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水源涵养地动物防疫刍议

    陈苗++张仕丽++李应发

    摘要:对宁强(汉水源头及京津水源涵养地)地区的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及建议,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宁强;京津水源涵养地;动物防疫;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4-0050-02

    宁强县位于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是一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山区县,总面积3 282.73 km2,辖18个镇(街道办),34万人。该县也是大西北进入大西南的主要门户和黄金通道,宝成、阳安铁路、西成高铁、108国道、西汉高速公路纵横县境;境内最高海拔2 103.7 m,最低海拔520 m,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为12.9 ℃,多年平均降雨量1 103.6 mm,常年湿度为73%~86%,日照时数1 589.0 h,年均有效积温4 608.1 ℃,无霜期240 d[1]。县域水资源丰富,是汉江发源地,亦是京津水源地的重要涵养区。在公布的统计数据中,该县2014年生猪饲养量27.55万头,牛存栏3.9万头,羊存栏2.15万只,家禽存栏93.79万只。在动物防疫实践中,鉴于该县地理气候特征、交通状况及人口多分布于山间谷地、河流、交通沿线,县域畜禽养殖总量及农户养殖动物的习惯,考虑病原微生物在这些不同的地理区域、区位传播扩散速率存在差异,对应区域、区位的动物防疫在时间和防疫范围、强度要求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形下,探讨如何保证该地区营养、健康、安全的动物性产品产出及促进京津水源涵养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意义深远[2]。

    1 水源涵养区动物防疫现状

    1.1 水源涵养区动物防疫内容及目标

    李荣峰[3]、陈传斌等[4]报道指出,畜禽养殖业对水体污染主要为畜禽尿液及冲洗圈舍污水中富含N、P类及重金属(如Cu、As、Mn、Zn等)类化合物,如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地下水,则造成地下水、下游水源被污染,有毒成分增多、超标,直接危害人类和畜禽的健康;可影响鱼、虾的生长,甚至死亡;对农作物造成毒害,导致减产。而在社会持续进步下,受地形影响,宁强县山多平地少,城镇化被局限在河流冲积狭小平原扩张,导致河流沿线的人口密度和生产生活量的增加,加之畜禽饲养有80%为农户分散养殖[5],造成动物防疫难度增加,同时,群养的水生动物若暴发疫情,不仅直接导致群体在3~5 d内染病,而且随着人畜共患病的增加,受致病微生物随水体扩散影响,也直接威胁沿河聚居的人群[6]。此外,沿河聚居人群对本地化营养、健康、安全的动物性产品需求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增加,鉴于此,该县的动物防疫要实现将水源涵养区的动物性点源污染及面源污染降到最小,兼顾水源涵养地环境持续改善,保障优质动物性产品的本地化有效供给。

    1.2 宁强县水源涵养区动物防疫现状

    宁强县的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及防疫体系建设已完全符合当前动物防疫的要求[5,7]。在周年性的常态化动物防疫工作中,严格执行《陕西省动物防疫暂行规定》和《动物免疫技术方案》,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为中心,对猪瘟、蓝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实行强制免疫;对畜禽标识、疫苗、耳钳等物资管理实行逐级领发、台账式管理,专人专库保管,建立出、入库登记签字制度,对已免疫动物加施全国统一制式的畜禽标识,并按照省统一规定,逐户逐头(只)建立动物免疫档案,加强重点疫病防疫和免疫挂标:做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等免疫率达到100%,鸡新城疫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猪、牛、羊免疫挂标率达到100%,动物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70%以上,牛、羊、猪、禽因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1%、3.5%、8%以内。经上述工作措施,近年来辖区内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2 存在的问题

