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声乐教学对策探究

    闫庆宾

    【摘 要】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中,声乐科目是音乐艺术教育体系的核心课程,对我国高校学生来说,是培养其艺术素养的必修科目。在当前就业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声乐教学重要且必要,因此,必须要充分重视高等院校声乐改革,基于就业背景思考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进而达成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就业背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志码:A? ?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162-02

    在新时代发展趋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我国高校培养现代化、专业性人才的必然需求。因此,当前高校音乐相关专业的声乐教学工作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需求,从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寻声乐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以满足学生的就业发展。

    一、根据就业背景调整课程设置

    在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为了满足高校的教学发展需要,对于声乐课程的设置,在目标、内容等方面必须要更加倾向多元化。院校以自身的发展目标、教学需求为基准,结合学生学习以及未来就业发展需求去开展针对性的、特色性的教学。除开设传统乐理知识课程、声乐作品鉴赏课程与钢琴伴奏等课程外,校方还可以融合当地教育资源,在教学体系中融合具有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声乐,进而将社会发展需求与高校教学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此外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各个科目的内容规划应当关联起来,体现出相互促进的作用,要结合理论与实践,保证课程设置的合理性[1]。

    二、根据就业导向合理制定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引教学工作的基本要素,根据教学目标去规划教学工作,才能达成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果,对高校声乐教学来说亦是如此。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基地,为了切实体现出高校作为教学机构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的正面导向作用,在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换言之,高校应结合学校的校情和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很多师范类的院校亦或是综合类的高校,开展音乐专业教育时,应把人才培养的目标落实到师范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进而为音乐领域培养更多时代性的人才。而高职院校则会更加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养成,进而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储备。最为合理的目标,应当是两者的结合,保证目标的多元性[2]。

    三、根据就业导向革新教学模式

    (一)从欣赏入手

    欣赏是音乐学习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音乐学习关乎感受,声乐学习更要求学生通过音乐演唱去表达情感,学生未来就业,无论是作为演艺人员,亦或是音乐教师,都要有音乐感受力,才能吸引自身所面对的对象。如果教师忽视了对于学生的感受培养,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实际开展声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强化学生的感受,应当首先做好选材,结合学生的审美,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选择素材,最终选出具备审美价值的声乐作品。在挑选片段供学生欣赏时,应当尽可能囊括不同的音乐类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接触更多音乐类型的过程中逐渐明确自身的风格倾向以及个人审美等等。

    在信息化时代,职业院校的学生更容易受到西方思想的过度影响,进而失去独立的审美观念,为此,教师在选择声乐作品教学时,应当注重音乐内容对学生行为与思想所产生的影响,进而产生正面的价值观影响。当前许多教师普遍认为,应当尊重学生个人的音乐见解,便应当完全迎合学生所追求的风潮,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审美也会受到影响,进而认为当前的风潮便是自己的审美,而非自己在累积了丰富的音乐欣赏经验后最终明确的、完全属于自身的审美。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审美,首先要让学生拓展眼界,多去听不同类型的音乐,而不是单纯局限于当前的有限经验。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手段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满足学生不同喜好需求、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素养的必要条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系的进一步调整与完善,各个高校都已经扩大招生规模,生源持续增加,学生的素养参差不齐,随着学生可选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多,教学与就业之间的衔接也越来越重要。针对这一问题,学校首先应当将校内学生依照自身个性、声乐基础、就业方向等各方面情况做好层次划分,进而落实分层的教学。这样能够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得到满足,无论学生在哪一方面较为擅长,在哪一方面稍有不足,都能得到针对性的指导,进而弥补不足,发扬长处。在落实分级教学的基础上,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应当争取在最小的范围内规划教学,要对班上学生进行进一步细分,以保证实际教学规划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此外,教师应当在声乐教学的基础上将音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达成教学目标。例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合唱分组,将学生分成高低声部,或是进一步细化为高中低三个声部,体现出每个学生的声音特征,这样的针对性指导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体现十分有利。

    (三)依托网络开阔学生的视野

    网络是开展教学的重要渠道,伴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当今社会进入了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为音乐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为其提供了新的可能。为了更好地进行师生交流活动,开阔学生视野,网络化背景下,还需要强调对网络渠道的应用,教师要合理利用网络整合各方面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例如,对于所学曲目的背景资料,包括创作时代背景、作者信息等等,学生如果事先获取了部分背景信息,在实际接触曲目时便会更快开始想象,对曲目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与抗战相关的曲目时,学生如果不了解背景信息,很难理解歌曲当中传达出的感情。而教师通过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了解,并且利用一些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感受,便能够让学生的理解更加全面。

    四、根据就业导向构建教学评价体系

    如上所述,当前我国现代化教育的招生发展方向是面向全国,不断扩大生源规模,学生来自我国的各个地区,在各方面基础上也呈现出更加明确的差异,而且在毕业后,隨着就业市场的拓展,岗位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就业走向也更加复杂。校方必须要明确就业市场发展方向,并且开展针对性的教学规划,针对性的做好教学评价。在对学生开展考核评价时,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建立起更加完整、有利于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找到未来学习方向的音乐综合素养考核评价体系。首先,教师要保证教学评价的多元化。为了保证考核评价的合理性,教师不能单方面对学生的声乐基础知识进行考核,而是要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当中所体现出的各方面素养。学生的学习态度、音乐观念、审美水平等多方面内在元素,都应当纳入考核的范围内,要做到多方审核,进一步明确学生的综合水平。其次,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不应独掌整个评价过程,而是要组织学生开展互评与自评。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必须得到体现,每个人的音乐见解都要得到尊重。教师为了保证整个评价过程的公正性、公开性,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权利,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个人主体地位的尊重。教师不应过多参与,但可以给予意见和参考,将评价引向正确的方向,避免学生的相互评价或是自我评价走向偏颇,脱离正轨,还要将评价与未来的就业关联起来,让学生通过评价明确未来就业需要具备的能力素养[3]。

    五、结语

    根据符合时代的就业需求,我国高等院校要更加倾向于培养应用型音乐人才,迎合市场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因此,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相关人才,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戬.基于就业背景下的高校声乐教学探究[J].黄河之声,2018,(17):106.

    [2]郭艳燕.多元化需求背景下声乐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黄河之声,2016,(23):43-44.

    [3]孙兴友.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