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田园资源 构建园本课程

    陶娟娟

    幼儿园是教育工作的开端,也是启蒙教育的有效载体。在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都需要秉持助推幼儿健康积极发展、自由向上成长的规律和原则,基于幼儿的发展需求和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田园课程就是备受教师关注且深受幼儿欢迎的一种课程形式,体现了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能够为幼儿的心灵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为保证田园课程的有效开展,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田园资源,保证田园课本构建的有效性,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在深入实践和落实新课改的过程中,幼儿园在构建和开发园本课程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着眼点放在园本课程建设上,将先进的办园理念转化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田园课程体现了自然生长的先进教育思想,关注幼儿教育的转型回归,能够有效涵养和解放幼儿的心灵,给幼儿提供更加广阔和自然的发展空间。因此,田园课程成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得到了幼儿和教师的广泛青睐,更彰显了幼儿园的办园特色,让田园课程焕发出生命灵性。

    一、田园课程:遵循生命成长规律

    田园课程是遵循生命成长规律的—种新型课程形态。教师将本土自然和真实的田园资源作为重要基础及载体,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开展尊重幼儿自然天性和自主自由发展要求的课程实践活动。田园课程除了要重视幼儿在生活及成长历程中亟需解决的发展性问题以外,还需要给幼儿提供一个宁静自然、富有活力的生活环境,支持幼儿的长远发展与成长。

    因此,田园课程应具备以下两个突出特点:第一,关注生命。在田园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把关注点放在提升幼儿身体健康水平以外,还要抓住课程教学的有利契机,塑造幼儿的心智,培育其健全人格,激励幼儿与自然和谐共处,引领幼儿感悟并体验生活魅力与价值。第二,回归生活。田园课程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特征,能够让课程教学重返生活世界,将生活经验作为课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教学情境和实际生活关联起来,让幼儿获得更加直接有效的学习点拨。

    纵观当前幼儿课程设置情况,其中存在不少弊端,如课程全部由专家编写、教师实施,幼儿只能被动学习,被动吸收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长此以往会丧失其个性。加之如今家庭对子女的溺爱程度较高,无条件满足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家长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给幼儿安排各种培训班,忽视了幼儿情感态度的有效引导与培育,导致幼儿的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严重缺乏,这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就要保证课程建设,真正意义上服务于幼儿发展,唤醒幼儿的心灵,给幼儿提供自然成长的平台。田园课程能够充分满足这一教育需求,帮助幼儿释放生命灵性,让幼儿回归生活和自然,获得积极的感知与体验,主动构建知识,实现自然健康成长。这也是建设田园课程的重要背景。

    二、田园课程资源的主要类型

    田园资源是幼儿园建设田园课程必不可少的支持,也是完善课程内容、构建课程体系的基础。为了让幼儿深入田园生活,积极感悟和体验多姿多彩的田园课程,做好田园课程资源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发和建设田园课程,让幼儿接触不同类型的田园资源,从中获得丰富的感触与体验。

    第一,原生态特征的生活方式是重要的田园课程资源。例如,在沙地游戏中,教师引导幼儿用沙土建城堡,用竹筒运沙石,模仿修建田园老屋,学会从田园中寻求馈赠,体验就地取材的带有原生态特征的生活方式,感知田园文化的魅力和无限智慧。

    第二,淳朴自然的田园社会关系是富有吸引力的田园资源。在田园生活中,社会人际关系非常简单淳朴,如邻里之间交流沟通频繁,邻里之间互相帮助,让田园生活更加朴素、真挚。教师可以挖掘其中朴素的田园人际关系,给幼儿提供深入体验的机会,让他們从中获得熏陶。

    第三,丰富多元的自然物象是值得幼儿探索实践的田园资源。田园当中的自然物象种类繁多,如各种各样的小草、花朵、大树,幼儿还可以体验植物的种植过程,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有效锻炼自身实践能力,从而对自然的馈赠产生深刻的认识。

    第四,多种多样的田园游戏是重要的彰显原始生命活力的田园资源。田园生活中的自然与游戏密切整合所形成的田园游戏带有极强的原始生命力,几粒小石子、几根稻草就能够成为有趣的游戏材料。幼儿还可以自制沙包等游戏材料,进行体育锻炼。

