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探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方法
刘亮财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审视了当下人们在培育和践行方面存在的认知欠缺、知行不一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导致这种现状发生的原因。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角度探索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法,即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榜样教育法和渗透式教育法等,力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3-0034-02
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时代前进的要求,是巩固党和人民思想基础的要求,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速,市场主体逐渐多元化,使当前各种思想潮流、价值观念相互交流融合,在相互切磋中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一些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挑战,社会上的一些人放弃了对道德底线的坚守、动摇了自己曾经拥有的理想信念。因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角度来探讨培育路径和实践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为全党全社会提供统一的思想基础,共同的价值准则、行为规范,有利于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抵制西方错误思潮的入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二)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更多的优秀作品,有利于抵御“三俗”之风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先进理念,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自觉性,增强中华文化的优势,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对共同价值的追求和认同,增进社会共识和凝聚力,切实维护社会公正,使社会安定有序、充满活力;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价值共识,使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们能够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有利于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价值引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能够营造一个响应改革呼声、支持改革前行、包容改革过错的社会思想文化环境,推动改革在鼓励和期盼中进行;其次,能够促进人的自身发展,使其可以自觉地参与改革,做好本职工作,支持、肯定改革的各项措施,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奉献自己的力量;最后,能够巩固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最终推动改革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二、当前人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社会成员理性认知、情感认同欠缺
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对其提出的背景、基本内容、意义、实现路径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从调查问卷来看,部分社会成员在理性认知、情感认同方面存在欠缺。表现在:1.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的回答中,“不知”者占26%,知之“不详”者占48%,合计占74%,这一数据深刻地反映出当前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漠然。2.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成层次的认知上,有7.6%的成员没有想过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有9.8%的成员觉得难以实现;有34.2%的成员不太明白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内涵;有30.6%的公民认为在当前条件下,这样的社会很难建成。
(二)部分社会成员知行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认知是前提,行为是认知结果的外化,是认知的最终目的。调查统计表明,公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认识模糊和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时,只有22.9%的公民选择“大公无私”,12.7%的公民选择“先公后私”,53.2%的公民选择“公私兼顾”;对“为达到某种目的贿赂他人”的看法,41.2%的公民不赞成,但认为可以理解;35.8%的人表示“别人这样做,我也会如此。”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公德意识薄弱。
三、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利益思想的影响
1.市场经济以利益为核心,重视物质利益,容易造成社会成员唯利是图,滋生拜金主义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腐败、造假现象层出不穷,更有甚者不惜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导致社会成员只注重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3.强调务实、竞争观念,虽然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但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会造成社会成员以个人为中心,淡薄集体主义观念,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沦丧。
(二)舆论宣传导向偏差、力度不够
一方面,长期以来,一些大众传播媒体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为了赢得关注度、增加销量,竟不惜以牺牲道德底线为代价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经常报道一些“花边新闻”,甚至还会有一些不实报道,误导人们的价值取向,歪曲人们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舆论宣传的针对性不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没有按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去进行解读,不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三)缺乏健全的奖惩和监督机制
首先,奖惩机制不健全。对于一些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现象,没有一些硬性惩罚措施,难以对公民的不合理行为形成有效制约。其次,监督机制不完善。各监管部门没有切实做到对一些不合理现象的事前监管和事后追责以及进行严格的审查,导致了一些行为失范现象的发生。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一)理论教育法
理论教育法,是指教育主体运用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公众传授社会主流价值观,促使公众认同并积极内化,逐步提升公民素质的方法。理论教育法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种方式探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讲授讲解,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向受教育者传授一些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讲解一些复杂的政治概念。首先,要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进基层,深入群众,讲述一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事例。其次,在讲授讲解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双面说理,对社会成员进行正反面教育,既要揭露当前的腐败、贪污、造假售假等恶劣现象,又要宣扬我党的廉政建设、公民守法的事例,以此让公众坚定自己的立场,树立自己的评判标准,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2.理论学习和研究。各级党委要经常开展读书、读报刊、用报刊活动,定期进行理论培训,加深理论学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中小学要加强思想道德理论课的学习,培养青少年的基本道德观念,养成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良好品格。大学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马列经典著作,使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实践教育法
实践教育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组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体验,明辨是非,提高自身思想觉悟,最终达到知行统一的方法。
1.参观体验,主要是指教育者有目的组织公众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文化馆、科技馆、革命纪念馆等,使受教育者身临其境,了解革命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等,增强自信心和使命感。比如上海市举办的“垃圾去哪儿了”的公众体验活动,使公众学会在垃圾投放时自觉分类,并养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再比如北京市组织市民参加“防灾减灾”体验活动,让公众了解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以及在灾害来临时该如何做,让人们学会珍惜生命、感悟生命,积极乐观地生活,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志愿者服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组织志愿者深入农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参与服务活动。比如针对当前农村中存在的一些封建迷信的落后现象,志愿者要积极宣传科普知识、举办小型文艺演出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破除愚昧落后思想的束缚;对于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定期去帮助他们做一些家务,与他们聊聊天、谈谈心,帮孩子辅导作业等。总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组织公众参与多种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让爱的阳光撒满大地,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三)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是指通过在全社会选树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进行广泛宣传,使人们产生情感共鸣,自觉效仿他们的行为,最终形成与社会要求相符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选择典型要突出多样化和生活化。要有各行各业的典型,让不同行业的社会成员都有一个可以效仿的对象;要贴近生活实际,选取身边的人和事,使社会成员可以真切地感受榜样的力量,效仿他们的行为,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合格公民。共产党员必须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其他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四) 渗透式教育法
渗透式教育,是指通过非直接的、隐蔽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寓于环境、活动、管理等载体中,让受教育者在耳濡目染中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比如,北京大学的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等,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情操,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利用这些载体,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操和使命感,并敦促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生活中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本书编写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王晓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杂志,2012,(23).
[4]孙熙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J].光明日报,2014,(2)
[5]王国敏 曹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多维理路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6]刘铮.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7]李瑞青.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培育路径[D].江西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