分组,抛出一个问题:动物王国到底什么时间在哪里开会?便让他们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发现学生们会自己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他们迅速分工,每个人分段落或者分角色去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相比传统的分组讨论,效率更高。
(二)各学科之间思维的融会贯通
我校此次项目式学习是跨学科的,运用到的学科有语文、美术、音乐、科学等学科。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强调的说学生能夠通过学科之间紧密的联系而达到对知识整体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多学科之间的主题实践活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汇聚两个及以上的许可概念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创造产品,让学生产生新知识,获得对知识更深的理解[2]。这里用我校项目式学习第三阶段的设计模板进行说明:
从上表可以看出,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并不是学科之间的东拼西凑,而是有明确意义的统一与整合。但不是为了单纯的跨学科,因为跨学科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加深学生对项目内容的理解,解决项目提出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增强能力的方式。其次,跨学科项目设计的核心概念同时会包括好几个学科,上表中的阶段性项目设计包含语文和音乐两个学科,语文和音乐通过诵读儿歌、演唱儿歌联系在一起,使一年级学生可以对此项目的主体——和大树交朋友产生更深入和细致的理解。最后,跨学科的PBL项目式课程是基于各个学科而建立的。我校一年级的项目式学习中不仅需要学科间的统一与整合,又需要对每个学科有一个本质的理解,比如上表中的跨学科就需要对儿童诗歌和儿童歌曲有一个本质的理解。
通过研究发现这种学习模式对我校一年级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很大意义,学生普遍对PBL课程模式的持积极接受的态度。结果表明,项目式教学实践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具有显著性价值。学生对项目式学习持有积极、赞成的态度。但此次项目式学习时间尚短,长期、持续的项目式学习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有待进一步实践和发现。
参考文献:
[1]巴克教育研究所.任伟译.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4
[2]夏春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