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陶利文 陈橙 刘志伟 代长云 李东 杨永平

    摘要:肉羊产业是武汉市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汉市畜牧业全面发展的有力推手,是满足人们对肉类产品消费需求的重要保障。因此,通过对武汉市近年来肉羊产业发展的变化及当前肉羊出栏量、羊肉产量、遗传育种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适合武汉市肉羊产业发展的新技术、好策略,以期为武汉市肉羊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羊;养殖现状;产业融合

    中图分类号:S8-1? ? ? ? 文献标识码:B? ? ? ? 文章编号:1007-273X(2019)10-0039-02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化,羊肉由季节性消费转变为常年消费,由少数民族消费变为全民消费,由区域性消费变为全国性消费,加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农村休闲游、家庭农场,各种农事体验、私人定制、烤全羊等羊肉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当前,武汉市肉羊产业稳步发展,肉羊产业已成为武汉市城乡结合部及偏远郊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受养殖规模、生产成本、发展方式、自然灾害、疫病多发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影响,武汉市肉羊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诸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针对武汉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武汉市肉羊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 武汉市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1.1? 品种及规模

    据统计,2018年武汉市共有肉羊养殖场(户)508个,存栏量约2.58万只,其中种公羊0.25万只,能繁母羊1.09万只。肉羊养殖品种主要有波尔山羊、南江黄羊、麻城黑山羊、杜泊羊、湖羊、白山羊等。新洲、黄陂区以波尔山羊、南江黄羊、麻城黑山羊等品种为主,江夏区以杜泊羊、湖羊等品種为主,东西湖区以白山羊为主。以上品种主要来自于湖北省内及周边省份。

    1.2? 养殖模式及饲草饲料

    武汉市肉羊养殖主要以圈养为主,少部分采取圈养加放牧的方式。羊舍以半开放式砖混结构为主,部分采用简易棚舍加木质漏缝地板高床养殖模式。大部分羊舍没有通风设施设备,暖棚、饲草饲料储藏室等配套不完善。肉羊日粮以粗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粗饲料以秸秆、花生藤、青草为主,精饲料以米糠、玉米为主。冬季养殖场种植黑麦草、高丹草等牧草,以满足冬春季对青饲料的需求。

    1.3? 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

    肉羊养殖因养殖模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采取高床养殖模式的养殖场,羊粪在高床下经堆积发酵后还田利用;平地养殖模式的养殖户,需将收集起来的羊粪转移到异位发酵床经发酵处理后还田;少数养殖户对羊粪进行深度加工制作有机肥对外销售。

    1.4? 屠宰加工及销售

    羊肉销售主要以口碑销售为主,部分养殖大户也采取网络销售。当肉羊达到上市体重时,半数以上的养殖户对将上市的肉羊进行屠宰加工,销售给周边的消费者。羊肉价格因饲养模式、品种不同而存在差异,多数售价在30~50元/kg,部分品种售价高达100~120元/kg。

    2? 武汉市肉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规模化进程缓慢

    武汉市肉羊产业已有向规模化养殖发展的趋势,但规模化发展进程比较缓慢。按照《湖北省畜禽规模养殖场备案管理办法》要求,年出栏量在100只以上的肉羊场为规模养殖场。目前,武汉市肉羊年出栏量在100只以上的养殖场占比不足12%。能够有效带动全市肉羊产业发展的公司很少,整体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养殖水平低下,养殖场设备设施简陋,养殖模式粗放。

    2.2? 公共安全事故多发

    羊与人之间共患病较多,危害较大。其中以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结核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最具危险性,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卫生安全。近年来,武汉市加大了对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力度,但疫情仍时有发生。在肉羊引种、繁殖及饲养过程中,由于养殖户缺乏疫病防控意识,导致羊布病疫情事件多次发生。据统计,2015-2017年,武汉市发生人感染布病案例33起。

