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课题研究中成长
郭艳彪
〔摘要〕入职后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包括自我学习、参加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组建学习共同体等形式。其中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章在介绍个人对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的几点认识和实践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心理课题研究促进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感悟,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课题研究;专业成长;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5-0065-04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我已经在高中一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十年时间了。在这近十年的一线工作中,我在专业成长中有一个重要认识与感悟,那就是心理教师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仅要做一名“学习者”,吸收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反思,解决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难题,成为一名“研究者”。因此,在工作中,我以课题研究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研究生阶段学到的心理学研究方法,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我先后主持省、市级课题6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市级课题和子课题10项,积极撰写课题论文十多篇。通过这些课题研究,我专业成长迅速,也在心里默默地把“科研型心理教师”作为自己专业风格的追求目标。本文就想分享我对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的认识与感悟,以供同行参考。
一、关于开展心理课题研究的几点认识
认知行为疗法有一个基本的理论观点,就是认知会影响行为。具体到课题研究,我们对开展课题研究的认识,也会影响到我们行动的积极性。有的心理教师可能会认为,做课题很困难,所以他们不敢做课题。有的心理教师则认为做课题很形式,所以他们不屑做课题。作为一名高中的心理教师,我对做课题有几个基本的认识,这些认识一直支撑着我积极地投身到心理课题研究中,具体如下。
(一)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目前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传递知识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承担多重角色,不仅包括教学者、教育者和管理者的传统角色,还需要承担起研究者的角色。2012年,教育部研究制定并印发了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在专业标准中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要“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1]心理教师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需要承担研究者的角色,培养研究能力。而我们知道,研究能力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开展课题研究,所以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不同于心理学家开展心理科学研究。心理科学家做的课题研究,更多是研究“顶天”的事情,是需要探索和发现新的理论和方法。但是,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更多是研究“立地”的事情,更多是在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探究解决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方式,以达到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目的。
(二)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发挥专业优势的重要体现
中小学心理教师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做的很多心理辅导的工作需要遵循保密原则,不能让其他学科的老师知道。因此在学校里,不少心理教师会被其他学科老师刻板地认为是很清闲的,占着学校最好最大的办公室,每天不需要批改作业。长此以往,心理教师如果不在学校做些什么,证明自己专业能力的话,那么他们很可能会被边缘化,成为学校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们可能会填补空缺学科教师的位置,也可能去做班主任,或者去做教辅打杂人员。但是,中小学心理教师可以通过课题研究,以课题成果的物化形式(包括课题论文、心理辅导个案集、心理校本课程等),让学校领导和学科教师更具体地知道,心理教师所做的大量幕后专业性的工作。
不仅如此,中小学心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是有专业优势的。因为在职前的专业学习阶段,在课程设置上面有很多开展课题研究需要的专业课程,既有心理学的理论课程,也有像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这些研究工具类的课程。中小学心理教师,要积极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的实际行动,充分运用好这些体现专业优势的理论和工具课程,将可能的专业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专业优势。
(三)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心理教師专业成长的途径包括自我学习、参加培训、开展课题研究、组建学习共同体等形式[2-3]。其中开展课题研究,是心理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什么呢?我们知道,课题研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系统工作。每一个课题研究,需要大致经历申报、开题、中期汇报、结题等过程。这一过程少则半年一年,多则四、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课题组成员要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围绕主题多次阅读文献、调查研究、行动干预、效果评估,总结提升。同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当课题研究出现困难的时候还需要专家指导,这些都是在实践中促进心理教师专业成长的好机会。
二、我的心理课题研究的实践历程
(一)校内心理教师研究共同体阶段
刚毕业进入工作单位的我,就非常幸运,深深地感觉到学校课题研究的氛围,当时领导非常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有校级课题的研究平台。校级课题类似于小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初入学校的我,就非常有课题研究的热情,考虑到学校是艺术特色学校,所以我将课题研究的对象锁定在艺术生。另外,自己一直认为,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多根源在家长,于是,当时的我就申报了一个课题——“高中艺术生父母教养方式、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由于我的课题研究很有专业特色和优势,所以顺利立项。这个课题的主要成员,还有学校的另外两个心理教师,我们三个人组成校内心理教师研究共同体,按照研究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课题研究。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让我高兴的是,经过学校科研小组的评定,最终我主持的第一个校级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优秀等级。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开展课题研究的信心,以后每年我都会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成研究主题,通过校级课题进行申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三个心理教师的工作更加有默契,专业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另外,年年的教研奖励,我们三个心理教师在全校都是名列前茅。
(二)校内跨学科教师研究共同体阶段
通过三年校级课题研究的积累,我课题研究的效能感增加了不少。慢慢我开始尝试着申报更高级别的课题。2013年,当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规划项目申报通知下发到学校的时候,我想挑战自己申报一下。因为据我了解,对于中小学老师而言,申报这个项目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填写申报书之前,我经过了一番深入思考,同时也与其他两位心理教师多次进行沟通,最后形成课题申报的思路。具体说来,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结合起来,组建跨学科的研究团队,让更多人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总的申报课题思路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填写申报书。这个申报书的填写,也着实花费了我不少心血,从查阅文献,到撰写初稿,再到七八遍的修改稿,最终形成定稿。当我上交了申报材料如释重负时,也升起来一丝期待。非常幸运,我申报的这个课题成功立项,并获得了1万元课题经费。这是我获得的第一个有经费的课题,心里非常兴奋。兴奋过后,我开始带着包括高校专家、教研室领导、社团指导老师、心理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开展课题研究。最终以两年的时间,我们的研究共同体团队顺利通过结题答辩,完成课题研究,5篇课题论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发表。
