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应用与效果评价研究
姚友明 郑州 李立新
摘要:2018年,教育部提出关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旨在鼓励教师对已建成的各级精品在线课程进行多模式应用,鼓励学生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上丰富的在线课程进行多形式学习,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推广应用水平,推动形成支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化混合学习新环境。当前,各地各校都在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探索,努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金课”。文章从课程资源建设、应用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如何利用慕课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关键词:慕课;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课程应用;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 G421?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08-0086-04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课堂革命”深入推进,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俗称“新时代高教40条”,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一流课程“双万计划”,即建设国家级、省级一流线上和线上线下精品课程各一万门,鼓励教师对已建成的各级精品在线课程进行多模式应用,鼓励学生通过公共服务平台上丰富的在线课程进行多形式学习,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推广应用水平,推动形成支持学习者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化混合学习新环境、新模式[1]。目前,全国多地多校都在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积极尝试适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金课”的资源建设和改造,探索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据悉,我国东西部高校课程联盟2016年开始,也启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建设[2],天津市“津课联盟”2018年起联合区域内高校也开始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黑龙江等省市近年陆续开展线上线下精品课程认定。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内涵
为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201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多·福克斯教授率先提出SPOC的概念,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中文譯为私播课),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 Open而言的[3]。调研中发现,目前国内主要课程公共服务平台的使用高校,都开设了大量的SPOC教学课程,无论是开设的SPOC班级数量,还是参与SPOC学习的学生人数均不断增长,这种新形式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这种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就是结合“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有效帮助教师将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相互结合,在适当的场景中实现教育技术和学习风格的契合,从而优化学习效果[4]。
当前,许多教师常常引用一些校内外的国家级、省市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来支撑适合自己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的线上线下课堂,通过小班化、研讨式和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模式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5],也有利于打造本地的混合式教学精品课程。
传统的在线开放课程是基于慕课的理念建设,重点是大规模且开放,以通识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为主,这种课程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而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强调的是小班化、研讨式、混合式教学应用,通过利用在线开放课程的完整资源,为课程注入新的活力,颠覆了传统课堂教与学的方式[6],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增强了该课题的实践应用价值[7]。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目标及方向
1.明确课程建设方式
可利用引入或自建的“慕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本地化改造,按照SPOC或其他在线课程的方式,依托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智慧教学辅助工具,探索多种应用模式,紧密结合学校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为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和方法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完善课程资源建设。
2.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教学,有利于破解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长期存在的教学服务不足的问题,有效扭转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师资不足、教学水平低下、学生上课抬头率低等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强化学生能力培养,补齐短板。
3.有效支撑专业改革建设
混合式课程建设能更好地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要求,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引入课堂,有效支持多学科思维融合、产业技术和学科理论结合、跨学科能力融合、多学科项目实践。深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改革,将传统的知识型课程转化为思维型、能力型课程,提高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4.建立激励措施和评价体系
规范课程资源建设与教学组织管理,完善投入与政策支持,建立合理化配套激励措施,健全学习效果的质量监控,将有效促进课程持续改进。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信息化应用环境改造,推进“跨校选课、学分认定、学分互认”等工作,建立对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达到优质资源共享、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质量的效果。
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应用要点
在“金课”时代,研究如何持续地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线下课堂教学常态化应用,需要课程建设团队认真探索,要提高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思考线上线下结合方法,重点聚焦教育教学应用,并在应用中把握好以下3个要点: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②结合信息技术重塑课程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③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大规模分享。
1.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的基本要求
目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有效策略和方式主要以翻转课堂最为普遍和常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流程和方法的重新组合,以教师“教”为中心转为以学生“学”为中心[8]。在充分利用慕课进行本地化改造后,尝试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多种应用模式,打造适合本校学生特点和培养需要的混合式课堂,同时借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整的课堂综合能力分析、及时内容迭代、多形式互动、学习的多样化考核评价等是当前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的基础要求(见图1)(居烽,2019)。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本方法
混合式教学方式有许多种,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常用的教学形式就有10余种,比如生讲生评、以练代讲、案例点评、研讨辩论、项目探究,通过教师导演学生表演(表现),形成气氛活跃的互动课堂。
生讲生评:课前通过线上课程的提前学习,课堂上由学生自主结合学习内容的要求讲解,由学生围绕知识点开展互评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练代讲:通过课前或课后的线上学习,以习题、作业等形式对重难点知识点进行巩固提高的学习模式。
案例点评:围绕与知识点特定关联的案例进行集中点评或讲解。
