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刍议

    柳思杨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更为便捷地学习理论知识。以此,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提高学生记笔记的效率,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突破学生学习难点,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思维导图;物理教学;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

    引言:物理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课程,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课程之一。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的应用解析

    1.思维导图是以概念建设为核心

    通过确定一个概念,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思维的发散和知识的扩充。相比于传统的教学,现代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它倡导的是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学侧重的是教师点拨和学生理解运用,实际上强调的就是教师要鼓励和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因此,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显得尤为重。

    2.思维导图能够明确学习计划

    在学习每一门课程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计划,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教学,通过改变教学形式来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你需要确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并在计划的指引下有条理,有目的性的学习。而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和学生明确计划,将所有的问题整理并做出系统性的对应,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二、利用思维导图,提高笔记效率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记笔记。例如:教师在教学“空间和时间”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笔记。如,学生可以将参考系的四个特性分成不同的层次记录为:标准性(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但应以观察、简洁为原则),统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应选同一参考系),差异性(同一运动选择不同参考系,观察结果一般不同)。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需要辨析物理知识的逻辑层次,以此才能整理清晰物理知识的难点、重点等内容,为复习做准备。

    (二)对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强调性知识需要着重记录。

    三、融入思维导图,理解物理知识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融入思维导图的形式教导学生,让学生更为形象地理解物理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超重与失重”的过程中,可以将其理论知识融入思维导图之中,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学生在观看教师制作的“超重与失重”的思维导图时,还可以更為形象地认识到“当物体向下的加速度a=g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将等于零,这种状态称为完全失重现象。”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教育学生理解“超重与失重”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思考“人下蹲是怎样的过程?是否经历了超重与失重?”的问题。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可以认识到“人下蹲的过程,是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速度会增加,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此时处于失重的状态;蹲下后最终速度变为零,因此还有一个向下减速的过程,加速度向上,此时处于超重的状态。”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导学生,有助于学生更为形象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思维。

    四、构建思维导图,总结知识内容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构建思维导图,将各章节的要点与重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总结物理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牛顿第三运动定律”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内容与联系清晰展现,发展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观看教师制作的思维导图,还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牛顿的第一运动定律明确了力的概念,阐述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牛顿的第二运动定律揭示了力是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了力、质量、加速度的定量关系。牛顿的第三运动定律阐释了物体间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明确了相互作用力的关系。”从而能够理解牛顿定律本质,将牛顿定律科学联系,增强对牛顿定律的应用能力。教师在物理知识的总结中构建思维导图,能够展现各类的物理知识的共性,让学生认识到高中物理知识的共同点,不仅能够培养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还能够发展学生的物理素养。

    五、使用思维导图,突破学习难点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教导学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过程中,常常无法将圆周运动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从而限制了学习的进程。以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先展示汽车在拐弯时侧翻的视频,再让学生探究“转弯处的向心力来源?汽车在转弯时为什么会发生侧翻现象?”等问题。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问题分解并融合圆周运动的知识解析以上问题。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认知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后,以此自主探究能够得出“火车过弯道、汽车过拱形桥、汽车过凹型桥、游乐场的摩天轮皆存在圆周运动”的结论。学生理解了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的含义后,有助于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析生活事物的能力,塑造物理学习的探究能力,发展物理的核心素养。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学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能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强化物理学习的思维与意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与兴趣,提高学习的成绩。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导学生,符合现阶段教学的需求,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金惠吉.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探讨[J].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9):79-80.

    [2]谷海跃. 利用思维可视化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J]. 物理之友,2019,35(09):25-27.

    [3]胡亚峰. 教育信息化在高中物理教学方面的应用概述[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