    2.3? 肉羊养殖技术落后

    一是良种繁育技术落后。武汉市肉羊品种主体为地方品种黑山羊,但地方品种的保护和选育工作开展混乱,繁殖场规模下降、档案不健全,导致现有肉羊品种质量下降、本地优良品种血统混乱,难以发挥其最大生产潜力。二是盲目引种,杂交混乱。武汉市肉羊基本以当地土种羊和杂交羊为主,专门化的肉羊品种很缺乏,虽然也有从国外引进的肉羊品种与本地羊杂交,但杂交比较混乱,缺乏有计划的引导,滥交、近交现象严重。三是人员结构偏中老龄化。养殖户为家庭主要劳动力,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不具备专业生产能力,更谈不上科学的饲养管理。羊群繁殖率及成活率不高,繁殖及饲养周期较长,直接导致收益下降,但养殖户没有意识从技术角度去提高养殖效益。四是饲料品种单一,配合不科学。武汉市肉羊养殖目前主要是秸秆加精料模式,很多情况下都是某一时期仅给肉羊投喂一种饲料,如仅以玉米秸秆或酒糟为惟一饲料的情况,未能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合理搭配粗饲料、青绿饲料、精饲料、食品工业副产品,导致肉羊生产水平偏低。

    2.4? 整体养殖效益低下

    散养、放养仍是武汉市肉羊养殖的主体,其规模约占全市总存栏量的88%,并且多以本地山羊品种为主,缺点是体格小、繁殖率低、生长发育速度慢、饲料报酬低。在养殖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杂交技术、短期育肥技术、早期断奶技术、种草养羊技术、设施养殖技术以及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等能够提高养殖效益的技术应用很少,造成肉羊繁殖率低、生产水平下降、经济效益不高。加之目前整个肉羊市场经济不景气,许多养殖户处于保本或亏损状态。

    3? 加快武汉肉羊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武汉市肉养产业提档升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减少疾病发生、做好粪污资源化利用,需要广大养殖户的积极参与,需要畜牧兽医科技人员的努力,需要相关政策支持,需要社会力量和资源的参与。

    3.1? 实施“三个一”工程

    按照武汉市畜禽养殖“三区”划定要求,肉羊养殖户在禁养区的,退养一批;在限制养殖区的,规范一批;在适宜养殖区的,提升一批。在专项资金安排上,可适当考虑肉羊产业发展资金扶持力度,优先支持一批采取自繁自养模式、能繁母羊存栏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养殖场开展提档升级建设。

    3.2? 加快标准化生态养殖

    深入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场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全市肉羊养殖场(户)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道路,以点带面提高标准化养殖整体水平。大力推进绿色环保、种养结合、循环农牧的肉羊养殖模式,加快推進肉羊粪便资源化利用,全力打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肉羊产业。

    3.3? 加强饲草饲料基地建设

    要充分利用武汉市闲置的大面积田地大力发展人工种草,加大草场改良力度,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确保饲草饲料供应,有效解决武汉市肉羊养殖生产中冬季青绿饲草缺乏问题;同时,在有条件地区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推行羊青贮饲料和全混合营养日粮养殖,提高羊养殖水平。实行农牧结合,种养循环、草畜配套。

    3.4? 推进羊布病净化工作

    2016年,武汉市印发了《关于开展羊布鲁氏菌病监测净化工作的通知》(武牧〔2016〕15号),全面启动了羊布病净化工作,并力争于2019年底前实现全市羊布病净化区域达到净化标准。自羊布病净化工作启动以来,武汉市在辖区内开展了全覆盖式的羊布病地毯式普查工作,净化工作初见成效。

    3.5? 健全肉羊繁育体系

    武汉市饲养的山羊品种具有早熟、繁殖力高和适应性强等特点,但存在个体小、生长速度慢、饲料转化率低、产肉量少等缺点,由于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缺乏系统选育,品种内个体生产性能差异较大,杂交改良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科学的选配计划,造成一些地方品种性能退化,纯种数量下降,杂交群体血统不清。因此需结合武汉市肉羊生产特点,在系统规划的基础上,筛选优势杂交组合,进行规模化、特色化经济杂交。

    一是大力支持肉羊良种的选育。肉羊良种繁育在肉羊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本地黑山羊为基础,通过引进国外优良品种,改进本地品种,培育适合地方养殖的肉羊新品种、新品系。对引进的优良种羊在纯繁选育的基础上通过生物技术手段快速扩繁种羊群,最大限度地为社会提供优良的种羊,改变目前武汉市肉羊养殖中良种化程度低、生产水平低的局面。二是广泛开展杂交优势利用。利用人工授精技术,以本地肉羊品种为母本,以引进的优良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一代作为商品羊生产。同时,在二元及三元杂交生产肉羊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肉羊优势区域的生态条件和品种资源情况,筛选推广相对稳定优良的杂交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