研讨辩论:通过提前学习线上课程,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或特定的题目,由教师组织进行辩论和讨论,达到对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项目探究:按照课程教学大纲,布置相关项目题目,以学生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以在线课程为主要资料来源,进行项目尝试、研究和探索。
3.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教学的整体设计
混合式教学课程的设计,是要以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且以学科专业的核心能力为指挥棒。慕课实际上是教材和课堂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见图2),一门构建完成并在平台运行的慕课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规划教材,有了慕课,学生与慕课教材的制作者之间可方便地进行相互沟通,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高,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通过慕课开展学习成为享受学习的过程。
慕课给予了教师很大的教学课堂,占用了学生的时间、空间,教师和学生的时间同样都是宝贵的,一般逻辑上,课前和课后都应该交给在线课堂,课中交给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或者在线直播方式。教學评价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本身的设计上,还涉及到课堂教学的设计,才能实现课程线上学习与线下课堂相融合(居烽,2019)。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应用效果评价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既是当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教学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在对混合式课程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时,一般按“先用后评,以评促用”的原则进行。课程应用效果评价要素应该包括课程团队组成、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教学设计、学习支持与数据记录、课程建设措施及效果等5个方面。
1.课程团队组成
课程团队是一个课程建设及应用的最基本要素,一般在对课程应用效果评价中占比较大,其主要评估的内容也和目前流行的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内容大致相同。
(1)课程负责人:主要的课程负责人的学术水平、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成果为重要的考量标准。
(2)团队主要成员:对课程团队成员而言,侧重在团队人员整体配置方面,既要有占相当大比例的专业教师团队成员,同时也会关注团队中是否具有较强专业技术能力的教育技术人员的参与,而且对教师的年龄分布、学缘结构和工作分工等方面都应进行合理化评估。
2.课程内容与资源
课程内容和资源是一门混合课程的最基本组成元素,是直接进行线上线下教学的基础保障,其主要评价点包括:
(1)课程内容:一般应按照本地课程的教学需要,根据国家、市级有关数字课程的建设技术标准,通过引进或自建的形式解决课程的线上资源,在引用或建设资源的同时要格外注意资源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服务线下翻转的扩展性。课程内容要适应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需要,能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提供较好的支持。
(2)内容组织:根据课程建设的资源明晰拆分各教学单元中的知识点、技能点,对照课程的全部知识点能清晰地完成图谱绘制,并能按照课程结构展现出来;支持完整的线上线下教学,能灵活配置或拆分核心知识点、技能点。
(3)课程资源:课程的资源内容、素材设计、呈现方式,应完全能支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展;音视频、教案、活动、PPT文稿等都应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并能与选用的课程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相适应,熟练运用支持线下翻转所对应的平台工具。
(4)课程教学讲授质量:线上线下课程内容讲授在教师仪态、举止、语调、语言方面也有一定要求,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学科体系特点构建课程,有完整的知识点教学视频内容。
3.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是课程应用效果的重要环节,不同的教学内容要灵活调整课程的教学设计和过程。其主要评估的要点包括:
(1)科学的教学目标:在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是完成混合式教学的基本任务;按照教学大纲、课程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指导规划教学实施各环节,是实现优质建课的重要方面。
(2)教学活动组织:按照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有计划的组织互动翻转、协作学习等混合式教学活动,能帮助学习者提升学习能力,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前文中列举的几种混合式教学活动。
(3)学习效果评价:按照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应用规律,通常会参照学校实际教学任务要求,标记大班教学、小班教学,以不少于2学时为单位刻画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至少1个教学周期的混合式教学,记录学习者线上学习、课后作业、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成绩,配以个体学习成绩曲线图和班级整体成绩变化点位图进行综合评价。
(4)教学互动模式及频次:课程在交互模式、交互层次、交互频次等方面的设计需注重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既要关注人机交互模式的多样性,积极开展线上学习,也要合理安排线下研讨互动的频次。
4.学习支持与数据记录
学习服务平台的功能支持和数据记录,是考核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服务支撑环境成熟度的重要环节,其主要评估内容包括:
(1)学习支持: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课程教学需要的课程服务平台或工具的支持,教学导学服务、督学服务、助学服务和综合评价是否合理,能否有效支撑线上学习、资源迭代、学习记录、随堂互动、活动组织、单元测试和信息收集等功能。同时,也要注重平台和线下课堂的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有效数据互动和对接。
(2)数据记录:选用的平台能提供学生对课程的详细数据记录,对课程线上线下应用的人数、频度、效果、过程等数据有较为详细的记录。按照课程的完整教学周期,提供可供教师、教学管理者参考和研究的数据记录支持。
5.课程建设措施及效果
课程建设措施及效果是课程能良好开展教学应用的保障,具有较强的后勤保障功能。其评估的重点为:
(1)建设措施: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内容丰富且工作量较大,课程要产生实际应用效果,课程的建设机制、激励机制必须能够提供有效保障。在课程实际建设中也鼓励同行业、同专业共建共享课程,这也是课程重要内容建设应用的主要措施之一。
(2)共享措施:课程的引进、跨校共享,建立和完善共享激励政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尝试,促进优质资源最大化利用。
(3)共享效果:对选课学校及人数进行评估,提供外校选课,并提供线上线下教学支持。
五、总结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基于慕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建设标准、应用要点和评价体系的研究,认为开展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应用实践,将有效推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学习方式的革新,对促进高校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产生重大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成熟的课程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能极大地整合分散在各校的优秀师资力量、优质教育资源,大大减少政府、学校的独立建设的零散投入,同时也能培养一批优秀的开发教师或团队,为提高高校教师课程开发及教学水平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敏,孟彩云,周驰.有效学习视角下的泛在学习环境评价研究[J].开放学习研究,2018(4):11-19.
[2]张大良.着力推动高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大学教学,2016(7):6-11.
[3]徐葳,賈永政,阿曼多·福克斯等.从MOOC到SPOC——基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清华大学MOOC实践的学术对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4):13-22.
[4]刘予佳.“互联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18):158+161.
[5]崔文杰.混合式教学革新成人教育教学[J].继续教育,2017,31(10):43-44.
[6]杨晓宏,周效章,李运福.价值主体需要视角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7):45-51+61.
[7]李冰,王春晓,辛程远,等.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6):77.
[8]段珊珊.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J].高教学刊,2017(9):124-125.
(编辑:鲁利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