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人高校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及发展
杨之瑜
【摘要】成人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杠杆、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是调节社会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人高校中的兼职教师队伍所肩负的使命及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转型。
【关键词】成人高校;兼职教师;综述
【中图分类号】G7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7-0057-0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1]马克思指出:“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可见,成人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杠杆、是社会发展的推进器、是调节社会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研究的背景、目标和意义
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为配合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3]如何在各类高校间建立一支“稳定”、“创新”、“一流”、“互相融通”且“管理有序”、符合学习型社会发展需求的成人高等教育兼职教师队伍成为当下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研究的背景
1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第一次对知识经济下了定义:“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适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4]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征,成人高等教育处在不可替代的位置,直接发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特殊功能。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和确保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影响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两大重要命题。
2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体现了对教育公平、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视,在此背景下,面对由“教育选择人”转型成“人选择教育”的社会,成人高等教育需要保持开放的理念,在解决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更实质性的作用。教育基本策略的重心从“教师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中心”,同时许多高学历学习者再次返回到成人高等教育,即“高移化”的现象也逐渐增多。在这样的转型期,成人高等教育兼职教师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和开放社会的需要,要肩负起多渠道、全方位建设学习环境的责任。
3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2005年,大专学历以上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为84.8%,而占全国人口总数3/4以上的高中学历以下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仅为1.8%,可见,教育水平是导致出现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而其背后,则是知识和经济的鸿沟,或者说是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鸿沟。[5]
1999年,我国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划,并指出应形成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信息化学习”为学习者创造了公平的学习机会,也为学习者创造了更多自主而个性化的教育选择。负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特别是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兼职教师如何去适应这样的变化,值得深思。
4人力资源强国的实施战略
中国经济持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与“人口红利”息息相关,即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6]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相对轻松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7]我国目前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受教育人群,特别是受高等教育的人群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虽然逐渐增大,但仍然偏低,90后群体迅速成为高等学校的主体,由量的优势转为质与量并存。如何将人口红利转变成人才红利,是需要教师思考的时代命题。
(二)研究的目标
哈佛大学原校长科南特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8]菲利普·库姆斯在《世界教育危机》一书中指出:“长期以来形成的世界教育危机正在积蓄着自己的力量。”迄今为止,围绕高等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由少成多且方兴未艾。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形式丰富多样、学习需求不断增加。兼职教师在成人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重要性,但对这样一支队伍的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仍缺少系统、深入的探析。本文结合目前的社会转型发展需要,基于我国成人高校兼职教师队伍的现状,并以新型大学“上海开放大学”为案例,探索总结更具有时代特色的成人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具体而言,有如下四个研究目标:明确我国成人高校兼职教师存在的价值转型;确定中国特色的成人高校兼职教师专业化方向;分析组织文化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联;确定激励理论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度。
(三)研究的意义
成人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同其他教育一样,既是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反映,又对生产和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高本义认为,“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成人高等教育”。[9]
