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非理性从众行为的哲学省思
孟祥贵
中圖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0)06-155-02
摘 要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总是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存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再一次为人类发展敲响了警钟,面对突发灾难,人们因为价值观以及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为获取正确信息或者群体依附等原因,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在没有正确价值信息引导的恐慌心理作用下,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而产生从众行为,从众行为的理性与非理性从众会为事件的发展带来不同层面的社会效应。从哲学的角度看,正确把握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公共卫生事件 从众行为 哲学省思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非理性从众行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2020年1月3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往往出乎人们的意料,人类做出能动反应的时间往往较短,无法做出理性判断,并表现出以下心理特点:一是冲动、多变,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因素或暗示的影响,从而产生轻信心理,并将群体的幻觉当作事实本身。二是群体的情绪夸张而单纯,导致群体无视疑点和不确定性,并直接表现为感情上的极端、偏执和专横。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社会中一些群体因自身认识的局限和对群体的依附等原因,在缺少正确价值信息引导下产生恐慌,并表现为控制不住地刷看或转发疫情消息,把焦虑传递给其他人;宅家期间情绪焦躁、易激惹,严重影响了家庭关系;独处时无助感加深、情绪低落,甚至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姿态等,这些现象都是群体情绪处于非理性心理状态的具体体现[1]。
当个体处于群体之中,个体选择与群体保持一致似乎有利于增强个体安全感和舒适度,有利于个体追求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但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群体的非理性从众行为具有非常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喝大蒜水、服用维生素C、抢购口罩、囤积物资等,都是个体受群体错误信息传递和行为表达示范作用的影响,表现出的非理性从众行为。这些行为影响了社会秩序,为控制疫情带来了消极影响。情形严重的非理性从众行为会滋生和助长群体恐慌,甚至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威胁社会公共安全[2]。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非理性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渴望从群体中获取正确信息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基于追求安全感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本能需要,个体倾向于通过群体获取信息,以此判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程度,据此做出自我保护的反应。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些个体不具备对风险危机的专业科学判断能力,无法做出正确选择,他们以观望的态度观察周围群体的反应,并倾向于将选择人数的多寡与正确程度的高低做匹配,据此帮助自己进行价值或行为判断。在缺少客观的权威标准衡量行为正确与否的情况下,个体往往表现出盲从的应激反应,产生了非理性从众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官方媒体及时客观真实地公布疫情情况,开设“辟谣”专栏,为大众获取正确信息提供帮助,避免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消除人们的恐慌心理,有效地稳定了民心,其表现令人称赞[3]。
(二)向往在群体中得到他人认可
当个体处于一定群体范围内时,希望得到其他个体的支持与肯定,向往他人的认可与接受,却往往害怕被他人孤立。即使有自己的思想,迫于群体意见的压力不愿持有相异观点,以免受群体成员的排斥,而保持与依附群体一致的思想或行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个体所谓的“适当”行为,其实是因自己在难以做出选择时而产生的“参照心理”,从他人行为上为自己行为做出引导和背书,希望得到他人认可的一种表现。此次疫情中的非理性群体规模庞大的,而群体规模越庞大,个体的从众向心力就越强烈。个体受到强大的从众向心力影响,选择服从和接受群体的暗示,迫切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表现出非理性从众行为。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非理性从众行为的哲学省思
哲学省思的目的在于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时刻保持理性从众行为,引导群体积极合理应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并保持理性的态度,科学进行自我防护,进而发挥自身行为的模范作用,帮助更多民众科学了解和正确对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
(一)充分发挥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正确反应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促进客观事物朝向预期的方向的发展,而意识对客观事物的错误反应会产生消极的能动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通过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以科学的认识论指导人们了解客观世界、并提供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只有认识清楚意识的能动性,以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才能树立科学理性的逻辑思维,促使意识对客观事物正确的反应。疫情之下,出现的为医疗机构捐款捐物的个人无私奉献行为,也出现了在危难时刻哄抬物价,抢囤物资等自私自利行为,像一面镜子,通过自己的行为实践对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正确与否来做出检验。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5]。
(二)尊重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万事万物在整体的作用下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每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与自然界的价值,规律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另外,规律具有普遍,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按照一定规律存在的,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但是不能改变规律,对于客观世界规律的破坏必然会引起自然界或社会发展的问题出现,从而为人类自身带来灾害或者灾难。处在食物链的顶端,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捕杀食用,破坏了生物圈存在发展的规律性,是要受到惩罚的,疫情的出现,自然界再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世界万物都有为自然界发展所存在的意义[6]。
(三)實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历史唯物主义中,个人的价值实现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出更多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行为来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为社会做出贡献。人们要在思想意识形态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认识看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从而在面对突发性事件的时候,能够科学合理的做出反应,用实际行动来表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公共卫生事件中人们出现的非理性的从众行为,正是人们在意识形态偏离了正确的价值观,追求自我价值,抛弃社会价值而导致的错误行为,因此,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们应该正确看待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在社会价值中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的和谐与发展,促进历史向前进步[7]。
世界的发展变化总是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中螺旋前进的,人类进步的脚步离文明和谐的社会越来越近,但是越是靠近光明的地方越是黑暗,人们还需要面临更多的突发问题,首先,人类要在充分发挥的能动作用的同时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界万物的存在与发展,过度地从自然界的获取或者破坏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必然是要受到惩罚的。其次,人类作为社会发展的创造者与推动者,要正确的树立科学文明的思想意识,合理的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将社会的发展向文明和谐的方向推动,认清和克服消极的意识行为,避免因为错误的实践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的步伐。从发展的方面说,只有整个世界形成一个发展共同体,科学合理的从整体和全人类的角度去推进世界进步,才会减少自然界给人类的惩罚,让人与人,人与世界万物和平共生,避免“天灾”,减少“人祸”。
参考文献:
[1]韩海峰.关于公共卫生突然事件的应急救治模式探讨[J].智库时代,2019(2):24-24+26.
[2]黄军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建立及相关问题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4).
[3]刘晓燕.互联网时代下阿希从众实验在中国的探索性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9):13-18.
[4]王晨光.从众行为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9(24):55-56.
[5]郭沁.健康行为的社会规范性影响和从众心理[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9(1):80-92.
[6]孙志明.对危机概念和危机属性的哲学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2):25-35.
[7]周心权.对煤矿瓦斯突出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哲学思考及预防[J].中国煤炭,2008(10):88-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