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路径
王文芳
摘要:在社会全方面进步发展下,传统的教育理念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变,德育事业也面临改革与创新。以往的德育教学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下的德育。在此背景下,德育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方案,针对德育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展开探讨,以供各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初中生正处青春期这一重要成长时期,在这一时段学生大多敏感、自私,在道德观方面认知相对较低,此时的德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三观。德育是国家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因此对于初中班主任而言,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就需要背负德育之重任,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从而针对性地改变教育方式。班主任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想法,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是非观,并促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学习,奠定道德基础。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现状分析
(一)缺少对学生个体的关注
道德的本质在于个人行为是否符合正当行为规范,个人道德素养的养成不仅能够体现在外部的调节和约束上,还能反映在各种思想、价值观、文化和舆论等积极内在因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感受和个性。例如,在具体的班级管理组织活动中,采用保姆风格的管理方法。当事情再次发生时,学生将不会独立思考,也就不能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所有问题都会率先征求班主任的意见,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严重缺失,容易忽视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及探索生活和学习经验的机会。同样,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常常忽略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德育教育,导致德育的实效性不强。
(二)教师德育形式单一
教育实践活动都需要教学方法。当前,初中班主任教师有许多德育方法,例如解释道德知识、讲解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建立评估机制等,但这些方法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而暴露出固定的缺陷,这些传统的道德教育方法缺乏民主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学生现在变得更加朝气蓬勃,追求个性、开放、民主和平等。换而言之,强制性教育已经不再符合初中生的心理需要,甚至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反感心理。同时,传统道德教育与现实之间是脱节的,诸多德育教育被局限在课堂环境中,学生缺少与社会互动的机会和条件。这种封闭的道德教学方法影响了德育效果,并且没有学生的亲身经历,良好的德育品质就不能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二、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
(一)以身作则,加强师德建设
为了实现道德教育的目标,班主任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向学生们展示良好的道德风貌。不难发现的是教师在日常行为中的思想容易在无形中影响学生,而班主任不仅是教师,更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需要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对学生思维和行为的影响更加直接。为了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好榜样,这也是课堂教师进行良好道德教育的基础。初中生仍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其身体、心理、个性和思维等方面仍不成熟,并会影响其他同学的价值文化、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这时班主任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将良好的道德品格践行在日常教学、班级管理的一言一行中,成为促进初中生生理、心理健康成长的标杆。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关心和呵护学生,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这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必备素养。其次,班主任要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并且必须在每个地方树立榜样。在带领学生做某事时,必须做好表率,多利用自身健康、美好的思想品格感染学生,为学生创造美丽的心灵世界和光明的未来。
(二)民主管理,构建自主管理机制
众所周知,中国农村和城市社区普遍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在实现城乡居民自治的过程中,人们既能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认识到价值观的重要性,能够提高其政治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班主任要汲取这一制度的实践经验,在班级管理中倡导学生构建民主、自主化的管理机制。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班级目标、教育制度、班级规则和特点,积极而民主地參与班级管理,并在协调、组织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监督,这一体系的构建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实践创造了条件。在自主班级管理体系中,学生可以确定自己的目标,并按照每个阶段目标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动的,习惯于教师统筹和安排一切事务。他们只需要负责服从,其他则与他们无关,这些想法根深蒂固,一时无法改变。面对独立、新颖的自主管理机制,诸多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如何做,怎样才能做得好。从班主任角度看,初中生对这方面的能力有所不足。此外,学生独立管理班级是否会影响教师长期的管理职能和领导角色,是否存在一些学生使用它破坏班级秩序、破坏班级氛围,并引起诸如班级管理秩序紊乱等问题。为了实施成熟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班主任必须改变其初衷,给予学生信任。其次,班主任要协助学生们完善自主管理机制,以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或定期推选为主要管理形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其从“需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去做”,让每名学生能够在班级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对自身的道德品质、价值理念有一个清晰的判断,在自我教育和管理中提升思想品德,践行正确道德行为,传递正能量。
结语
总的来说,想要培育良好的德育人才,教师应当为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做到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并且需要全方面地进行分析,面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为改善德育工作进行努力,放弃形式化教学,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通过了解学生的方式改变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王乐芳,徐西伟.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结: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方法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44,60.
[2]李方岚.班主任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6):90.
[3]方龙珠.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研究分析[J].数码设计,2017(11):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