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儿童健康与卫生保健工作

    吕玲玲

    2020年初,我国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疫情快速肆虐全球,给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也严重威胁着全人类的健康,人类健康问题成为社会最为关注的重点和热点。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科学定义,健康不仅指没有身体上的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完好状态应贯穿于人类的整个生命周期,从生命起点胚胎期到生命终点。目前,我国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儿童健康是全生命周期的起点,也是全民健康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发展与未来。运动、营养、睡眠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三要素,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幼儿园是其除了家庭以外学习、活动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所以,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成为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

    近十年来,我国儿童体质健康问题出现低龄化倾向,肥胖、营养不良、视力异常、龋齿、贫血已成为学龄前儿童的常见疾病。与国外相比,我国儿童体质健康水平落后于日本、韩国,更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就我区统计来看,3-6岁幼儿肥胖和超重比例越来越高,肥胖率达到5.8%,超重更达16.5%左右;视力4.9以下的占比10.4%,6岁幼儿的近视率达三分之一;龋齿发生率为21.1%。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龄前期的运动不足

    从幼儿的成长规律和生理学角度来讲,运动是健康成长的刚需,是培养体格、心智、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完整儿童”的基础。全球著名早教专家玛格丽特·萨特认为,一旦运动落后,宝宝的认知和语言便会落后,智能发展也会相对滞后。近几年,社会上对幼儿运动能力重要性的认知也越来越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是现行幼儿园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2018年,在“体医融合”思想指导下,国家又发布了《学龄前儿童(3-6岁)运动指南》,将幼儿运动的益处从生长发育、环境适应、心理发展、动作技能等四個方面作了说明,进一步强调幼儿要保持每日不少于60分钟的中等及以上强度的身体活动量。同时,《指南》对幼儿健康监测评估作出的要求更加具体,让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对幼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评量,让运动游戏教育成为学前教育的“必选项”。

    根据《指南》和《纲要》,幼儿园执行在园期间“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少1小时”的规定,同时提倡实施尊重个性差异、培养孩子探究能力的“自主性体育游戏”。然而,实施结果令人堪忧:目前幼儿园体育活动主要由学前教育或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承担,体育教学实施活动过程中,两者均面临学科知识不全面的尴尬困境;有些幼儿园聘用校外教练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幼儿篮球、幼儿足球、轮滑等,但这些老师既缺乏学前儿童教育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又不具备幼儿基本的卫生保健知识,仅限于最基础的技能教学,并不能达到组织开展特色健康体育运动的要求。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体智能教学活动的同时,卫生保健部门也未能及时有效地融入,未能通过运动强度、运动密度的测评分析,从生长发育、动作发展、运动技能、健康状态、适应环境、情绪愉快等多方面对幼儿园体育运动课程进行综合评估,实现运动效果“可视化”,从而进一步指导幼儿园开展适合本园的园本特色课程。

    二、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涵盖面不全

    营养与健康密切相关,合理的喂养方式、良好的饮食行为、健康的饮食模式不仅是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也对预防儿童肥胖、龋齿、营养不良及成年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在均衡营养膳食基础上更应注意对儿童饮食行为、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和引导,继而对家长产生一定的影响。《纲要》指出,幼儿园课程内容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而学龄前儿童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首要地位。但是,目前幼儿园教学活动在语言、艺术、科学等方面开展较多,儿童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比例偏低,重视度不够。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应涉及安全教育、体育教育、身体保护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饮食营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等多个方面,但实际教育教学的关注点更多地被放在了幼儿安全教育和体育教育上。对此,幼儿园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导致幼儿健康教育不全面。

    一是幼儿教师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缺乏。幼儿教师虽然认识到健康对幼儿至关重要,但对健康教育理解并不全面,缺乏专业知识,观念较陈旧。目前,幼儿教师培训多为艺术、语言、科学或教育理念类,未重视健康教育培训。幼儿园对教师的健康教育一般也局限于安全教育与急救培训,对幼儿营养、心理健康、安全防护、健康生活方式等内容较少涉及。这不仅是由于培训认知偏差,认为健康教育不需培训,也因为专门的健康领域培训或讲座较少,致使幼儿教师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

    二是健康教育家园共育衔接不够。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不仅需要幼儿教师个人和幼儿园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家长虽然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但对幼儿园健康教育不了解,对健康教育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不了解,家长获取健康教育的内容大都通过橱窗、公众号推送文章、家长学校等方式,这些方式都较为被动,实施后的效果难以评估,并不能对家长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有些家长依然认为健康教育就是体育活动,让幼儿在幼儿园做早操、开运动会或多锻炼就可以了,他们更关心幼儿在幼儿园语言、科学、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很少就健康教育问题与教师沟通。

    三、保教结合贯彻不彻底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贯彻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幼儿园工作的根本原则。保健老师在幼儿园充当着多重角色:管理者、保健人员、教师、营养师、安全员……多元化的角色要求保健老师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出色的领导能力。近年来,国家、社会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幼教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师的聘用、考核要求也越来越高;与之相反,卫生部门对幼儿园保健老师的岗位要求却逐年降低,加之很多幼儿园存在重教轻保现象,缺乏对保健老师的职业规划,使得保健老师普遍配置不足,鱼龙混杂,而低门槛的入职条件进一步导致很多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仅限于一些基本的日常工作,根本无精力也无能力去开展与教学相结合的工作,如保健老师进课堂、与特殊儿童家长面对面宣教、参与制订园内儿童体格锻炼课程等,这无疑缩小了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涵盖面,最终导致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下降。此外,幼儿园人事制度对保教管理的划分(包括要求、待遇等诸多方面)强化了保育与教育工作的区别,导致幼儿园保育员普遍年龄偏大,综合素质下降,很大程度上造成现在“保中无教、教中无保”的状况。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和健康意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教育部门、卫生部、幼儿园、家庭等多方面持之以恒地配合。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得到教育部门、卫生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关注。我们需要通过更新并坚守正确的健康教育理念,积极打造高素质的卫生保健工作团队,全面提高园内保教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真正做到“保教并重”,把“保护幼儿生命、促进幼儿健康”落到实处,全面提高儿童的健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