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自我教育途径研究
马嘉蔚
摘要:现代科学研究成果表明,教育领域从业者根据社会需求和反应对青年学生提出的要求,使青年学生在接受和探索过程中产生了新的需要,但这却与他们现阶段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产生了矛盾,然而这一矛盾恰恰是推动他们进步的动力。要解决这个矛盾,笔者认为,激励学生自我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青年学生;自我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3-0071-03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高校德育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两个积极性;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并不断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由此可见,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两大驱动力为教育和自我教育,相较于教育这一外在驱动力,自我教育作为内在驱动力主动性更强、效果更显著,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在2012年发布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要“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因此,使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加强青年学生自我教育,对自我教育途径的研究,便成为了链条式的研究课题。而对这一课题的本质——青年学生自我教育途径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一、自我教育的概述与历史沿革
(一)自我教育的概述
近年来,自我教育在各教育领域中被以不同的方式运用,因此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自我教育的内涵也是各抒己见。朱智贤认为,自我教育是个人主动地提出道德修养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的人格品质的过程。[1]他特别强调自我教育必须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才能逐渐完善自身人格、塑造个人品质,不可操之过急。顾明远认为,自我教育指德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而进行的自觉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2]在这个观点中,则是强调了被教育者在接受德育过程中,逐渐主动的进行思维转化和行为控制。鲁洁指出,自我教育法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3]她强调的自我教育是一种方法,建立在自我意识之上,逐渐进行全面发展、提升思想品德。综上所述,自我教育就是教育主体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身既为主体(教育者)也是客体(被教育者),主体在充分认识自我后,基于自我意识,对客体进行教育和改造,按照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规划,对客体的自我进行有明确目的和完善计划的设置任务、施加影响,进而得到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
(二)自我教育的历史沿革
自我教育在人类思想教育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注重自我修养,即我们今天所提倡的自我教育。如孔丘强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倡导人们要自我反省,自觉地改过迁善。在我国古代被誉为圣贤之学的《礼记·大学》中“君子必慎其独”,把慎独作为道德修养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孟轲的“深造自得”思想中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强调了自我体验和自我感悟对于达到高深造诣、精神境界的必要之处。他提倡学习分为“外铄”与“内求”,“外铄”即从外部世界获取知识或信息;“内求”即向内心世界去探究与体验。孟轲更重视内求对个人自我完善的作用。马克思主义者的德育论认为,教育同自我教育统一于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内驱动力,这一内化过程,也是受教育者主观世界中各种思想、心理因素相互撞击的过程。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毛泽东在其著作与文章中多次倡导自我教育。他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学习是自我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些都对对现代大学教育仍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传统“说教型”方法转变为“参与型”的教育模式,[4]必须进行自我教育。
(一)青年学生自我教育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全球经济一体化更有着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青年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全面发展,信息高速传递,再加上互联网,这些无疑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知识的不断发展让人应接不暇,每天甚至每小时每分钟都会产生大量信息,如果靠以前的学校课堂教育,恐怕满足不了青年学生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所产生的需求。令人喜闻乐见的是,青年学生面对海量信息的涌入有着多元化的获取渠道,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无疑是最常见最有用的工具。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发展目标,“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只是对外在条件的满足,体现在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上,内在驱动力则表现在提高被教育者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上。因此对当代青年学生来说,如果不解决如何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问题,就很难获得全面发展。信息化社会给所有人带来的都是双重影响,在获取信息更加容易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所获取信息的质量有好有坏。因此青年学生只有不断加强自我教育,才能在庞大的信息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培养鉴别优质信息的能力。当然,这在青年学生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动性的同时,也满足了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二)加强青年学生自我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必然举措
在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被教育主体并不是简单被动、不经过思考消化的接受教育内容,其中包含着主动性的内化过程。根据信息传播的角度,当代的教育模式取得了很大进步,过去是基本无选择性的填鸭式教育,现在正在转化成被教育者主动汲取、根据需要选择的一种主动获取的模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青年学生形成、确立三观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如果教育者只是简单的把世人公认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等社会规范植入到被教育者脑中,便失去了教育的意义。只有让被教育者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和能力,他们才能自觉主动的去分析和判断各类社会现象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最终确立正确的三观,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位置,树立符合自身条件的理想。使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自我教育中充分得到体现,学生变为了主动学习者,而不再是进行被动的学习,使学生的自觉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促进青年学生自觉地形成优秀的品质,极大的提高教育的效果。[5]所以,大学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一定不能单单依靠课堂式的简单传递,只有被教育主体接受了教育后,在思想上消化了教育内容,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三)开展自我教育是当代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新需要
