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策研究

    李东旭

    摘要:经济发展环境是地区发展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良好的发展环境已成为加速地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强劲动力。目前,黑龙江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改善发展环境成为龙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发展环境;信用;法制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3-0084-02

    经济发展环境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受自然条件、历史积弊等多重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彻底好转依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一、目前我省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运输瓶颈制约严重

    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部高纬度地区,所处地区远离内地消费市场,运输路径长、物流成本高,交通运输费和冬季采暖费的增长使部分投资者望而却步。“运不出去与运不进来、产业集群受阻、旅游景点连不上线”是黑龙江省加快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公路和铁路建设的滞后加大了投资的困难。公路交通方面,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所占比例较小,除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等大中城市城际之间以及周边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状况较好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基础交通条件普遍较差。公路上个别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罚款过多过滥也是一个不利因素。铁路交通方面,黑龙江省地方铁路发展也较缓慢,出省运力紧张,铁路运输也存在困难。在煤炭、粮食企业生产旺季时,申请铁路运输周期长、车皮少,无法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需要,铁路不能及时把货物运送到市场需要的地方,必定会影响经济效益,而依靠公路运输又会大大增加成本。有些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受季节性影响较大,出厂后如果不能及时出售价格就得降,可是受运力限制,在无法有效及时运送的情况下,只有被迫看着损失在一天天增加。过高的运营成本使我省投资回报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至2个百分点,客观上制约了投资的热情。近几年,我省大力发展交通事业,开展交通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交通瓶颈的问题依然严重。

    (二) 金融体系发展缓慢,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扩宽

    金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配置资金要素的重要媒介和途径,也是破解投资瓶颈的有效手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黑龙江省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对投资的带动作用不强。从间接融资看,省信用登记AA级以上的企业只占开户企业的0.44%,地方金融发展缓慢,对地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从直接融资看,我省资本市场不发达,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近几年上市公司和商业银行数量有了大幅的发展,但是在服务经济的质量上较之沿海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然存在。国家实施“抓大放小”,对中小企业采取放开搞活的政策。资金主要用于扶持大企业,地方政府本级财政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有限,仅有的用于企业的发展资金与企业资金需求的庞大数字相比也仅仅是杯水车薪。中小企业,尤其是县级以下企业,基本上无法得到财政资金支持。作为企业资金支持主渠道的银行贷款,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极其有限。一方面是由于金融体制不够灵活,加上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竞争能力弱,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贷款。因为企业信用等级低,银行在本地吸储,资金却不用在本地企业而是被调到本地区以外去放贷;另一方面,一些企业信用缺失,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非法集资事情时有发生,银行因此对企业贷款顾虑重重,甚至质疑当地政府组织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使得这些企业在缺少实物担保的情况下不能及时、有效地筹集资金,导致一些具有广阔市场、有良好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由于缺少资金支持而无法实施,企业也因此错过了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

    (三) 个别部门信用缺失,法制环境有待加强

    从法制层面看,一个地方投资环境的好坏,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法制环境。规则至上是市场环境成熟的重要标志。而我省的一些地方和部门往往简单认为改善投资环境就是提高办事效率、减免税收等等,很少从法律保护的角度考虑改善投资环境。有的部门为了招商,向投资者许诺各种优惠条件,项目落地后就把对投资商做出的优惠承诺当作过眼烟云,既不主动兑现,又不解释原因,甚至刁难勒卡、乱收乱罚。这些“开门招商,关门宰商”的行为,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发展的背后是环境,环境的背后是作风。没有好的作风和政府的诚信支撑,那么既使有再好的资源,再优惠的政策,客商也不敢来投资兴业。目前,投资者对黑龙江省投资环境反映较多的问题主要有法律不健全、执行不规范、制度定的多、落实执行差,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违反制度责任追究不到位等。个别地方和部门重“经营环境”、轻“法制环境”,重“引资”、轻“规矩”,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滥用职权、盲目决策、以权谋私、管理失误等问题,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屡禁不止,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发生,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法制政府和诚信政府的形象。有的执法人员不按法定程序,不出示处罚依据,态度简单粗暴,不文明执法;有的部门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随意性较大。“漫天要价、找人说情、私下打点、应付少罚”,这罚款四部曲仍然广泛存在。有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冷漠。企业视时间为生命,个别部门抓住这个痛处,故意刁难,一次能办成的让你跑几次才办,甚至给好处才办得快,把企业当作了“唐僧肉”,结果是投资者失去信心,一个费尽力气引来的大项目甚至一个办事员就能把逼走。这些不和谐的现象使外来投资者对黑龙江的投资环境信心不足。

    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具体措施

    当前,经济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和百姓的生活水平。黑龙江省要更好更快发展就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带来大投入,形成大产业。坚持软硬环境两手抓,努力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上寻求新突破,使龙江变成资金的洼地,投资者的乐土。

    (一)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切实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营造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上,广泛宣传我省的投资和创业环境,不断加强“先投资者之忧而忧、后投资者之乐而乐”的理念教育,营造全民“亲商、爱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按照全省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布局,按照全省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布局,对投资黑龙江省高科技、精深加工的外来投资者,将在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科技资金等地方专项资金中予以优先支持。对于具有发展潜力中小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创办一家企业不容易,将企业做大做强更不容易,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资金是关键。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努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改善并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服务,鼓励支持中外金融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或办事机构,加快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不断扩大融资规模。建立与完善担保机构统计、备案、评级、监管等相关制度,研究制定融资性担保机构扶持和管理办法,减少金融机构对企业资金支持的后顾之忧。

    (二)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诚信环境

    信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良好的信用环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为此,要以塑造“诚信龙江”为目的,按照《黑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努力打造守信践诺的信用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打造要以制度为中心而辅以个人伦理道德约束,用制度的力量确保诚信原则的实施。为此必须加快信用制度立法,建立信用基础平台,形成覆盖全省的征信系统。通过完善立法,建立健全完备的相应法律体系,明确法律责任,使对失信行为的惩罚有法可依,堵塞目前法律防范信用缺失的漏洞。要探索建立失信责任追究制,制定有效的失信约束和惩罚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为企业服务的承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统一标准,统一口径。凡是承诺的,就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否则将追究其责任。同时,要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环境,建立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和信用信用监管服务平台,构建信用法规制度保障体系、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坚决遏制恶意逃废债务行为。目前,我省在政府部门开展“重承诺、守信誉”活动,建立了公务员诚信档案,着力解决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诚信问题。在企业中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在东北网上推介一批诚信单位。在社会上开展“重功德,守信义”活动,开通了诚信龙江网站,努力打造诚信龙江,塑造龙江新形象。

    (三) 着力营造良好的司法环境,提高为经济服务水平

    过去讲环境,各地都在政策优惠、税费减免上竞相出台措施,现在则更注重于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在提高服务效率、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我省气候寒冷、地处边远,交通不便,硬环境先天不足。只有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在搞好服务和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在改善法制环境上下工夫,营造比全国更宽松的投资环境,才能实现我省经济发展的既定目标,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根。我省已经建立了良好的法律政策体系,关键在于贯彻落实。要严厉打击扰乱金融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着力解决政令不通、政策“截留”和“梗阻”等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结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企业周边和项目建设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在继续坚持联系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密切关注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建设和生产经营情况的基础上,加强对投资项目建设工地的环境整治,解决恶意阻挠项目建设、蓄意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等恶性竞争的行为,真正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责任编辑:秦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