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搭一“档” 互诊共推
陈红红
幼儿园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指引下,新时代的家长工作更加注重人文、情怀、多元和共享。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将家园工作从统一内容转向多元内容?如何将家园管理从标准化转为差别化?如何将家园主体从被动转为协同?如何注重个性化和特色化共存,以实现家园合作共赢?家园班本化特色档案由此产生。
班本化特色档案是我园在实践家长工作管理中推出的一种新的家园管理方式,指以文字或图片资料的形式反映班级家长工作的内容、方式和具体活动,记录班级家长工作和班级文化的档案。班本化特色档案的创建与实践整合了班级家长资源,关注家长所需和特点,优化了家长工作内容,倡导班级工作特色化和个性化,改变了单一的家园评价方式,展示了教师开展家园活动的创造力和智慧。班本化特色档案通过真实的案例、详尽的过程和反思、多元的互评和分享推进了班级家长工作管理,使家园关系更有温情,是一本智慧的家园百科书。
一、“纳贤慧搭”,家园是一座智慧桥
(一)广纳贤士
要使幼儿园与家庭建立一种合作、对话、一致、互补的关系,只有唤醒家长的主体意识。每个班级的幼儿家长因职业、经历、学识的不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家长资源态势。在创意特色档案前期,班级教师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在有效盘点和分析家长资源的基础上,了解家长的需求,用广纳贤士的眼光和格局将家长纳入课程和活动中,使之成为家园合作、幼儿成长的主动参与者。例如,大4班教师通过盘点家长资源,将家长与课程开展挂钩,构建了课程资源库,以学期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家长活动的安排和人员情况。这样的资源库让教师对家长的现状和需求有了全面掌握,极大地调动了家长的能动性,同时,因为有计划、有结果,在家长与班级、孩子和课程中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为特色工作的开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融会贯通
我园对班本化特色档案提出了共性目标:先根据家长的情况和需求、幼儿的实际情况等,确定适宜的特色工作,然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收集资料等,真实记录家长工作的轨迹,呈现班级在家长特色工作方面的历程和成效。对个性的要求则体现在内容的多元化上。班级教师要认真思考和分析:年龄段差异、班级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差异、家长资源差异和家长需求差异,开展协商,寻求突破,从而确定适合共建文化的特色家长工作。例如,小班家长特色工作重点是培养幼儿自主自理能力;中班则在熟悉家长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家长资源,推出家长助教团、祖辈进课堂等特色项目;大班教师围绕幼小衔接,协同家长开辟出“幼小衔接在行动”“小小故事会”等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家长工作。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商榷,将共性要求和个性目标融会贯通,为家长特色工作的开展打开了思路,也为后期的内容成果呈现理清了头绪。
二、集页成档,家园是一本故事书
(一)可读可看
我们通过一本特殊的档案呈现出一学期的家园特色工作,因此需要思考:怎样让一本档案适合家长、教师甚至儿童阅读,顯情怀、显趣味,更像一本故事书?由此,档案的呈现一定是内容丰富的,形式充满趣味的,过程更加详尽的。通过反复调整,我们最终确立了档案内容六大版块,通过翔实的图文互动方式生动地呈现班级家长工作的个性化、特色化和过程化,使档案内容更像一本可看、可读的书,让人沉浸其中。
版块一:封面与目录。封面凸显个性和班级创意,清晰介绍班级的一些基本情况;目录要条理清晰,既体现档案册的基本构成及内容,也可以看到班主任独具匠心的构思。
版块二:“家世界”。该版块重点分析班级幼儿和家长的情况,全面表述班级家长的需求、对家长工作的要求和对幼儿发展的思考。
版块三:前言和计划。该版块重点突出量化、细化、有序。前言部分要清晰解读开展班级特色家长工作的原因、对此特色的思考以及家长活动达到的期许和目标。在此基础上,制订详细的学年班级家长工作计划。计划可以是表格形式,注重实用性,涉及各项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版块四:活动痕迹。该版块具体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过程和活动照片。教师结合活动开展情况,记录每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同时可发动家长力量,积累第一手资料,及时梳理活动带给家长和幼儿的变化。
版块五:成长与收获。该版块主要是对一学期特色家长工作的总结,是回顾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为了更好地调整改进,将效果好的做法予以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下一阶段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版块六:智慧分享。该版块以提炼的方式分享特色家长工作开展和管理中的经验及智慧,以期达到共学习、同进步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开展家长工作的能力。
(二)可圉可点
家园班本化特色档案除了具有可看性之外,更加注重家园活动本身带给家长和教师的启示。因而,我们十分期待在档案中看到特色活动带给老师和家长的体悟与成长,尤其关注教师对一些失败或成功案例的思考和分享。这些鲜活的分析使档案更具可圈可点的经验,推动家园工作进一步完善。
三、多方会诊,家园是一剂“温补药”
(一)多元互评
家园班本化特色档案像是一本精彩纷呈的案例集,它可以诊断评价幼儿园管理工作,推动家园合作走向积极、美好和良性对话互动的理想状态。那么,谁来诊,怎么诊呢?