(三)校内师生研究共同体阶段
在指导学生心理社团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心理问题感兴趣,想主动探究一下。还有一部分非心理社团的学生,因为他们每年要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在选题的时候,部分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会主动找到我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这些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探究热情,让我萌生了建立师生研究共同体的想法。我觉得,带着学生进行心理问题的探究,既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从中学到一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又可以让他们初步感受到团队完成任务的乐趣。比如,有一个心理社团的学生,偶然上网时发现,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等纷纷掀起“撑同志反歧视”的呼吁活动,这个学生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想了解当前高中生对同性恋态度是怎样的,于是找到我进行指导。在我的指导下,他们积极地完成了资料收集、问卷设计和分发、结果统计、报告撰写等研究工作。看到他们如此投入,我邀请他们在心协活动中将研究结果汇报出来,他们欣然同意,认真准备ppt,不仅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还科普了“同性恋”和“同性依恋”的概念,呼吁大家如果遇到同性恋,需要对他们有更加包容的态度,他们的这次汇报展示成功吸引了将近80名学生参加,团体心理活动室被挤得满满的。
(四)校际心理教师研究共同体阶段
通过开展心理课题研究,我很快在江门市区中小学心理教师队伍中崭露头角。2013年,我被推荐为江门市区中小学心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队长,组建市区心理教师成长共同体。在心理教师成长共同体中,市区的心理教师抱团取暖、分享智慧、共同成长。我又开始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校际心理教师专业成长。通过平时共同体学习活动的观察与了解,我邀请一批骨干的心理教师加入研究团队。2013年,我们以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为契机,申报了“新形势下学校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并成功立项。我们组建了以江门市教育局心理干事为领导、江门市区学习共同体部分骨干心理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团队,紧紧围绕着中小学生命教育实践主题开展研究。具体说来,我们在阅读了大量国内生命教育的文献资料基础上,设计了“江门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开展了调查研究,并且从生命与自我、生命与他人、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然四个方面收集整理教育课例、活动方案、教学资源,编写《中小学生命教育手册》。经过两年的研究,该课题顺利结题并获评优秀课题,课题成果获得江门市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心理课题研究促进专业成长的感悟
通过心理课题研究,我的专业成长整体来说还是比较迅速的。在心理课题研究中,我将可能的专业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专业优势,得到校内教师和校外同行的认可,自己在专业成长中也链接到更多的资源,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也不再那么孤单。我从中也收获了一些感悟,具体如下:
(一)以课题研究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以课题研究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可以促进心理教师广泛阅读,因为课题研究需要我们了解前人已经研究了什么,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第二,可以督促心理教师创新实践的做法,因为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需要有创新性。第三,可以让心理教师及时地总结实践经验做法。正是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我阅读了不少心理学的相关书籍,也在实践中去做一些创新性的尝试,然后及时地将这些做法整理成课题论文发表。近年来,我的多篇课题论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心理》等杂志发表。
(二)课题研究需要向高手学习
课题研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新手,可能有畏难情绪,这个可以理解。但是,也有“捷径”可走,那就是向高手学习。这里的高手,可以是自己的导师、 身边的同事、同行、同学,也可以是高质量的期刊、学位论文。当然,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做中学,可以先加入某个课题组或者某个名师工作室,争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整个课题研究过程,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怎样做课题研究,积累研究的经验。当积累到一定阶段,我们就可以尝试自己做课题的主持人,带领研究团队。
(三)课题研究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俗話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心理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也需要在申报之前做好一些准备工作,而不是等到申报课题的时候才慌忙开始。具体来说,需要提前做好如下准备:第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准备,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离不开理论依据,也离不开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我们工作以后,对大学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可能长期没有直接用到,就会略显生疏,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拿出来翻看一下。第二,关注各类课题申报大致时间,提前构思。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基本上每年下发通知的时间都是差不多的,比如江门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每年上半年的三月份左右发放通知,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是年底发通知。我们可以根据往年的申报要求提前做好准备。第三,有一些前期初步的实践探索作为基础。因为课题研究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完成,在课题申报时会有前期研究基础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提前准备,做一些初步的实践探索。
(四)课题研究需要建立研究共同体
要想做好课题研究,仅凭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建立研究共同体,发挥集体的智慧。因为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支持的力量才能保证顺利完成。首先,课题研究需要得到领导的支持,包括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因此要将他们纳入研究共同体之中。其次,课题研究需要得到专家的理论支持,因此也需要将他们纳入研究共同体之中。然后,还需要得到同事的支持,这里的同事,既包括心理教师,也包括对心理课题感兴趣的其他学科的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只有形成“领导支持、专家指导、教师参与”的局面,才更可能收获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教师[2012]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Z].
[2]牟军,郑延菊,朱声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初探[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70-71.
[3]杨红梅. 构建校际学习共同体 促进学校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以上海市静安区为例[J]. 思想理论教育,2013(1):75-78.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培英高级中学,江门,52900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