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动物疫病预警体系建设研究

    杨金萍

    摘要:近年来,重大动物疫病预警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疫病的早期预警能力的研究。通过建立完善的预警体系,可以尽早地发现疫情和消灭疫情,将损失降到最小。对重大动物疫病预警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重大动物疫病;传染病;预警体制;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S85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5-0064-01

    随着我国近年来的畜牧业的迅猛发展,无论是肉制品数量,还是规模,都已成为全球畜产品大国之一。但畜牧产业的发展也导致动物疫情呈现出传播快、复杂、危害大、多发的趋势,已对畜牧业的稳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本文就重大动物疫病检测预警体系建设进行了研究。

    1 加强监测监控,防止疫情发生

    切实做好动物防疫巡查和免疫监测,要求基层疫情测报员对本村的养殖户进行巡查,查漏补缺,对不接受强制免疫的养殖户做好思想工作,保证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防疫人员切实做好春防期间生猪免疫,耳标佩戴及防疫信息上报工作,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能力。发现不明原因大面积死亡畜禽要及时报告,及时按规定处置,严防疫情扩散。

    2 抓好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立以市、区(县)重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依托,村级动物防疫员、诊疗机构和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为辅助,分工明确、布局合理、设点科学、覆盖全市的重大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发挥监测网点的前哨作用。二是坚持“六结合”。严格按照国家和辖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计划要求,坚持省级监测和区县监测相结合,全面监测和定点监测相结合,主动监测与被动监测相结合,集中监测和日常监测相结合,抗体检测与病原检测相结合,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原则,强化规模养殖场、养殖密集区、畜禽交易市场、农贸市场、跨区域调运再饲养动物隔离观察等重点地区、重点环节疫情监测工作。三是推行两定、两监、两需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新机制。围绕散养、规模养殖、流通三个环节,积极推行散养户“两定”(以监定免,以监定酬)、规模场“两监”(职能部门开展监督监测和规模场委托监测,挂牌兽医监督规模场的自主监测和整改)、流通环节“两需”(市外输入本市的种用、乳用动物在隔离期间需对规定疫病进行监测,对调运的畜禽需开展血清学监测)的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新机制,及时出具检测报告,推动监测工作更加深入扎实开展。四是确保监测信息真实可靠。组建专业采血队,把好样品采集关,确保监测样本的随机性、代表性和有效性。实行采检分离和盲样检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要作好采样和实验过程中各种原始记录,在收集、统计、上报过程中要做好复核、审核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追溯。

    3 推进重大动物疫病检测信息化建设体系

    推进重大动物疫病检测信息化建设是改善工作环境,增强工作手段,提高办事效率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重大动物疫病检测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实际,各地务必要逐步加大网络通信、办公自动化等软件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报告的快速反应能力。另外,还应该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很多地方没有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制度,只能采用深埋处理,给动物疫病的防控带来严重安全隐患。

    4 加强检验检测水平的建设

    落后的检验检测技术直接影响了风险预警的效率,检验检测水平整体偏低,在很多地区仍然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基层检验技术水平低,不能及时准确的检出,防疫部门也不能快速采取针对性防制措施,致使疫情时有发生。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如人员素质、检验技术的提高和检验设备的投入等,建立一个高效的检验检测体系,为风险预警工作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