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情况及对我国垃圾处理的启示

    孙然 程宪涛 刘昕宇 徐鹤轩 金雪姬 张春梅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日益增多的生产、生活垃圾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解决垃圾污染,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我国将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设为试点,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垃圾分类回收”这一话题进入大众视野,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我国垃圾分类处于起步阶段,而日本垃圾分类回收实施更早、体系更完善。学习与借鉴日本垃圾分类回收的经验,对我国垃圾分类回收的普及十分有帮助,对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垃圾分类回收 发展 环境改善

    一、当今世界垃圾分类回收发展趋势:

    1、垃圾分类回收将在全球普遍实行

    1990年,垃圾回收利用(包括堆肥)在垃圾总产生量当中所占的比例只超过15%。1990年到2020年,回收利用率有所增长,但垃圾回收利用仍然较低,且垃圾回收利用率的增长比较缓慢。2017年的回收率仅为35.2%。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固体废物中物料的循环再造大部分增加。这就说明,垃圾回收再利用已經在各个国家逐步开展。

    2、垃圾分类回收逐步体系化

    日本、德国等垃圾分类回收先行发展的国家形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为垃圾分类回收发展还不完善的国家提供了先进的经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正向全世界普及与推广。许多国家也仿照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垃圾分类管理体系促进本国垃圾分类回收政策的实施。世界范围内的垃圾分类回收体系逐渐完善和发展。

    二、日本垃圾分类回收的发展现状和发展阶段

    1、发展现状:从1980年正式开始垃圾分类回收以来,现如今的日本已经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世界垃圾分类回收最好的国家。日本的垃圾分类回收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日本不同时期经济的发展,这些问题逐渐被解决,垃圾分类回收的相关政策也趋于完善。现在日本的垃圾分类已经发展成了全民性的运动,民众接受良好,全国各地普遍实施,几乎做到了垃圾百分之百回收。

    2、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共卫生阶段,垃圾被简单回收不分类。第二阶段是环境保护阶段,垃圾得到妥善处理。第三阶段是减少垃圾和3R阶段,即Refuce(源头减量)、Reuse(物尽其用)、Recycle(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回收后进行中间处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和可焚烧垃圾焚烧填埋量削减。第四阶段是循环经济的构建阶段,日本政府制定了垃圾循环利用率指标,着眼于垃圾循环利用和资源再生,旨在构建资源管理的可持续社会。日本目前正处于第三个阶段向第四个阶段过渡的时期,着力于减少垃圾的产生,注重资源的重复利用。比如减少一次性餐具和容器的使用,将塑料分类回收作为原料再利用等等方式促进垃圾的减量化以及垃圾回收再利用。

    三、日本垃圾分类回收的发展优势

    1、日本及其特殊的邻里监督机制

    日本除了严苛的政策和高额处罚外,还通过垃圾投放日社区内家庭轮流值班的方式,激励邻里间互相监督。如果有家庭分类错误,清运人员会拒收并在垃圾袋外贴条或者标记具体错误,直到下次该类垃圾投放日居民进行二次投放。这期间,这种未按规定投弃垃圾的行为会被邻居看到,有的甚至会受到邻居或者相关管理人员的“当面指导”。

    2、日本垃圾分类回收的严格规定

    例如,不同于我国大量采用黑色等不透明色的垃圾袋,日本垃圾回收是有严格规定的:只能使用透明白色垃圾袋。使用透明白色垃圾袋能使邻居观察到你是否进行了垃圾分类。再者,每周7天,回收垃圾种类也不同,如果没有按照严格标准投放垃圾,清运工人不会将垃圾回收。由此可见日本垃圾分类回收规定十分严格。

    3、社会群体的保障

    日本能够推进垃圾分类的精细化实施,是因为日本有家庭主妇这个特殊的庞大群体作为保障。家庭主妇的工作范围限于自己的房子,因此几乎没有其他工作占用她们的时间,她们就会有大量空闲时间进行垃圾分类,保证了她们能将琐碎的垃圾分类做到极致。这也是日本独有的人文方面的优势。

    4、垃圾分类回收的方式独特

    日本的垃圾分类标准与我国略有不同,且日本国内不同地区又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分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可回收垃圾、粗大件垃圾,在这些分类下再进行细分。分好类的垃圾应该在什么时间扔、扔在哪里,因地区而异。一般情况下,可燃垃圾一周回收两次,不可燃垃圾一周回收一次。而且,垃圾要放入当地指定的对应颜色的垃圾袋内。

