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

    花丽茹

    摘要:肉牛球虫病主要是由于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内寄生有艾美耳科、艾美耳属球虫而导致的一种原虫病,主要特征是引起急性肠炎、血痢等。任何品种的牛都能够感染,其中小于2岁的犊牛症状比较严重,病死率通常为20%~40%。该病的发生呈现季节性,通常在每年的4~9月发生,有时冬季舍饲期也可能出现发病。该病呈现地方性散发或者流行,尤其是放牧于多沼泽潮湿草场的牛群容易感染。现概述该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肉牛;球虫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9)10-0119-02

    1?流行病学

    1.1?病原

    有10种以上的球虫能够寄生在牛体内,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牛艾美耳球虫和邱氏艾美耳球虫,并具有最强的致病力。

    牛艾美耳球虫,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虫体呈淡黄色或者玫瑰色,卵囊呈大小为(27~29)μm×(20~21)μm的椭圆形,生有2层壁,外壁厚度为1.3 μm,光滑无色,而内壁厚在0.4 μm左右,呈淡褐色,卵膜孔不明显,有内残体,但没有外残体,大约需要2~3天才可形成孢子,主要在小肠、结肠和盲肠内寄生。

    邱氏艾美耳球虫,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可见虫体无色,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可见呈淡玫瑰色;卵囊腔基本被原生质团充满;卵囊呈大小为(17~20)μm×(14~17)μm的椭圆形或者圆形,生有2层壁,厚度为0.8~1.6 μm,外壁无色、光滑,内壁呈淡绿色,不存在卵膜孔,也没有内、外残体,需要2~3天可形成孢子,主要在直肠内寄生,有时也可寄生于结肠和盲肠下段。

    虫体主要在牛体内大肠和小肠下段的上皮细胞内寄生,导致肠壁发炎,细胞崩裂,从而引起出血。同时,虫体还会分泌有毒物质,随着毒素不断在肠道中蓄积,并逐渐被机体吸收,此时就会发生全身中毒。一般来说,如果牛体内寄生10万个以上的虫卵,会促使机体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果体内寄生25万个以上的虫卵,会直接造成机体死亡。

    1.2?发病特点

    任何品种的牛都能够感染发病,其中易感性最高是小于2岁的犊牛,且只要感染就会引起非常严重的病情,病死率也较高。成年牛感染后通常变成带虫者,成为该病的传染源之一,其排出的粪便带虫,对垫草、牛舍、草料、饮水以及哺乳母牛的乳房等造成污染,从而导致同一环境中的犊牛容易感染发病。

    牛球虫病通常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流行,即每年4~9月,尤其是牛群在潮湿、多沼泽、低洼草场放牧时更易感染。另外,在冬季舍饲期间如果管理不当,如突然更换饲料、长距离运输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也可诱发该病。

    2?临床症状

    牛通过口腔感染球虫卵囊后,具有2~3周的潜伏期,有时可达到1个月左右,犊牛通常呈急性经过,病程一般可持续10~15天。

    病牛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反刍减弱,排粪次数增加,但只排出少量稀粪,并混杂黏液,肠蠕动稍微增强。如果虫体寄生于大肠内不断繁殖,会严重破坏肠黏膜上皮,导致黏膜出血、脱落,形成溃疡后就会发生出血性肠炎,伴有腹痛,往往排出混杂黏膜碎片血粪。病情恶化时,且反刍和瘤胃蠕动均停止,肠蠕动明显增强,并出现下痢,体温明显升高,通常可达到40~41℃,呼吸次数为40~50次/min,脉搏增加至90~110次/min,体型消瘦,被毛松乱,走动时四肢无力,经常躺卧,并频繁举尾、努责,呈现里急后重,有稀便从肛门流出,呈褐色,或者混杂凝血块或者纤维素膜,且粪便往往附着在尾根以及两后肢,精神沉郁,食欲完全废绝。病程末期,病牛会排出黑色粪便,有些会由于症状加重而发生死亡,病死率往往可超过50%。

    3?实验室诊断

    3.1?卵囊检查

    刮取适量直肠黏膜放在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甘油饱和盐水,充分混合,取1~2滴混合液滴于载玻片上,放上盖玻片后使用10×40倍的显微镜观察,可发现少量椭圆形的卵囊。

    取病牛排出的带血新鲜粪便放入烧杯中,添加15倍比例的饱和盐水,搅拌均匀,用两层纱布将粪水过滤至另一个烧杯内,静置10 min,取干净金属圈蘸取液膜放在载玻片上,放上盖玻片后使用10×40倍的显微镜观察,可发现大量椭圆形、圆形的卵囊,外面有双层壳膜,虫卵周围透明,中央存在深褐色的圆形物。

    3.2?卵囊孵育

    取病牛直肠黏膜刮取物放入2.5%的重铬酸钾溶液中,放在25℃温箱中进行3天培育,镜检发现褐色卵囊,并有双层囊壁和卵膜孔,且卵囊内的孢子发育形成4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内含有2个子孢子。

    4?防治措施

    4.1?药物治疗

    氨丙啉是硫胺的拮抗剂,其可能是通过与虫体的硫胺形成竞争性抑制而引起硫胺缺乏,影响虫体对维生素B1的代谢,从而起到抗虫作用。该药主要是对球虫无性繁殖初期的裂殖体起作用,抑制其发育为裂殖子,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有性繁殖和子孢子。病牛可按体重口服20~25 mg/kg,连续使用4~5天,能够有效抑制虫体的繁殖和发育。该药用于预防时,可按体重使用5 mg/kg,添加在飼料混饲,连续使用3周。

    呋喃类药物能够抑制多种微生物的酶系,包括能够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酶系,从而实现抗球虫。病牛可按体重服用呋喃唑酮7~10 mg/kg,连续使用7天。

    磺胺类药物是叶酸的抑制剂,主要是通过竞争性抑制球虫合成叶酸的酶,影响虫体的叶酸代谢,从而抑制核蛋白的合成,从而实现抗球虫作用,但只可杀死处于最后生长阶段的球虫。病牛可每天按体重口服100 mg/kg磺胺二甲嘧啶,连续使用2天。

    按一定比例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抗球虫药物,不仅能够提高疗效,还可减少单一药物的用量,避免体内残留,节约费用。另外,也可合用抗球虫药和抗菌素,来避免继发感染细菌,提高抗球虫效果,如磺胺二甲嘧啶与酞磺胺噻唑合用,前者能够有效抑制球虫的无性繁殖,后者能够避免肠道内细菌继发感染。

    4.2?加强饲养管理

    每天都要清扫牛圈、牛舍,并将清出的污物(如垫草、粪便等)运送至指定贮粪地点进行发酵处理,通过发酵生热将卵囊杀死,或者放在太阳下曝晒。另外,牛栏、地面、饮水槽、饲槽等要定期使用开水、3%~5%热氢氧化钠进行消毒,通常每周1次即可。此外,避免粪便污染饮水和饲草,以避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