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的小贷实践探索

    魏哲平

    消除绝对贫困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当前,面对脱贫攻坚的重要使命和重要任务,省联社雅安办事处(农商银行)全体干部员工以“扶贫不落一村,脱贫不落一人”的标准,全面落实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不断创新扶贫小贷发放和管理,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在农村的重大支农惠农政策,全面精准满足贫困村、贫困户的有效信贷需求,助力市委、市政府加快全市脱贫攻坚进程。小贷实践

    ——统筹安排,齐步推进,精准开展。一是做到主动、贴心。全市1200余名干部员工主动对接市、县(区)政府、金融办、扶贫移民局和乡镇及村委会,准确把握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政策要点,贴心服务252个贫困村、9994户贫困户,共计授信18511万元,落实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100%建立经济档案,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100%信用评级100%授信,100%满足有劳动能力、有贷款意愿、有良好信用、有产业发展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需求,做到应贷尽贷,限时办结。截至目前,全市农信累计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5057笔19225万元,金额和占比均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99%。

    二是“双基共建”提升管理。全市农信基层党组织积极与村支两委开展“双基共建”,落实金融信息联络员和金融村官“双挂”、明确《双基合作惠农贷款协议》“双签”、建设党员活动室与村级金融服务站“双办”、推动农村信用体系与农户负面信息管理“双评”、严格不良贷款清收处置“双控”,不断提升扶贫小额贷款管理质量。

    ——创新载体,突出引领,确保落地。一是首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建设以农村物理网点为主和全面翻新“外援辅助渠道”为辅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未来三年将在全市编织一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金融服务“钢网”,做到基础金融服务“进村入户”全面覆盖。

    二是首办农村金融夜校。将金融知识活动常态化地引入到“农民夜校”课堂中,通过宣传扶贫政策,让贫困户“户户知晓了解”扶贫小额信贷产品,同时转变观念,增强其运用金融工具增收致富的能力,目前雅安农信已在上百个乡镇开办“金融夜校”200余场次,打通了对扶贫小额贷款金融服务的“最难一公里”。

    三是首创三方支部共建模式。雅安农商银行机关第二党支部与汉源县联社富林支部、安乐乡治安村党支部三方支部共建,共同开展“基层党建+金融服务+精准扶贫”工作,村支部班子中有一名专业的农村金融干部,牵头抓好金融精准扶贫和金融服务工作,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地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问题。

    四是首创银保联动兜底返貧。全市农信与保险公司联合推出“助推金融精准扶贫保险帮扶公益项目”,对脱贫攻坚兜底对象赠送意外伤害险,确保脱贫过程中贫困户不因灾、因病意外返贫。

    五是首创“银会合作助残脱贫行动”模式。全市农信与市残联加强交流与互动,签订了《银会合作助残脱贫合作协议》,为残疾人量身定制贷款产品,采取绿色通道和上门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残疾人的信贷扶持,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实现脱贫奔康。下一步探索

    ——持续强化宣传,确保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传达到位。全市农信紧密结合“阳光信贷工程”,在辖内每一个行政村都统一设立金融扶贫信息公示栏,全面实施金融扶贫政策、贷款办理流程、评级授信结果、金融服务人员“四上墙”,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让贫困户对“扶贫小额贷款”产品全面知晓,放心办贷。

    ——持续做好扶贫小额贷款工作,全面提升工作质效。全市农信要不断学习同行先进经验,主动作为,贴心服务,应贷尽贷,全面满足符合信用条件但未获得贷款的贫困户的需求,力争进一步提高扶贫小额贷款的覆盖面。

    ——兼顾其他个人精准扶贫贷款,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市农信会一如既往地重视生源地助学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助残贷款等发放,进一步精简办贷流程和手续,全面满足贫困家庭的孩子就学资金需求,让更多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积极支持农村青年、妇女和残疾人自主创业,早日实现脱贫增收。

    ——持续在产业扶贫贷款上下功夫,带动贫困户增收。主动配合地方政府做好产业规划布局,积极支持具有科技含量的脱贫产业,以此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严格执行信贷制度,严防风险。在工作中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切实开展“查问题、找不足、补短板”活动,把风险防控与信贷投放摆在同等地位,整改存在的问题,堵住扶贫小额信贷资金使用不精准的入口。

    ——持续强化考核,确保工作实效。全市农信持续对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工作实行专项考核,纳入对各级班子成员年度履职评价考核,促进全市农信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齐头并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作者单位:四川省联社雅安办事处(农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