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金凤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从中抽选出10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分析其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因素包括年龄、心脏疾病、糖尿病、营养状况、发病至救治时间、梗死面积等。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尽早采取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还能确保患者今早安全康复出院。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33..02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此病的发病速度快,病情凶险,在临床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疾病脑梗死大多集中在中老年人群,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耳鸣、肢体麻木、感觉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对患者的健康损伤极大[1-2]。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方法以疏通闭塞血管,重建脑血流,减少脑梗死面积为主,临床常采用溶栓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治疗后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为了进一步寻找和分析急性脑梗死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对我院就诊的脑梗死患者资料展开研究,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8年4月~2020年2月前来我院就诊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展开研究,以随机数表法为分组原则,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6~79岁,平均(53.96±4.77)岁;观察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7~81岁,平均(54.62±4.83)岁。2组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不影响研究公正性。

    纳入标准:经头部CT和MRI等检查确诊;年龄>30岁;患者和家属知情本研究内容,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恶性肿瘤;颅内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史;近期有脑颅手术史;药物过敏体质等。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对症治疗,入院后采取降压、降糖、降血脂等治疗,调整水电解质平衡,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同时采取面罩吸氧,叮嘱患者绝对卧床休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按照0.9 mg/kg标准配比,最大剂量不超过90 mg,在1 h内静脉滴注治疗[3-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脑梗死面积缩小了85%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其脑梗死面积缩小了50%;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脑梗死面积缩小不足30%。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NIHSS量表评估,分值与缺损程度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 23.0统计,定性资料(%)的检验用x2,定量资料(x±s)行t检验,P<0.05统计有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显效患者有38例,有效患者有10例,无线患者有2例,总有效率是96%;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显效的有35例,有效的有5例,无效的有10例,总有效率是8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统计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NIHSS评分对比

    治疗前的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大,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影响因素分析

    经统计调查分析后,对患者预后效果有影响的因素包括年龄、心脏疾病、糖尿病、营养状况、发病至救治时间、梗死面积等,其中年龄>60岁,患有心脏疾病、糖尿病史、发病至救治时间长、梗死面积大的患者的预后效果相对较差。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脑卒中疾病类型之一,其发病机制较复杂,是由脑部血管异常导致脑动脉发生堵塞或狭窄,最终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后坏死,造成此病产生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以及吸烟、肥胖等,这些因素均可能诱发急性脑梗死,若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佳治疗,可有效缓解脑缺血状态,促使其神经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5-6]。

    现阶段,治疗急性脑梗死最好的方法是溶栓治療,通过静脉溶栓能有效疏通血管栓塞,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神经功能[7-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对比差异说明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明显,对控制患者的病情有很大帮助。但是溶栓治疗的限制因素有很多,脑梗死患者选择溶栓治疗必须重视时间变化,越早抢救治疗的预后效果越好,并且年龄低,身体功能较好的患者治愈率明显更高,发病时间越短,脑梗死面积越小,抢救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越显著,一般60岁以上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高于60岁以下患者,此病的严重程度还与其他疾病有很大关系[9-10]。

    综合上述,选择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预后效果显著,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改善,但是为了更确切的保障患者的安全,应尽早实施抢救,定期接受诊断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1] 邓梦琳,贺德梅.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及其影响因素[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04):26-27.

    [2] 余 晗,吴义方,侯庐嘉,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健康前沿,2018,27(005):216-217.

    [3] 韩臻臻,童燕娜,段洪连,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J].西部医学,2019,31(4):526-530.

    [4] 肖淑英,童燕娜,孟繁花,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6):623-626.

    [5] 李佳艳,王慎安,王文忠,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J].北京医学,2019,41(5):44-46.

    [6] 吴 军,福 婷.急性脑梗死患者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出血性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758-2760,2764.

    [7] 孙德金,许 铁.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7,(12):1268-1271.

    [8] 陈 勇.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脑出血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6):149-150.

    [9] 张 萍,张永巍,吴 涛,等.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治疗对急性中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6,(7):343-347.

    [10] 徐广会,王 蕾,张 仲,何 柳,方 升,姜 帅,龚蕉椒.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4):39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