1理论意义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普通教育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完善的关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教育体系,即终身教育体系。而成人高等教育又是成人教育中尤为重要的部分,对此进行的研究为中国特色的转型期成人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奠定了基础。
2实践意义
“社会流动”原属社会学范畴,但在成人高等教育促动下的社会流动多与经济效益关联。现代社会科技成果的层出不穷和广泛应用,导致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职业结构出现变化,使社会流动成为一种普遍而重要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当下,这种流动更为频繁。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是影响并促进这一社会过程的最主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成人高等教育则是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继续保持增值的必要手段。成人高等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如果走入成熟的运行轨道,则可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教育效益三丰收。
成人高等教育是一个包含着思想、行为、制度以及时空要素的现实的社会存在。本文通过对“高等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研究,期望使其相对应的政策、体制和法条等得到重视并加速完善。
二、国内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欧美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关注高校兼职教师发展研究。在proquest平台里检索“part-time faculty”,搜索到关于兼职教师的论文93篇,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1兼职教师的成因
在这些研究中,对于兼职教师的成因都不约而同地予以关注。不同的是欧洲兼职教师的兴起是由于欧洲高等教育全球化以后财政预算减少,以及全球化对社会、经济和劳动力需求增加的挑战(Alain De Beuckelaer,Filip Lievens,2012)。
美国国内关于高校兼职教师使用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兼职教师使用的增加,相关研究和讨论也逐渐增多。2004年,罗伯特·潘金和卡拉·威斯在《高校教育中的兼职教师:研究资料选编》一文中收集整理并注释了一些研究兼职教师的资料,其中,1977—1989年有158篇,1990—1999年有231篇,2000—2004年有106篇。而其中将兼职教师的成因多归结于满足井喷的学生数、丰富化的课程供给以及专职教师的工作重心偏离授课等(Bach,1999;Fulton,2000;Moser,2000;Rhoad,1996;Shumar,1999)。
2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角色对比
许多学者都关注到了兼职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因为兼职教师的产生大多是为了降低教育成本,所以待遇和地位都相对较低。Darla Anne Calvet在《从马路学者到马路障碍》一文中,认为专职教师的增加是对终身职位的威胁,将兼职作为抑制专职增加的一种存在形式,但兼职不明朗的现状却影响到教育质量。也有少数相反的声音,Cara Meixner和S.E.Kruck在《让兼职教师有利于专职教师和学生》一文中就从学术参与等方面描述了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的和谐发展。
在关于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行为比较的研究中,通常通过检查工作环境来证明兼职教师受不公平的环境影响而导致教育成果的产量偏低,教育精力投入较少。在国外的研究中,工作环境一般指薪酬、清晰的期望、教育资源的使用以及事物的参与度(Bland,Center,Finstad,Risbey,and Staples,2006)。
3兼职教师的发展
随着社区学院的深入开展以及远程教育背景下开放大学被广泛认可并广受好评,国外学者也从传统高等教育开始转向研究远程开放教育中兼职教师的作用。高等教育的管理需要高层次的跨文化能力,这种跨文化的能力被定义为“掌握特定文化和普遍文化知识、技能以及与另一种文化群体有效交流与沟通的态度”(Paige,Jorstad,Siaya,Klein,& Colby,2003)。
4影响兼职教师工作绩效的因素
除了多数学者认为的“工作环境”的因素,缺乏人性化的雇佣(Cross,Goldenberg,2009)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素之一。再者就是归属感,兼职教师与整个学院的关联很少(Austin,1990),Deena K.Fisher认为,应适当地照顾和给予,使兼职教师融入高等教育等级制度。在兼职教师群体里,有相当一部分“非短期劳动力”不仅仅关注额外收入,更享受参与高等教育所带来的荣誉,希望能够获得终身职位。在美国教育部2002年的测评报告中显示,兼职教师平均的工作年限为6年。
兼职教师(NTTF)低绩效对学生有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兼职教师往往缺乏工作热情以及对学生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在备课和与学生交流上花费的精力和时间也较少(Baldwin & Mywrwinksi,2011;Benjamin,2003)。很多研究都假设兼职教师工作环境的恶劣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环境,但也有学者认为,缺少相关的证据证明学生的成绩究竟是受到政策变化还是校园文化的影响(Baldwin & Mywrwinksi,2011;Eagan & Jaeger,2009;Ehrenber & Zhang,2005)。
(二)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截至2013年7月底,在中国知网搜索题名“兼职教师”的文章,可搜索到739篇文章(图1)。可以看到,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对于兼职教师的研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本文对搜索关键词做了大致的主题分布统计(图2),可以看出,对于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现状等宏观方向的研究颇多,其次是对兼职教师档案管理的研究,而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的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具体专题的深入研究却相对较少。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国内外兼职教师之间的比较研究及国内兼职教师之间的比较研究更是屈指可数。
在中国知网搜索题名“高校”“兼职教师”的文章进行缩小范围的搜索,得到了题目为“高校兼职教师”的研究文章的大致分布情况。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在之前题名中含“兼职教师”的739篇文章中,经统计,同时含“高职”的为241篇、含“高校”的为85篇、含“民办”的为36篇、含“电大”的为21篇,含“成人”的为17篇、含“远程”的为8篇,含“开放大学”的为5篇。其中,高职兼职教师研究的文章居多,符合我国兼职教师客观的发展轨迹。通过这些数据的整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对于成人高等教育兼职教师研究的大致内容和方向。
不同类型的成人高等教育对于兼职教师的管理需求虽各有侧重,但在成人高等教育范畴之中,它们却具有许多共通之处。
1确定了聘用兼职教师的可行性及其重要性
