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雪
【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抑郁症患者资料,随机抽取其中96例,以盲选法分为参照组(n=48)、实验组(n=48),分别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结果 对比两组HAMD评分,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两组WHOQL-BREF评分,实验组各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实施疾病治疗期间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心理状态的改善的效果非常理想,同时可以提升患者对于生活的各项认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6..02
抑郁症现阶段被纳入至精神疾病的范畴,患者在疾病阶段产生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以及悲观等不良情绪,日常生活缺乏主动性,饮食和睡眠均较长,如病情严重,则会出现自杀的倾向和行为。抑郁症患者大部分引起原因为社会心理,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适时的心理干预非常关键,通过心理护理各项措施,转变传统被动模式,为患者提供积极主动的护理,利用心理学理论,掌握疾病出现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疏导,对患者心理状态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对于疾病的治疗起到积极作用[1]。本文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抑郁症患者资料,随机抽取其中96例,以盲选法分为参照组(n=48)、实验组(n=48),参照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例、22例,年龄区间在23~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47±12.15)岁,病程时间6个月~6年,平均病程时间(3.75±2.16)年;实验组中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7例、21例,年龄区间在22~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16±13.21)岁,病程时间4个月~6年,平均病程时间(3.54±2.35)年。实验人员均自愿参与实验,经过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排除语言障碍、原发性抑郁症患者。对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指标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疾病基础护理,入院后对患者情况进行评估,监督患者的饮食和睡眠,对于情绪波动较大患者进行耐心探讨,并详细讲解药物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对于严重抑郁症患者则需要加强巡逻。
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①患者与护理人员进行第一次接触时需对心理和行为进行评估,并且主动热情,抑郁症患者缺乏自主语言意识,生活方面也较为被动,需消除环境因素对其造成的陌生感和孤独感,将病房进行温馨的布置,给予患者充足的安全感,同时沟通中耐心聆听,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提升治疗的依从率。②护理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心理支持,随时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采用随机性教育、计划性教育、书面教育和交谈教育结合的方式,详细普及疾病知识,介绍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保持适宜的期望值。③如患者疾病情况严重,并存自杀倾向,需要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毫无保留的与患者讨论问题的严重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同时为患者安排单人病房,对室内各项设施进行安全处理,不可摆放一些尖利物体,保持室内光线明亮,叮嘱看护加大看护力度,防止出现自杀的行为[2]。④充分发挥家属的协助作用,鼓励家属以及单位同事进行医院访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给予患者未被社会抛弃的意识,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3]。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心理状况,评估使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该量表共包含17个项目,其中分数在7分以下表示心里状态正常,8~17分表示可能抑郁,18~24分表示肯定抑郁,超过24分表示严重抑郁。
②分析两组生活质量,评估使用WHOQL-BREF(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包括生理、社会关系、环境、心理4个方面,每项满分20,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檢验,计数资料采用x2表示,P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HAMD评分
对比两组HAMD评分,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1。
2.2 分析两组WHOQL-BREF评分
对比两组WHOQL-BREF评分,实验组各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 论
抑郁症在临床中被称为是抑郁障碍,患者情绪低落甚至悲痛欲绝,出现厌世情绪,严重时可存在自杀企图,治疗依从率较低。对于该疾病,及时科学的治疗非常关键,可以将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转变错误行为,但是作为一种心理方面的疾病,药物可以对神经进行调节,但是对于一些心理则无法进行转变,患者在治疗中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同时治疗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因此进行适时的心理干预对疾病起到积极作用。
上表1-2分析:对比两组HAMD评分,治疗前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对比两组WHOQL-BREF评分,实验组各个项目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究其原因: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在患者进入医院时对其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工作,耐心、热情的接待患者,帮助患者尽快进入熟悉住院环境,同时将病房进行布置也可以消除其对环境的陌生感,使其可以感受到充分的关注,拉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的距离,便于后续的治疗;为患者提供科学的心理干预,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制定科学的引导措施,使其可以树立正确的治疗观,抒发心中的苦闷,缓解不良情绪,对于该病存在疑问的患者耐心进行疾病知识的讲解和普及,对于存在自杀倾向的患者,通过正性心理干预使其可以树立更加积极的生活观,可以正确深入的了解疾病,并且正确认识疾病,以正视自身疾病,配合治疗;对存在自杀倾向的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在病房内不可放置一些尖利物品,关注细节方面的操作,加强对该类型患者的防护力度,增加日常巡逻次数,保证治疗中患者的安全,同时对于该类型患者可注意日常访视的干预,鼓励这部分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使其可以逐渐融入至日常生活中,不再感觉到孤立,以缓解情绪;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认知干预以及家庭干预,可以建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增加治疗的信心,以促进疾病的康复,并且重点对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干预,以提升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性。
综上可见,抑郁症患者实施疾病治疗期间配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于心理状态的改善的效果非常理想,同时可以提升患者对于生活的各项认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 程晓霞.共情技术对抑郁症患者改善情绪和满意度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8):1332-1333.
[2] 谢璧霞,刘仲梅,陈少英.小组心理护理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6):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