1.谁来诊
家长和教师互为评价主体。我们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刚性评价、单一主观评价方式,借助班本化特色档案,将班级特色家长工作的评价权交给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学期末,我们通过家长会的方式对班本化特色档案予以呈现,并有侧重地介绍和分析,让活动有所出、有所见,重温一学期的家园工作。在此基础上,班级教师设计与制作了教师、家长互评的量化评价表,让每位家长结合具体工作给教师、家园特色工作打星级、写评价。教师也有一份特殊的评价表,即对班级的家长工作提建议、表优点。这种互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成为一种教师和家长进行学与思的机会。
2.怎么诊
诊特色,重点关注班级家长工作是否有班级特色,能立足班级幼儿和家长的实际情况?例如,中3班教师结合自身的电脑技能和家长多媒体通讯工具运用频繁的现状,开设了“班级博客和微信”特色档案,利用博客、微信和微博等渠道开展互动沟通,打开了家园联系的新局面;中4班教师结合班级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较为薄弱的现状,推出了“绘本漂流——家庭故事会”家长工作手册,明确了每期的活动重点,定期组织开展家庭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大班“幼小衔接”家长特色工作开辟多种幼小衔接途径,发动家长智慧,开展多方活动,打开了幼小衔接家长课程的大门;等等。
诊过程,注重家长特色工作过程的累积,以及活动的记录和效果的分析。在班级特色工作档案中,我们重点关注“活动是否围绕特色”“活动有没有具体方案”“过程是否详尽”“活动的反思怎么样”等细节,意在明确,注重日常积累。
(二)温补固本
我们定期进行互评与展示,通过多元评价和温情评价,以找优点、找经验为目的,给家园工作下一剂温补之药,进一步推进家园工作有效开展。例如,家长给教师的“献言献策”,为后续的家园工作提出了有效建议;教师给家长的“与您一说”,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为家长的育儿献上了温情一笔;园部给班级的“你的成长”,立足于家园班本化档案,结合实际效果,从家园特色工作的内容、过程性材料的收集和家园关系的思辨等方面,谈实际、谈进步,给出温暖的建议。这种焕发教师和家长工作热情的评价,似一剂温补良藥,扶正固本。
四、共享助推,家园是一册活教材
一册好的档案,应是经得起检验、看得到变化的。班本化特色档案汇集了教师和家长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特色经验,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学习意义,更像是一本活教材,让教师通过分享和学习,在不断研究他人、他班的经验中获得成长。学期初的分享是广纳智慧,班级教师交流初步的特色工作计划,对活动方案进行分享和点评,积极献策。后期的档案交流则是学习他人可圈可点的经验,可以是档案的制作,可以是经验的习得,也可以是问题的探析,使特色档案成为一面镜子,照出教师的家园工作。批注和点评签密集在档案上,一册档案就成了一本活教材。教师要活学活用,对后续班级工作的开展将大有裨益。
班本化特色工作档案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清晰且完整地反映了班级家长工作的情况,便于教师全面梳理班级家长工作,及时反思、分享、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促进家园合作共赢。两年来,我们通过不断实践,进行内容的开拓创新、档案的制作细化、管理的评价推进,并欣喜地看到了成效。首先,家园工作更有特色,放大班级教师创造力,突破家长工作常规化,逐步形成班有特色、园有内涵的家长工作方式。其次,家园关系更为温情,无论是班级家园合作内容还是实施和评价,都努力实践对话和互动,体现出人文情怀。最后,家园评价更有时效,量化的档案清晰地呈现出班级特色家长工作的开展和成效,使家长、教师、幼儿园对家园工作的管理和评价变得有理有据,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