张海玲在《我国高校兼职教师的发展历程分析》一文中系统详实地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兼职教师1985年以来内涵及来源结构的演变,得出了以下结论:兼职教师的产生能满足高校新专业、新课程的需要;能改善高校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优胜劣汰,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加强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推动产学研一体化。[10]而陈丽萍的《高校兼职教师的可行性思考》从兼职教师的多种来源阐述:加强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无论对高校自身发展还是教师自身发展或者是满足学生需求,都是共赢的。[11]
2总结了兼职教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的研究当中,对于兼职教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围绕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六大模块来展开,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研究的方法各有差异。
第一,从制度建设的缺失与不完善的角度来论述。涉及选聘制度、考核制度、档案制度、培训制度、激励制度等各方面。这一维度的文章中,胡立强、吴国芳的《远程教育背景下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设探究》与张忠福的《美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启示》颇为相似,他们都认为,兼职教师聘用制度缺失导致的师资选拔随机、松散是目前比较严重的问题。张忠福认为,重学历、职称而轻实践的选拔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鉴于兼职教师的构成复杂,严格准入制度也要分门别类。薪酬待遇相对偏低,组织向心力较弱,导致了部分兼职教师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忙于应付。[12]而这一观点恰与李博超、孙崇雪在《我国普通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究》中描述的“兼职教师精力有限,难以尽职”成因果呼应关系。[13]此类文章都明确了选聘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制度的可行性论证比较少。
第二,从与国外兼职教师管理对比分析的角度来论述。曹菱红、熊伟、张正君、陈红在《中美高校兼职教师聘用机制的比较与探析》一文中从选聘教师、专兼职比例、师资来源、教师结构、权益保障和教师管理六个方面将中美高校兼职教师聘用作了深刻的对比,从高校现行用人体制的根本性上分析了我国兼职教师队伍流动性大、良莠不齐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师资建设的法律规定,以期加快高校兼职教师资源社会化进程。[14]同时指出了影响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真正原因不在于兼职教师的多少,而在于管理是否规范。李燕的《美国高校兼职教师的发展研究》中“高速公路飞行者”的比喻,将兼职教师任务重、缺少时间的问题也描述了出来。[15]张锋在《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聘任状况及启示》一文中将聘用兼职教师简单易行的原因与工资待遇相对低下、办公条件差、进修机会少、不参与学校管理、师生交流少的问题作了比较,并以此来论述国内兼职教师的类似问题。[16]从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兼职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长久而持续的策略,高校“在最大可能获得社会资源和报酬方面展开充分的竞争”,形成了教师队伍构成的异质性、多元化的特色。[17]
在搜索此类文章时,发现基于美国高校的对比相对较多,作为亚洲国家,应该更广泛地与更为相似的亚洲国家先进的高等教育兼职教师管理模式进行对比论证。同时,比较研究应以对比为主,尽量避免长篇研究国外先进管理而对涉及国内时只做蜻蜓点水似的比较。张艳芳、汪晓莺的《德国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对中德高职兼职教师从专兼职教师比例、聘任管理机制与兼职教师继续培训机制上的充分比较论述就非常的详实。[18]
3制定了我国兼职教师建设与发展的策略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和相关法律保障。胡立强、吴国芳的《远程教育背景下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设探究》从聘任制度、管理制度、激励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五个维度,阐述了如何完善兼职教师制度建设。[19]柳欠欠、鲁艺在《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中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在1966年制定的《成人教育法》规定,联邦政府教育部承担起全国成人教育师资培训工作,以此呼吁国内加强高等教育兼职教师管理的立法。[20]杨彬、李玲等呼吁推广公开招聘制度,在《教师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里增加有关兼职教师的相关法律条文与规范。[21]潘荣亮的《基层电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就电大兼职教师双向选择性、不稳定性等因素出发,强调建立档案台账机制、激励机制,并推行兼职教龄工资制。[22]李博超、孙崇雪的《我国普通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究》中强调引入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规范高校聘任制度,专兼职结合,以促进师资流动、活化教育资源、强化聘后考核制度、实施人性化管理。[23]这些研究都旨在通过法制途径,达到高校兼职教师“请得来,留得住”的目的。
第二,扩大教师资源管理社会化。兼职教师的管理不仅仅是高校一方的责任,更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援助。张静、孙景余在《我国职业教育兼职教师政策发展回顾》一文中提及企业等缺乏支持和配合,兼职教师总以企业利益为先,配合企业工作时间而任意调课,不固定上课时间,没有时间课后辅导等。[24]因此,应加强校企合作,协调企业、教师、学校三方面的利益。
第三,加强高等教育兼职教师资源管理的专业化。专业化是社会分工的必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同时也是任何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李淑丽在《成人教育兼职教师专业化探析》一文中清楚地将专业化的标准分为独立的知识系统、特定的能力要求、特殊的伦理标准和人格要求、相应的专业自主权、完善的专业组织和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25]龙莜刚的《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对电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指出,兼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手段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例如通过远程教育技术的运用从而使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方便地接受培训或进行自学。[26]张胜利在《英国开放大学兼职教师管理及对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一文中提出,选聘时应询问面试者与本工作岗位有关的资质条件、工作经验以及如何理解成年人的学习需求,[27]使选择师资与管理的第一步就朝专业化发展。
