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广斌

    摘要: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数学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道德素养,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向上一将德育融入数学课堂,能使学生知“数”而明理,端正态度、认真学习,更坚定地攀登人生高峰。

    关键词:高中;数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学科,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主义思想教育都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数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数学学科教学的一部分,更是高中生数学能力培养的必要途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基本数学知识和解题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德育内容的渗透因为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充满了辩证思维,通过数学创新思维方法和意识的培养可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使得德育教育成为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德才兼备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

    一、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高中数学具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密集程度使得对于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要求十分高,需要数学教师创设资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来鼓励高中生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宽松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素质教育改革中以生为本课堂教学环节的要求符合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和道德品格对高中生个人品质的完备意义重大,尤其是在具体的数学教学情境中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出来,有利于高中生数学思维的活跃和数学学习自信心的构建,实现了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内容和数学学科的积极融合。例如,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具体的德育教学内容需要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像在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为高中生数学思维过程和学习兴趣激发提供可能性。等差数列主要内容是公式和概念的理解,尤其是求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考察高中生的数学基本能力,an=a1+(n-1)d作为等差数列判别的依据在很多情况下需要高中生的理解。课堂环节中的德育教学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渗透,促进高中生德育水平的综合提升。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需要搭建恰当的情境,营造适宜的氛围,在这样的情境和氛围中,学生才会得以心灵的陶冶,灵魂的升华。

    二、合作进行数学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但每个学生都不能独立存在,要注重与他人之间进行合作,完成相关的探究任务。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数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合作学习能力。与他人之间的友好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也能够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精诚团结。金石为开,数学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小组合作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函数奇偶性的相关问题时,函数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我特意放慢讲解的脚步,让学生能够更多地进行自我思考。同时在涉及既有性相关问题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行相关的探讨。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各自分享自己,思考函数奇偶性的思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寻找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我也鼓励学生自己在课下能够多和其他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做好心理辅导,鼓励学生敢于进行数学探索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并且数学作为三大主科之一,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状态与学习心理的变化,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正确看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绩的波动以及其他状况。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心理辅导的过程中,并在课上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以较为平和的心态进行学习,正确看待数学课堂,降低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实时的灌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压力的排解。比如我们在学习对数函数的相关内容时,函数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时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能高正确的看待高中阶段的学习生活。通过心理疏导帮助学生缓解压力,同时我也会给学生讲解我在学生时代学习数学时的一些奇闻异事,以此缓解课堂学习的氛围,重新建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坚持进行数学学习,保持自己的恒心和信心。

    四、优化评价制度,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成绩并不能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条件,这要求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学生评价制度的优化,从全方位的角度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数学的学习注重学生的成绩,但更要磨练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恒心和毅力,教师要看到学生取得的进步,能够优化对于学生的评价体系,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摆脱分数的困境,能够以较为平和的心态进行数学的学习。并且在优化评价体系的状态下,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人性化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敢于、乐于进行数学学习。比如在高三总复习的阶段,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我对数学课堂的评价制度进行了一定的优化。不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融入学生的日常表现,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的对待日常的数学学习以及作业任务,也將情绪考核作为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让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处理自己的心态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和学生一起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高三阶段的高强度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塑造坚韧不拔的意志。

    总而言之,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育的过程当中,使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既掌握相关的知识基础,具备知识技能,也能够让学生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为国家的发展培养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辛长红.浅析高中数学课堂中的德育建设[J].赤子(上中旬),2016(22):255.

    [2]石云.高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整合的价值原则及其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79.

    [3]杨瑞祥.寓德育教育于高中数学教学中[J].科技资讯,2015,13(27):109+111.

    [4]林武雄.谈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才智,201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