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级我做主

    王文娟

    

    〔摘要〕紧跟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依托学校的“自主教育”办学特色,认真审视班级管理现状,初步建构了班级自主管理制度,并通过班级管理岗位人才的选拔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为实现学生“自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班级自主管理;小学中年级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1-0074-02

    一、引言

    新时代呼唤创新人才,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主发展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强调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的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明确人生目标,探究未知世界,成就美好人生。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能力的关键时期,班级作为学校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班级为学生提供了一片成长的天空,是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主要场所。良好的班级集体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责任担当等方面的核心素养[1]。因此,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个人能力等,对小学阶段班级自主管理制度进行探究,实行班级自主化管理,使学生的自尊和归属需要在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责任感。

    二、现状研究

    笔者以“班级自主管理”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近二十年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5231篇文章,结果如图1。

    由图1可知,国内从2001年有学者开始关注“班级自主管理”问题;从2006年开始,“班级自主管理”的关注热度一路攀升,教育工作者们逐渐意识到班级管理中自主化的研究价值和重要性。在查阅了相关书籍和文献后,发现已有研究主要从内涵、策略及价值这几方面展开,同时从理论出发的策略研究逐渐向实践经验研究发展,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班级管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影响。因此,本文基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核心素养的视角探索小学中年级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三、班级自主管理策略

    管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团体成员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集体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成员的士气、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高学习与工作效率,有着激励作用。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班主任可以逐渐放权给学生干部,与他们一同组织和实施班级管理。一方面,能满足学生被认可、渴望自主的需要;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班级从“立法”、“执法”到“实施”的全过程,增强对班级管理的认同感。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建构班级自主管理制度。

    (一)班级组织建设

    班主任邀请全班学生参与班级岗位自主管理,共同制订班级公约。每位学生提交一份班级公约,将自己对班级管理的想法写进去,然后全班进行整合、讨论、修改,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制订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公约。

    1.遵循“优势自荐—激烈海选—晋升录用”的流程选出各个岗位的学生干部,并适当放权,让学生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自主决策。

    2.实行轮岗制。班干部成员不固定,每三周轮换一次,能者上。例如,实行“值日班长每周轮流制”,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同时,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增设新的岗位,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

    3.制订明确的奖惩机制。学生干部负责征集全体学生的建议,制订班级奖惩机制,对违反班级公约的行为进行惩罚,对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奖励,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力。

    班级组织结构的稳定建立在班级成员人尽其才、各司其职的基础之上[2],当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彼此的角色定位、职责和行为方式时,其对组织目标和规范的认同也会显著提高,班级就不再是被外力控制的组织,而是一个内部稳固、自觉的集体。

    (二)班级日常管理

    班级活动是有组织的、集体性的,活动目的具有一致性,活动成员需要共同遵循一定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班级成员通过集体活动得到组织生活训练。小学中年级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自主性还不是很稳定和持久,会出现“三分钟热度”的情况,所以班级自主管理制度的形成还需要班级管理者的组织和领导。班级活动的自主管理可以使一部分有活动管理能力的人才尽其用,同时开放民主评价,使管理者也可以得到集体的指导。

    1.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班主任应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用来树立榜样的小善行,用榜样来引领、带动整体发展,日常管理便成为一种自觉的规范。笔者在传统的口头表扬、张贴光荣榜、发放奖状,颁发铜星、银星、金星奖杯等激励手段的基础上,尝试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辉煌榜”“一周之星”“最美时刻”“捡回珍珠计划”“告别缺点”等活动,树立榜样,以此激励学生。

    2.设置多样化小组。班主任应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与学生进行民主协商,制订班级学科学习小组制度。综合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水平,指导学生自愿组成各学科的学习帮扶小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升。此外,还可以組建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制订目标和活动内容,完成小组活动。各个小组的稳定发展促进了班级整体的平稳发展,不断提升班级管理质量。

    3.发挥班级荣誉墙的激励作用。班级的荣誉墙是班级学生自主展示的园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在合作分享中促进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可将班级荣誉墙分成个人风采和团体荣誉两部分,记录属于学生个人、班集体的特别时刻。个人风采部分包括“我的闪耀时刻”和“我的三年规划”,旨在激励学生不断充实自己,激发成长动力;团体荣誉部分包括“说说我们××班”和“那些年在一起的日子”,指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起捡拾班级的荣光时刻和让他们难忘的记忆。

    4.学生自主召开主题班会。当班级中出现不良倾向时,班主任应及时组织学生召开主题班会,鼓励学生成为班会的主导者,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段时间班级出现学生为了逃避写作业而撒谎的问题,笔者事先让学生搜集班级中的不诚实现象并在班会上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最后给出解决办法。整个过程由学生来主导,班主任只作为“指导者”出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班级管理的热情。

    5.多元评价。教育评价是核心素养落实的途径之一。班主任不应局限于学科成绩的高低,或者仅从自己的视角去评价学生,而应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例如性格、个人能力等多因素评价,同辈评、自评、家长评等多角度的评价指标,日评、周评、月评、期中评、学期评、期末评等多时间维度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独特性,能很好地落实“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利用班会等时间展开自评、互评,利用家长会展开家长评,有助于全面了解班级管理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优化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四、结语

    总之,立足班级实际情况,开展班级自主管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集体责任感,提升自主管理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旭.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自主参与型班级管理策略[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71-75.

    [2]江梅.小学班级自主化管理的策略与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3):119-120.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定安小学,厦门,361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