三、未来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也称作历史研究法,属于非接触性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紧扣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脉搏,梳理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以史为鉴,以期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有所启迪与帮助,是研究成人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经之路。
2案例分析法
通过总结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中兼职教师队伍的发展,以“上海开放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等新学习模式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为导向,以此来探索总结融“开放性”、“专业性”、“技术性”为一体的中国特色的成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方法。
3调查问卷法
调查问卷是将成人高校的兼职教师信息化建设纳入整合阶段不可或缺的途径,应采用“大数据”的方式搜集一手资料。
(二)研究方向
未来的成人高等教育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将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理念、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强国实施战略等机遇与挑战相契合,在认真剖析总结新型大学的案例、传承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建设好当下的兼职教师队伍,应“明确我国成人高校兼职教师存在的价值转型”,“确定中国特色的成人高校兼职教师专业化方向”,“分析组织文化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关联”,以此确定“激励理论与员工幸福感的关系度”(技术路线图见图4)。21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育与现代科技应紧密结合。成人高等教育应更新理念,改变教育方法,转换教育目标。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教师在教的同时也势必要进行学习。因此,成人高校兼职教师建设与发展研究变得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文.[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htm.2010-3-1.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 253.
[4]赵彦彬.现代成人教育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11:43.
[5]“中国数字鸿沟研究”课题.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06[EB/OL].http://www.cia.org.cn/subject/subject_01_xxhzt_2.htm,2006.
[6]Robert Louis Clark, Naohiro Ogawa, Anrew Mason. Popularion Aging,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and the Macroeconomy[M].Lond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2007:307.
[7]Ronald Lee, Andrew Mason. Fertility,Human Capital, and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J].European Journal of Population,2010,26(2).
[8]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管理的新变化及原因探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23(6):54—57.
[9]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组.中国成人教育改革发展三十年[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12.
[10]张海玲.我国高校兼职教师的发展历程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175(24):33—34.
[11]陈丽萍.高校兼职教师的可行性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2):158.
[12]张忠福.美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对我国地方院校的启示:兼论独立学院兼职教师队伍建设[J].高等职业教育,2011,20(4):28—31.
[13]李博超,孙崇雪.我国普通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50—51.
[14]曹菱红,熊伟,张正君,陈红.中美高校兼职教师聘用机制的比较与探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7,(6):68—72.
[15]李燕.美国高校兼职教师的发展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85—88.
[16]张锋.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聘任状况及启示[J].师资,2011,(4):12—13.
[17]皮江红.论美国高校的师资竞争[J].皖西学院学报,2002,(5):106—108.
[18]张艳芳,汪晓莺.德国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点及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09,(33):220—222.
[19]胡立强,吴国芳.远程教育背景下兼职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设探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21):88—89.
[20]柳欠欠,鲁艺.美国成人教育教师培训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0,(9):130—131.
[21]杨彬,李玲.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及启示[J].机械职业教育,2004,(5):45—47.
[22]潘荣亮.基层电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3):58—60.
[23]李博超,孙崇雪.我国普通高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3):50—51.
[24]张静,孙景余.我国职业教育兼职教师政策发展回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7):44—47.
[25]李淑丽.成人教育兼职教师专业化探析[J].成人教育,2008,(5):59—60.
[26]龙莜刚.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对电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J].成人教育研究,2011,(1):5—7.
[27]张胜利.英国开放大学兼职教师管理及对我国开放大学建设的启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1,(4):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