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廉政思想对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
石莎
摘要:在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公仆理论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共同构成了毛泽东廉政思想的理论渊源。毛泽东廉政思想的作为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理论基础,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坚定的决心惩治腐败,以作风建设提升廉政建设,以民主监督保障廉政建设。十八大以来,在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启示下,反腐实践在惩治腐败要“零容忍”、作风建设做到“经常抓、长期抓”、监督机制引入现代科技等方面传承和创新了毛泽东廉政思想,开启了新时期的反腐倡廉的新局面。
关键词:毛泽东;廉政思想;启示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2-0020-02
腐败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的棘手难题,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当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深水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使得腐败问题显得异常尖锐。面对腐败带来的严峻的政治挑战,“零容忍”、“打铁论”、“打老虎”等全新举措推进了新时期的反腐浪潮。2013年4月1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明:“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历史是一面镜子,对反腐倡廉问题的认识也应嵌入到历史的视野之中。毛泽东廉政思想作为一面历史性的旗帜,指明了当前反腐斗争的方向,对于新形势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意义深远的启示。
一、 毛泽东廉政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公仆理论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明:“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为了保证无产阶级政党不变色,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时,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使用了社会公仆的概念。马恩指明:“社会起初用简简单单的分工的办法为自己建立一些特殊的机关来保护自己共同的利益。但是后来这些机关,而其中主要是国家政权,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使社会的公仆变成了社会的主人。”[1]马恩在这里阐明了国家政权本应是作为社会公仆而存在的,其职责是为全体人民的利益服务,当国家政权为了满足一己之私而弃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于不顾就构成了腐败。列宁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针对布尔什维克党内逐渐滋生蔓延的腐败现象,于1919年发出了反对官僚主义的号召,并以极大的精力同官僚主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廉政思想
历经五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历代统治者一直将清正廉洁看作是国泰民安的重要因素,以德养廉与我国古代社会人治理念密切的联系在一起;但是,人的无穷的欲望使得通过单一的道德约束达到持续廉政的美好愿景受阻,为弥补德治的局限法治便应时产生,法的强制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巨大的威慑力,使得官宦权贵的贪腐行为能够绳之以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官吏保持清正廉明;与此同时,“民”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很早就受到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重视。民本论主张本固邦宁、民贵权轻,做官要勤政为民,勤政为民在古代廉政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可见,中国统文化中的以德养廉、以法促廉以及勤政为民思想打开了君明官清的良好的政治局面,这些都为毛泽东廉政思想奠定了深厚的理论根基。
二、毛泽东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 以坚定的决心惩治腐败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在反腐倡廉的实践中,毛泽东的态度始终是坚决的、不容质疑的。在历史的各个时期毛泽东丝毫没有放松对腐败这一毒瘤的高度警惕,瑞金时期,毛泽东严惩了于都县的一个集团贪污案,最终对贪污数额最大的县委军事部长等四人在公审后严格执行了枪决,余者一律依法严惩。在延安时期,边区贸易局副局长肖玉璧虽是曾经在战场上劳苦功高、体无完肤的老红军,面对其功高自傲,公然贪污的事实,毛泽东执法如山,严令枪决。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以其坚决的反腐态度打开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三反运动”中对刘青山、张子善一案审理的从严态度,不仅使当时党内、国家机关内部存在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现象得到一次广泛而深刻的揭露和惩处,同时也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一次生动深刻的思想教育,从而为党风廉政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以作风建设提升廉政建设
作风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发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以作风建设推进廉政建设是毛泽东的一贯主张。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发扬气贯长虹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夺取革命的伟大胜利。经历了艰苦的革命历练,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夺取全国胜利并引领人民进行社会主革命和建设的执政党,取得的成绩使得一部分党员干部出现了贪慕安逸、不思进取的情绪。毛泽东在历史转折关头深刻洞察到了这一点,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他淳淳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燥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当一个政党谨记戒骄戒躁,抵御风险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当一位党员不忘谦虚谨慎,拒腐防变的能力方可日臻加强,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为新中国带来了一股廉政新风。
(三)以民主监督保障廉政建设
在领导廉政建设的长期而又艰巨的实践中,毛泽东得出了不受监督的政权必定会导致腐败的结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是中国历代统治者不可逾越的历史周期律,当毛泽东面对来访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关于中共如何跳出周期律的忧虑时,他自信满满地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3]毛泽东通过民主监督这一政治智慧破解了“政怠宦成、人亡政息”历史性难题。此后人民代表大会的建立以及信访制度的健全有力的推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监督的积极参与,正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才使得我们党的廉政建设具有了坚实后盾。
三、毛泽东廉政思想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
(一)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
毛泽东之所以倾尽一生反腐就在于他把廉政建设提升到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愈演愈烈的腐败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把反腐斗争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坚持有贪必肃、有腐必惩、严惩不贷,以无比坚定的决心和政治魄力旗帜鲜明的向全党提出了反腐败“零容忍”的坚决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外记者第一次会晤之际就阐释了“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一庄严宣誓,充分彰显了其反腐的坚定态度,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来警戒广大官员。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4]。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上,习近平还向全党明确宣告:“要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割腕的勇气,坚决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4]习近平总书记铁腕肃贪,扶正祛邪,形成了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一大批“老虎”、“苍蝇”相继落马,有力震慑了贪腐分子和贪腐行为,表明了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要以雷霆手段改变反腐败斗争严峻形势的非凡胆魄,吹响了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号角。
(二) 作风建设要做到“经常抓、长期抓”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不仅蕴含着对中华五千年历史周期规律的深刻认识,而且寄托着对即将诞生的国家政权能够本固邦宁的深切希冀。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作风建设上党中央以身作则,严格履行八项规定的要求,外出轻车简从、减少陪同以及提倡开短会、讲短话等均得以上行下效,与此同时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的抵制了四风,毋庸置疑,这为改进作风开了一个好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作风建设的反弹性这一特点决定新时期作风建设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坚决防止走过场、一阵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向全党强调,虽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时间期限,但是贯彻群众路线这一伟大实践活动却永远没有完成时,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无时无刻不进行。优良作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常狠抓,需要长期养成。这一点不容忽视,否则就会养痈遗患,积重难返。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作风方面率先垂范,势必会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为人民大众送来“习习清风”。
(三)监督机制引入现代科技
民主监督在毛泽东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占据重要地位,毛泽东用群众监督、党内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有机结合的形式推进了反腐工作顺利开展。其中新闻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是揭发抵制腐败现象的一种便捷方式,而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使得科技反腐应运而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科技反腐是我们党坚决惩治腐败的有力武器。各级纪律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下网络媒体的作用并及时高效的把网络揭发作为反腐工作的应有之义,无论是中国日报网、中国网、央视国际网等具有权威性的网站,还是腾讯、凤凰、环球等占主导地位的商业性网站都在网页上设置“网络举报监督专区”,这一举措畅通了人民对贪腐行为进行举报的渠道,为广大人民群众高效便捷的参与监督搭建了科技桥梁。全国政协主席苏荣等问题高官被查处,充分印证了运用科技手段防止腐败的重要性。新形势下我们要进行权力与科技的顶层设计,不断提高科技反腐的含金量,用科技监督规束权力,让为官者不能贪、不敢贪,这才是治本之策、民心所向。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吕澄等主编.党的建设七十年纪事 [M].北京:中共党 史出版社, 1992.
[4]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 话[N].人民日报,2013-01-23.
[5]王平一.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反腐倡廉思想 [J].求实,2014,(10).
[6]蒯正明.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J].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