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李明茜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物质极大丰富,消费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政府为了解决消费不足等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加之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对国民的“殖民”与渗透,消费异化现象随之而来。但作为“后发展”国家的中国有着特殊的国情与社会时代背景,因此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现象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特点及表现形式。因此,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与自身特点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幸福指数的提升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社会转型

    一、“消费异化”的概念明晰

    马克思虽然没有对“消费异化”概念作出界定,但他曾明确的阐述过生产、消费、需要以及人的本质的关系。他认为真正的生产与消费都应是人的本质的体现,都应当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消费异化的概念最早是由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提出的,他们继承了马克思的消费观,并各自将“消费异化”的观点进行了引申。马尔库塞提出了“虚假的需求”这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凡是为了满足虚假的需要而进行的消费都是异化的消费。但他却未界定过什么是真正的需要,这给他的消费异化理论留下了令人诟病的漏洞。弗洛姆则认为,消费的行为应当是一种具体的人的行为,包括我们的感觉、身体需要、审美感——这就是说,在消费中我们是实在的、有感觉的、有感情的、有判断力的人;消费的行为应当是一种有意义的、有人情味的、创造性的经验。可见,他主要是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消费异化的,他强调人在消费过程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生态马克思主义代表本·阿格尔认为,异化消费是人们为了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他认为消费异化是由劳动异化引起的,无节制的过度生产与消费最终会导致生态危机。

    后马克思主义代表让·鲍德里亚则提出了符号异化理论,他认为在现代消费社会中,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不再注重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注重其符号价值。人们通过拥有商品符号价值的高低来辨别人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

    从以上对消费异化概念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很多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了消费异化概念。我认为,当代中国社会消费不仅仅是满足人们生存的手段,同样是人们彰显个性的方式。人们消费商品时不止注重其使用价值,同样注重其符号价值。但不管怎样消费都应当有“度”,真正的消费应当是人的本质的体现,凡是只为了满足欲望而进行的消费,把消费当作目的的消费都是异化的消费行为。

    二、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成因

    按照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社会制度的变化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消费观念的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消费异化正是对社会制度变化的一种反映和折射。而作为后发展国家的中国,其消费异化的成因又与西方消费社会不同,具体如下:

    首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显著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生产力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中国从一个物质匮乏的社会变成了一个物质过剩的社会。在一个物质匮乏的社会,人们的消费只是满足生存的手段,不可能出现消费异化现象。因此,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产生的前提。

    其次,国家消费政策的指引。伴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物质极大丰富,我国也开始出现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等问题。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消费的经济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国民的消费价值观产生影响。国家消费政策从抑制消费变成了鼓励消费,消费者的消费价值观也开始从崇俭向崇奢转变。

    再次,人的精神危机。往往社会的转型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精神危机。人们会出现价值的困惑,道德的失衡以及信仰的迷失。中国的社会转型正在最艰难的时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建立但并不完善,市场的规则导致了人的价值观被金钱观所替代,而消费能力代替了生产能力成为证明人的价值的标准,这种错误的价值观是导致消费异化的关键。

    第四,广告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殖民”与渗透。随着当代中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当代中国广告也逐渐的市场化、消费主义化。广告从商品信息的提供者变成了符号意义的生产者以及新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的引领者。伴随着大型跨国广告公司的入驻,广告所传播的消费主义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无人问津。可见,广告消费主义价值观对我国国民消费价值观的建立起着重大的作用,是导致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重要原因。

    三、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特点

    与西方消费社会不同,中国属于后发展国家,开始现代化的过程较晚。因此,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异化是改革开放后才慢慢开始出现的。我认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消费异化程度不同,总体呈上升趋势。

    (1)消费异化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消费异化现象多发生在收入水平较高(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这些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高,有较多的金钱用于自由支配,加之大城市与国际接轨,消费场所多,消费主义价值观念较为普及,国民的消费异化程度相对较高;反之,在贫穷山区的农民往往自给自足,收入有限,加之消费场所、娱乐设施少,因此不易发生消费异化现象。

    (2)消费异化程度与社会阶层结构有间接关系

    陆学艺认为,当今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从“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结构,转变为由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科技专业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失业半失业人员等十个阶层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由于当代中国社会还不是典型的消费社会,因此我国还未出现明显的消费分层现象。但往往社会阶层地位较高的人更可能处于消费分层的上层,社会阶层地位较低的人更可能位于消费分层的下层,而位于消费阶层上层的人更易出现消费异化现象。

    第二,未富先奢的异化消费。当代中国社会还在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结构仍呈阶梯状的金字塔结构,离现代化国家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相差很远。在西方消费社会,消费的中、上层主要由白领阶层构成,但由于当代中国特殊的社会阶层比例结构导致了在消费阶层的上层和中上层,蓝领阶层成员的人数曾超过白领阶层成员人数。这就形成了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又一大特点,未富先奢。

    第三,青少年成为消费异化主力军。青少年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前的艰苦岁月,并从小就受到西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成长。因此,青少年的消费行为更多地表现为感性消费、时尚消费、符号消费、浪费消费、从众消费、面子消费等,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主力军。

    四、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表现形式

    如前所述,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异化有着自己的表现形式,如面子消费、符号消费、炫耀性消费、奢侈品消费、时尚消费、超前消费、感性消费、浪费消费等。但深入分析便可知,蕴藏在这些异化消费形式背后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面子”心理。中国人由于受到传统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影响严重,比西方国家的人更易受到所处社会结构相关群体人的影响,更加在意别人对自身的看法与评价。因此,在消费过程中,往往为了争脸、要面子和礼尚往来,而过分注重商品给他们带来的符号价值。“面子消费”是蕴含了中国消费文化的一种消费行为,但超出了正常范围的“面子消费”,便是异化的消费行为,是极为不可取的。

    炫耀性消费、奢侈品消费都是人好面子,为了显示其经济实力的异化消费形式,这些人往往把消费当作证明身份、地位的方式,而不是人的本质的体现。符号消费是指人们消费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追求商品被赋予的符号价值。人们购买广告中的商品不仅是购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样购买了它所属品牌的文化。而超前消费是花今天的钱,享受明天的生活,很容易让人在享受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预算,过分脱离自己收入水平进行超前消费更会导致个人长期的入不敷出,增加人的精神压力。

    结语

    本人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的时代背景,结合西方消费社会消费异化的成因及特点,总结出了导致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的成因,特点及表现形式。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中,根据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社会体制的变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转变,加之转型期国家对消费的鼓励和广告过分的消费主义文化宣传,消费异化现象随之而来,并具有自己的特点和形式。消费异化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它导致了人精神世界的空虚、社会的不健全和全球生态危机。认清当代中国社会消费异化产生的特殊成因,特点及表现形式,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M].刘继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5] [美]埃里希·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蒋重越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3.

    [6] [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7] [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出版社,1997.

    [8] [美]埃里希·弗洛姆.逃避自由[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9] [英]齐格蒙德·鲍曼.流动的现代性[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