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调解节目 应避免陷入“负面情感陷阱”

    情感调解类节目以反映情感难题为基本内容,但也存在過于集中展示负面情感、负面情绪的问题,在当前的监管环境中容易触碰高压线,应避免陷入“负面情感陷阱”。坚持正确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对电视文艺作品定下的基调。因此,为了取得节目效果和价值导向之间的平衡,情感调解类节目应从以下方面解决:

    选题要有节奏感。穿插不同类型的选题,使得节目播出后张弛有度,有节奏地把控节目信息的传递,是解决情感调解类节目集纳式传播负面情绪的办法。

    主持人要有硬立场。情感调解类节目的主持人在时间占比上一般不多,但他们的作用非常重要。每每在情节关键处提点留疑,在冲突高潮处适当点评,在开头结尾提出自己的价值观,为节目一锤定音。

    调解员要有引导力。调解员在保持客观中立的同时,还应始终本着化解矛盾、挖掘真情、唤醒良知、引导人性的原则,引导事情向和气收场、皆大欢喜的方向推进。情感调解节目是否精彩,调解员的引导力是主要因素。

    视“底线”如同“生命线”。情感调解类节目不管是为了节目效果而聚焦社会负面情感,还是为了正面的价值导向而进行题材和后期的处理,都不能触碰一些基本的红线。

    坚持真实性原则。观众因为“真实”而喜爱情感调解节目,当事人因为“真实”而信赖情感调解节目,如果违反真实性原则,节目赖以存在的基础就轰然崩塌。

    尊重和保护未成年人。节目里未成年人的镜头过多,或者不注意后期处理他们的正面,甚至没有使用化名等,这都是部分媒体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彻底摈弃。

    (余卫卫文,摘自《南方电视学刊》2018年第1期)

    (本专栏与中广联《中国广播电视理论动态》编辑部合办,栏目编辑:聂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