    四、日本如何通过垃圾分类回收促进环境改善

    首先,日本的垃圾分类回收是在社区中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的。这样一来,街头几乎不放置垃圾箱,街头就非常干净。在我们看来,街上找不到垃圾桶十分不方便,但从垃圾回收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恰恰提高了后续的分类工作的效率,从源头解决了垃圾分类难的问题,更使得街道干净整洁,从而促进了街道环境的改善。另一方面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垃圾回收减少了回收垃圾后的分类时间,提高了资源的再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了环境保护。

    其次,分类回收之后垃圾中间处理促进了环境改善。日本一般将回收的垃圾集中后运往焚烧场,通过专门的垃圾焚烧炉进行焚烧。其中一些垃圾直接焚烧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另外一些可回收垃圾会被化学分解成原料再投入生产活动中。垃圾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无机物通过一系列回收过程最后变成灰烬掩埋,从垃圾产生到垃圾回收处理,整个过程不会有垃圾“单独”出现的情况,更不会因处理不当随意投入海洋,产生环境污染的情况。

    五、中国垃圾分类回收现状

    1、垃圾分类回收政策并未在全国普及

    我国现行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形成的,垃圾分类回收是在政府主导下由环卫部门主导的事业单位负责。这种体制缺少群众的参与,很难实现大范围的统一行动。现如今我国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的政策并未普及,大部分城市还是以传统的填埋、焚烧处理垃圾的方式进行垃圾回收处理。对于大部分社区、街道上摆放着的垃圾桶的分类,也只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这两种。即使是将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种,大部分人也是将垃圾随意丢弃,根本不会对去对垃圾进行分类丢弃。而环卫工人也对不分类垃圾这件事不在意,在回收垃圾时各种垃圾统一回收,社区管理人员也并没有进行管制的想法。

    2、有关垃圾分類回收的知识少,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

    居民垃圾分类知识比较缺乏,也是制约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垃圾分类政策以上海、北京为试点开始实施在网上有着极高的热度,也曾一度爆发其他城市学习垃圾分类回收的热潮,但除了上海、北京以外,全国绝大部分城市依旧未实施彻底的垃圾分类政策,大部分人也会依旧认为垃圾分类事不关己。各地的垃圾分类标准不同,给人们心里带来了负担,更加大了垃圾分类回收的难度。

    3、垃圾分类的处理对于资金的需求数量变大,企业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效益低

    垃圾不分类处理的成本比垃圾分类处理的情况下资金需求少得多。实施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政府的成本会减少,而企业员工的工作量反而加大,如果资金补充不到位,就会引起许多不满,而垃圾分类的主动性也会大大降低,这也就致使垃圾分类成效不高,普及度不大,执法力度不强。

    六、我国实行垃圾分类优势

    1、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推动垃圾分类实施

    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比起经济效益更重视人道主义。垃圾分类回收的实施不是为了经济效益,而是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于世界。我国自古以来就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垃圾分类的实施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垃圾分类处理可以促进环境保护,构建绿色发展可持续的社会,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2、我国网络技术发展快速,垃圾分类回收知识传播快

    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我国优先于其他国家率先发展了5G网络,可以利用便捷的网络平台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普及教育。比如,现在我国短视频行业发展迅速,我们可以运用短视频来传播垃圾分类的知识,增加普及垃圾分类回收知识的渠道。

    3、“中国模式”垃圾分类回收

    我国正在发展中国独特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模式。我国不再局限于政府包揽所有的处理模式,而是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社会协作,辅以“互联网+技术”,走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模式的垃圾分类回收之路。

    七、我国垃圾分类回收解决措施

    1、正在建立长效机制,健全垃圾分类法律

    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法规不健全,导致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不具很强的约束力。因此,国家正在健全和完善与垃圾分类回收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垃圾分类收费政策,出台更具体以及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2、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回收

    目前我国垃圾分类回收政策缺乏大力宣传。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呼吁人们自觉减少垃圾产出,形成环保意识。宣传不只局限于社区街道,也从小学到大学增加垃圾分类课程,让垃圾分类回收知识进入课堂,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加大互联网宣传力度,通过娱乐节目和影响力号召力较大的明星去加强垃圾分类上的宣传,寓教于乐,使人们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强化民众自觉回收意识。

    3、完善垃圾分类回收基础设施

    现在街道上随处可见垃圾桶,大多分为两类:可回收物和不可回收物;也有的划分为三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垃圾的成分趋向复杂化,再利用垃圾的种类也趋向复杂。如果分类太简单,垃圾上只有一个可回收标签,很难引导人们完全区分垃圾的回收类型。所以垃圾分类回收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即使人们有意识要进行垃圾分类也实施不下去。通过在社区以及街道分放可以垃圾分类投弃的垃圾桶,增加垃圾分类回收车等方法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垃圾分类回收的推进。

    (大连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项论文。项目名称:关于中日环境保护措施的对比分析—以垃圾分类回收为例。本项目为大连民族大学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012026019)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