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白山羊口疮病的综合防治
梁小军+徐凤文
摘要:就近几年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口疮病是目前危害陕南白山羊生产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特点是传播迅速,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性口疮病的传播和暴发,是促进陕南白山羊养殖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障。对陕南白山羊口疮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旨在为广大陕南白山羊养殖户提供科学、合理的综合防治模式。
关键词:陕南白山羊;口疮病;治疗与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6-0028-02
陕南白山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山羊品种,主要分布在陕西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养殖方式主要以放牧为主。羊口疮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在患羊口唇等部位形成丘疹、脓包、溃疡以及厚痂等,尤其以羔羊易感染且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大。陕南地区属典型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别是春秋两季,气温温和,连阴雨较多,极易发生山羊口疮病,瘦弱、体质较差羊及羔羊在营养不良和抵抗力弱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发生口疮病,常造成季节性暴发流行和死亡。根据多年基层指导经验和疫病防控常识,对陕南白山羊发生口疮病的流行特点和综合防控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广大养殖户开展陕南白山羊健康科学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1 陕南白山羊口疮病的临床症状及流行特点
1.1 临床症状
陕南白山羊口疮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8 d。临床上分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三种类型,安康地区养羊户中发生的基本上是唇型,其病羊初期主要表现为口角、上唇或鼻镜上出现少许的小红点,但很快会形成大一点的小结节,渐渐成水泡或者脓疱,等脓疱慢慢破溃以后,会形成黄色或棕色的疣状硬痂。如果病情呈良性,痂垢会逐渐扩大、加厚,在干燥1~2周内痂皮脱落就会慢慢恢复正常;严重病例,患部不断发生丘疹、水泡、脓疱、痂垢,并互相融合,而后发展至整个口唇周围及面部、眼脸及耳廓等部位,继而形成大面积具有龟裂、易出血的污秽痂垢,痂垢下伴有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嘴肿大外翻,呈桑椹状突起,此时病羊会因为无法进食而逐渐体力衰弱,最终导致死亡。整个病程时间长达2~3周。同时,常伴有化脓菌和坏死杆菌等继发感染,而引起深部组织的化脓和坏死。口腔黏膜受害时,可以观察到黏膜潮红增温,在唇内面、齿龈、颊部、舌及软腭黏膜上发生外具红晕的灰白色水泡,最终变成脓疱和烂斑,或愈合而康复,或恶化形成大面积溃疡,而常伴有坏死杆菌继发感染,发生伴有恶臭的深部组织坏死,部分羊舌会坏死脱落[1]。
1.2 流行特点
6月龄以内的羔羊最易感染,常呈地方性流行,有时人也可感染,以病羊和带毒羊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侵入机体,多发于夏秋季节,无性别和品种差异。从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传播。由接触。检疫不严、饲养管理不善、未接种疫苗等而导致传染。该病一旦存在,可连续危害羊群多年。
1.3 病原分析
陕南白山羊口疮病由山羊口疮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砖型或椭圆形的线团样排列,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很强,干燥的痴皮内病毒在夏天日光下经30~60 d开始丧失活性,散落在地面的病毒可以过冬,来年的春季仍具有感染性。在 50% 甘油生理盐水中,病毒保存于 4 ℃可维持其毒力 1年以上。该病毒对温度较为敏感,60 ℃下 30 min可被杀死,64 ℃下2 min内可被杀死。病毒在 pH4.2~10.9范围内具有传染性。常用的消毒药为2% NaOH溶液、1% 醋酸、10%石灰乳以及20%热草木灰溶液。