    三、幼儿园田园课程的构建策略

    (一)带领幼儿认识田园文化,奠定田园课程基础

    要想保证田园课程的构建效果,充分发挥田园课程的功能和作用。教师首先要带领幼儿深入田园生活,让幼儿了解独特的田园文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为田园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纵观当前幼儿教育,在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已经逐渐被城市文化包围,导致田园文化环境和田园文化内容逐步被边缘化,这就导致幼儿脱离了最为自然和原始的生活与成长状态,同时给幼儿的自然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面对这一教育背景,教师要提高对幼儿思想认识的引领工作,鼓励幼儿主动投入田园文化的分析和感知当中,感受田园文化的内容、趣味、历史沿袭等,给幼儿提供自然生长的土壤,使幼儿可以建立一种本土文化自信,对自然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在这一思想的引领下,我园在田园课程实施中主动引入田园文化。例如,积极编排和表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田园戏剧,再现田园生活和独特的田园风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田园文化,改进幼儿的思想认识。

    (二)科学设置田园课程主题,构建田园课程体系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田园资源的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我园利用这一特点对田园课程进行一定的主题划分,之后再把单个主题综合成一个田园课程的主题网,促进田园课程体系的完善,丰富田园课程内容。主题的选择和确定都需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及学习需求,注意和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活动联系起来,调动幼儿已有生活和学习经验,保证主题活动的有效开展。在设置了主题内容后,接下来就需要开展多元形式的课程实践,组织不同类型的田园实践活动,让幼儿在观察和体验中收获知识与技能,提高协作能力,丰富实践方法。例如,幼儿园可以设置以节气和本地特色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的田园主题,然后利用项目学习、社团活动、体验活动等不同的形式,把田园种植、田园戏剧、田园游戏的内容等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使得田园主题始终与幼儿的学习生活相联系。最终,通过主题将田园资源整合成一个丰富的田园课程体系,满足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需求。

    (三)积极开发田园种植课程,引领幼儿体验自然

    田园课程是一个极具实践性特征的课程形式,需要我们将多样化的田园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以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发展特征。田园种植课程就是深受幼儿欢迎,同时可以丰富田园课程的课程形式之一,带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还承载着丰富的教育价值,为幼儿体验和接触自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田园种植课程的组织开展有不同的形式,可以是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深入田间参与实际种植活动;或是让幼儿观摩种植活动,积累田园生活体验,感受种植的乐趣,产生参与田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除此以外,幼儿园还可以开辟专门的种植园,即选取一块试验田让幼儿种植多样化的植物,关注幼儿在种植活动和植物观察活动中的表现,调整种植课程的教学实践方法,让种植园成为引发幼儿主动探究的实践平台。例如,教师鼓励幼儿在种植园种植花生,让他们参与浇水、施肥、松土等环节,在此过程中观察花生的生长情况,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对自然产生更加深刻的体验和感知。

    (四)调整教师教育指导方法,提升田园课程效率

    在田园课程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关注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固然重要,但教师的科学指导也不容忽视,可以对田园课程的开展质量和效率产生深刻影响。主要是因为幼儿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需要教师从旁指导,给予启发,否则幼儿很难把握好田园课程的学习主题,也无法保证可以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教师要认真观察和记录幼儿在田园课程学习中的表现,分析他们的学习能力及心理变化趋势,给每一位幼儿建立一份专门的田园课程学习档案,记录他们在课程中的表现和活动参与情况,了解其在课程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如此,可以有利于教师反思和归纳田园课程的实施情况,了解教学指导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田园课程是基于田园原生态生活方式、淳朴人际关系、多元化自然物象等发展起来的,能够满足幼儿多元发展需求,顺应幼儿自然成长规律的全新课程形态,可以加强幼儿对田园的认知,丰富他们的活动范围,为幼儿身心综合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此外,人和自然环境本身就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他们的自然成长需求,就要把田园课程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开发利用多元化的田园资源,打造田园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