根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以人为本理念所提到的要求,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当今时代培养人才的前提。青年学生长成社会需要之才,才能一代一代的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因此这就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与否。物质生活可以让科学家、发明家帮助我们创造,但是精神生活必须靠自己去体验。因为道德、政治取向、理想,这些精神的构建具有不可替代性。[6]要想让青年学生在政治道德、科学文化等方面全面综合发展,必须加强自我教育,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步入社会后成为中流砥柱,肩负起他们身上所背负的使命,让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快更强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了青年学生自身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三、 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路径探析
目前青年学生自我教育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教育工作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加强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全面提升素质能力。
(一)激发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恩格斯指出:“就单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意志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7]自我教育是被教育主体在接受教育后,主动对教育内容进行分析和内化的过程,最后达到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素质的目的,受教育主体的内在因素起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被教育者一定要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自我教育进行的前提条件。如果青年学生只是单纯的接受,那自我教育将不会产生效果。如何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是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在察觉到了理想中的自己与现实中的自己存在差距之后,他们才能认真主动的反省以往的行为,控制以后的行为。自我教育的内在驱动力达到最大值后,体现出来的就是青年学生对自我教育的需求增加,自我教育才能不断的延续下去,否则即是所谓的“三分钟热度”。所以,在自我教育开展之初,就应该首先培养他们的意识,刺激对自我教育的渴求,最大程度的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适应社会发展和规范的同时,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确立符合实际的目标进行自我教育。
(二)提高青年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如何让自我教育持之以恒,首先要不断的激励自我,从内向外激发自我的潜能,在面对困难时,自我激励会在个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积极的作用,进而能进一步的实现理想化目标。在自我激励能力的提升过程中,首先,要把理想与社会要求相结合,把个人的理想制定符合到社会理想当中,把个人奋斗与民族复兴相结合。这种理想照亮了个人前进的道路,使人在前行时能少走弯路、少走错路,在自我激励的过程中不断的升华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其次,还要有激励的目标。要使奋斗目标具有科学性和层次性,这种目标要随时不断的更新,才能不断进步,经过自我努力而实现的目标都将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喜悦和激励。再次,自我教育的最高层次被认为是自我反思。深刻的自我反思是青年学生们普遍缺乏的。为了打破蜻蜓点水式的反思,青年学生们就要利用主观能动性对自我进行剖析,把剖析的结果带入到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概括出来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才能实现目标完成自我教育过程。
(三)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形成自我教育的氛围
马克思指出:“人是教育和环境的产物。”[8]所以环境对人有很大的影响,就教育层面来讲,良好的校园环境更容易传播其文化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养成高尚的品质、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如果一个学生成长在一个拥有良好文化环境的学校中,不断的被感染、熏陶,再加上自身的理解、反省、吸收,就是进行自我教育,最终也会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长成优秀的社会人才。这种在自我主动范围内的行为,有着稳定、持续和继承的特点,比课堂上单纯的灌输和强制性条款的约束都要有效很多。因此,各大高校可以从下面三点营造校园环境,以便让青年学生自我教育发挥更充分的作用。首先,要舍得投资,对校园的环境进行改造、美化,提升校园内的人文情调、改善自然景色、增加文化活动、完善所需设施,使校园的品味和格调上升到更优质的层次。其次,外在环境改善后,还要在精神环境上下功夫,不断举办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文化活动,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下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进而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以及自信、自尊、自强的精神品格,达到自我教育目的。再次,创设校园制度环境。单纯靠环境的熏陶完成自我教育的过程显得太过单薄,必须要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制度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确立善恶好坏的标准,同时也规范他们的行为。高校不仅要加强制度的设计和完善,更要让学生们参与到相关制度的制定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制度是学生主动进行自身约束和管理的前提,同时也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完成自我教育的目标。
(四)加强教育者对青年学生自我教育法运用的引导
首先,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自我教育法的加强运用。青年学生自我教育法运用的队伍保障需要一个队伍建设,这个队伍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如何提升自我教育法运用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要把教师队伍结构逐渐指导完善。要使新生力量根据各个标准充实到各个层面。第二,要使高素质贯穿到指导教师队伍中。增强榜样带头作用,提高青年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青年学生各方面素质,要在思想、道德、能力和创新等方面加强指导。第三,使自我教育法运用的科学研究融入指导教师队伍。实践是理论的基石,在自我教育法运用的理性认识当中,不断结合教学与科研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一定的教学活动职业特点,然后适当的总结,在逐渐形成的自我教育法运用的科学理论中,不断的概括相关科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当青年学生熟练的掌握自我教育法运用的理论,就能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更好的和理论相结合,继而把精神寄托变成一种物质力量来改造自我。
如何强化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综合素质,是当今时代发展大潮中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深入贯彻意见精神,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式、担负新任务,要求我们务必做好青年学生的自我教育工作。我们要不断摸索,勇于探索,找到中国青年学生的属性和特征,发掘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对青年学生自我教育,以达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2]顾明远.教育大词典(第一卷)[Z].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3]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
[4]黄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5.
[5]邓国彬,梁军.新时期青年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
[6]杨移贻,张祥云,许建领.问题及其出路[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