2 陕南白山羊口疮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2.1 外源因素感染
在引调种羊和平时的检疫工作中,由于检疫条件不足及检疫技术落后,时有检疫把关不严,引入病羊或带毒羊;或者在引调种羊前,对羊舍和用具消毒不到位,养殖户重复利用被病羊污染的羊舍或牧场、水源等,因而引起口疮病的发生。
2.2 接触感染
健康山羊与病羊或带毒羊接触,一般情况下,养殖户对病羊没有采取严格的隔离防范措施,病羊的黏液、皮毛、尸体以及被病羊污染的饲料、水、草场、用具等都可成为传播媒介,使疫病在羊群中迅速传播流行,特别是对羔羊造成致命的危害[2]。
2.3 防疫工作不到位
周密而细致的预防注射,以及适时给山羊驱虫是预防山羊口疮病的有效措施。调查发现,在陕南白山羊养殖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春秋季W病防疫注射及定期药浴驱虫的养殖户,口疮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防疫不到位或驱虫不到位的养殖户。
2.4 饲养管理粗放简单
①在饲养方式上仍然沿袭传统生产模式,只放牧不补料,致使相当一部分羊体质较弱,营养不良,抗病力低下。②对羊舍和用具消毒不严。③矿物质饲料添加不充足、营养搭配不合理,导致羊只缺乏营养,产生异嗜或啃墙现象。④在饲养管理工作中,饲料或垫草中存在大量芒刺,会导致羊的皮肤、黏膜损伤,而相关的护理不及时。
3 治疗与防控
3.1 坚持自繁自育,搞好羊舍卫生,坚持定期消毒
①制定繁育措施,禁止从疫区引进羊或购入饲料、畜产品,严格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购入检疫,从外地引进的羊应隔离观察半个月,并严格消毒,经检疫证明无病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养。②严格卫生消毒,定期清理羊床下积粪,保持羊舍清洁、干燥、卫生,并定期对羊床、墙壁、用具进行消毒,对羊只进行药浴驱虫。③应每天对羊群动态、静态、食态进行仔细观察,及时掌握羊群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请有经验的兽医诊治,对发病羊只及时隔离治疗,对病羊污染过的羊舍、饲料、用具、场地等及时彻底消毒。
3.2 发现病羊及时隔离对症治疗
对病羊的口腔黏膜处采用0.3%的高锰酸钾水冲洗,溃疡处用5%碘甘油进行涂擦;对出现结痂的病例应先剥去痂皮,再使用醋酸进行冲洗,每天3次,连用1周。病情严重的病例,可采取肌肉注射的方法治疗:病毒灵和安痛定各10 mL,磺胺嘧定钠30 mL 混合肌注,每天1次,连用4~6 d;肌肉注射青霉素钾 160万U、病毒灵 20 mL,连用3~5 d;0.5 g维生素 C 和 220 mg 维生素B1混合肌注,每天2次,3 d为一个疗程,连用 2~3个疗程。
3.3 紧急预防接种,深埋病死羊尸体,防止二度感染
①对发病区域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对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羊逐只检查体温和健康状况,除发热有病的不予注射,其他羊只紧急接种羊口疮弱毒疫苗。②给病羊柔软、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保证充足清洁的饮水,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精料、电解多维以提高羊群整体抵抗力。③对病死羊进行深埋处理,选择离羊场200 m之外的无人区,找地势较高、远离水源地、土质干燥的地方挖坑填埋,坑的深度不低于2 m,坑挖好后在其底部撒上生石灰,在放入羊尸体后再撒一层生石灰,最后填土夯实,并做好警示标志。
3.4 改变饲养方式,优化饲料品质,增强陕南白山羊抗病力
①改过去单一放牧为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减少放牧时与牛、猪等家畜接触,防止草蜱、虱等寄生虫病的感染,阻止口疮病毒的扩散。②大力种植优质牧草,提高饲料品质,增加羊群营养,增强抗病力,如紫花苜蓿、青贮玉米、冬牧70、黑麦草等,解决陕南白山羊冬春季节饲料缺乏的问题,同时注意防寒保暖,保障羔羊安全越冬。③适时补料,每只成年母羊每日不低于100 g精料,适量补充食盐和各类矿物质饲料,提高其抗病力。
参考文献:
[1] 孙德云.浅析羊口疮病的综合防治[J].草业与畜牧,2010(3):41-42.
[2] 吴 晟.山羊口疮的防治[J].贵州畜牧兽医,2004,28(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