    该县已有的报道仅能较为准确的描述该县从事动物防疫和检疫的工作者们履行了他们的工作职责[7],而关于水源涵养地的动物防疫鲜有研究报道。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强调要保障饮用水安全,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明文禁止在饮用水一级保护区内从事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7号)则规定动物饲养场、养殖小区及动物性产品加工区选址必须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500 m以上等等。实践中,除了法律法规层面基于公众卫生安全的强制性规定外,显然需要考虑动物带来的污染对水源涵养地的危害程度,地理区位及气候因素所造成的动物性污染的可控性风险,基于生态位的动物性致病微生物的演变规律,此外,因该县被纳入京津水源地的水源涵养区后畜牧养殖的准入门槛被提高,而畜牧养殖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农民收入中占有相当比例,约80%的散户养殖及其形成面源污染如何处理,特别是离河岸定居的农户圈舍怎样科学化改造,成本由谁负担也成为突出问题。

    3 意见及建议

    在研究动物防疫时,根据地区发展状况及地理区位、气候因素进行区域化的动物防疫被证实效果较好[2,8]。笔者也认为可以适用于京津水源涵养地区的动物防疫。实际上,在实践中,因宁强县工业被限制发展,该县的水污染主要为生活垃圾污水及各类农业性污染,其中,动物性污染源约占总污染的1/5,考虑其面源性的污染特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极有必要。

    (1)做好常态化的动物防疫职能工作。这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是基于保障公众安全,依照法律法规、既定工作程序而进行的,也是一项周年性、重复性的工作。虽然该县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已符合当前发展的需要,但常态化重复性的工作却需要常抓不懈,做好该项基础性工作,则可将动物疫情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2)将涉及京津水源污染的动物性污染降至最低。做好基础性的动物防疫工作,动物性疫病的危害即在可控的安全范围之内。但这只解决了动物性污染源的疫病危害,动物性污染的另外一部分即排泄物的污染问题则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动物性的排泄物是面源污染,根据该县实际情况—沿河流而居住的农户较多,且绝大多数有养殖活动,针对这一部分群体,则需要以改厕、改圈,结合新能源建设,将动物源性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后还田,以期将动物源性污染降至最低。

    (3)做好风险防范、加强基础研究。因水源涵养地的动物源性污染呈面源污染特点,同时,宁强县交通便利,毗邻八县,这些都是动物防疫的不确定性因素来源,为将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量化、可控,则很有必要加强基础性研究,基于生态位探明本县内导致动物患病的微生物的演变规律、影响因素等相关问题,这是一项前瞻性工作,需要做在前面,以为后期动物防疫指明方向。

    (4)需要增加对宁强县水源涵养方面的投入。在宁强县成为水源涵养地之后,工业将被限制发展,而畜牧业、水产等也面临着升级改造,但宁强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财政紧张,同时农户单户投入改造负担较高,这就需要享受水源红利的地区进行财政支援,或者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增加投入,促成宁强县的畜牧业、渔业等改造升级。

    (5)注重人才队伍建设[2,5,7]。合理化的防疫人才队伍梯次结构是推进各项工作的根本保障。而实践中,大量的研究报道指出乡镇、村级动物防疫人才队伍面临断层困境。笔者认为,对于招录到乡镇一级从事动物防疫工作的大学生,要注重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体系内轮岗制,实行多岗锻炼,确保把这些招到基层的大学生培养为素质全面的适应新常态的栋梁之才。此外,对于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断层现象,在强化经费保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年轻人的选拔培养。

    参考文献:

    [1] 胡江波,鲁学忠,苏俊辉.近51年宁强县气候特征分析[J].陕西气象,2010(3):18-21.

    [2] 陈 苗,李应发.区域性动物防疫刍议[J].畜牧兽医杂志,2015, 34(2):122-123.

    [3] 李荣峰.畜禽规模健康养殖与环境污染控制[J].中国动物检疫, 2009,26(10):17-18.

    [4] 陈传斌,王明芳,陈传莲.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与控制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1):58-59.

    [5] 强清芳,向含忠.推行动物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之探讨[J].中国牧业通讯,2011(6):66-67.

    [6] 王慧影,何大乾.业界上下要警惕水禽流感巨大隐性侵害[J].中国动物保健,2007(9):87-89.

    [7] 张文庆,王少顺,张文成,等.重大动物疫病防制的对策与建议[J].畜牧兽医杂志,2009,28(6):110,112.

    [8] 王中力.我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与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