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杜勇 陈建英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MPAcc)招生规模急剧扩大,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仍然遵循的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高校自身转型发展的要求。鉴于此,文章针对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情景式教学模式引入教学,并对情景教学法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MPAcc)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情景教学;培养模式;专业研究生;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 F230;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5812(2019)20-0114-03

    一、当前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鉴于硕士研究生特别是经济管理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大部分进入应用领域从事管理实务工作,教育部陆续出台一系列旨在提倡高等院校大力开发应用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资源和完善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各个高等院校逐渐压缩原有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扩大应用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导致各个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人数急剧上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到2013年五年间,我国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平均增长率达到33%,到2015年我国专业学位硕士与学术型硕士比例达到1︰1。以北京地区为例,根据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有25万人报考北京地区硕士招生单位。从报考专业分布来看,经济管理类专业最受青睐,其中居首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有14 636人报考,第2至第6名依次是法律硕士(非法学)、会计、公共管理、金融学等专业,这其中大部分都是经济管理类的专业硕士。然而,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数急剧上涨的同时,大多数高等院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仍然遵循的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仍然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并没有针对应用型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开发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体系。现有的关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分析,更多停留在探讨层面,没有考虑到管理类研究生课程内容的特点,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块开发与设计,特别是缺乏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体验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应用和操作技巧,显然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对此,本文进行具体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许多高校将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内容和主要应用领域;培养具有较强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尽管这一目标中指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如何培養这些能力、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种能力的提升并没有明确,目前的教学目标往往将管理理论课程教学目标与实践教学目标相混合,并没有将实践教学目标单独分离出来进行强调,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更缺乏以实践教学目标为教学导向的教学体系,这违背了管理的实践性特征,显然难以达到真正培养能力型管理人才的目的。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经济管理类大多数课程涉及企业管理运营的实务流程,由于缺乏现实企业的实务操作情景,大多数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偏向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实务讲解,尽管有些课程组织了企业实际案例讨论,但也停留于书面的静态场景分析,没有体现现实企业的动态运营流程,更没有考虑到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由于严重缺乏实务现场的动态视频资料,使得学生普遍缺乏感性认识,很多知识的理解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深入了解和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这显然不利于学生步入社会、承担实务工作。

    (三)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过于陈旧。现行的经济管理课程教学中尽管有要求配备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但很多教师将其等同于实验教学,通常以上机操作代替实践活动环节,而上机操作实际上是将原有纸上做的分析判断过程用计算机软件(更多是EXCEL中的函数和公式)来运行,这样的实践教学课程实质上变为了EXCEL的使用培训,完全无法实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标。在考核环节,目前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毕业实习、学年实习、模拟实验、社会调研、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多个方面,而现在是把实习代替了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尽管也要撰写毕业论文,但也很少与实践结合起来,最终对学生实践环节的考核也通常就是以实习单位的主观评价为依据,难以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

    (四)实践教学师资薄弱。当前我国高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等院校毕业生,他们尽管可能学历较高,但由于缺乏实务工作经验,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因此,为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提供大量的理论结合实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实践型管理人才,加快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并开展实验课程,以完善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培养出高质量、符合社会需要的管理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面高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二、情景式教学模式在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情景教学法,即融合翻转课堂、动态视频、模拟沙盘、实践实习等环节于一体的旨在创造实务情景、对学生进行体验式教学的方法,将其应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之中,开发适应翻转课堂教学的教学体系,期望解决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节,无法理论联系实际、缺乏身临其境的体验式学习以及对理论学习产生厌倦抵触情绪等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情景式教学模式在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意义。情景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情景式教学模式的构建能够增强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是一个理论较深、实践操作较强的专业,情景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正是顺应了这一特点,使得经济管理课程的教学实验在于通过模拟企业管理活动的过程和观察实际管理活动来凸显管理知识,了解管理理论的具体运用,体会管理知识的作用,同时,情景教学实验也为学生提供了参与财务管理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到企业管理活动规律,促使学生运用管理理论知识完成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活动。这样既能够解决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问题,又能让他们身临其境的体验式学习以及培养他们对理论学习的积极性。根据经济管理专业培养计划中关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应该做到“通过多种群体演练模拟实验系统,对学生进行专业对口岗位培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与团队精神”,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条件,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仿真实验,理解和掌握企业管理的业务流程、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情景式教学模式在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培养中的特征。

    1.实现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强调要转变教育观念和思想,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由专业对口教育向基本素质教育、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由注重共性教育向强调个性教育、由重视理论的系统性向倡导应用的综合性转变。

    2.优化整合了现有实践教学体系。以创新实践为导向,系统全面地设计实践教学的计划、方案、实务教材、实例、模拟教学模式、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尤其是实践型系列实验教材的建设方面,通过企业现场调研或企业课题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现状,组织有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财务管理实验教材、教学案例库,以改变现有教材脱离实际、缺乏特色的弊病。

    3.教学方法强调了仿真性和互动性。实验教学体系中穿插运用案例和模拟教学方法,既注重了财务管理措施的本土文化背景,又能兼顾财务管理技术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可能的教学资源、改善情景模拟教学的效果,强调了教学过程的仿真性。同时,从实验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通过“知识的掌握→基本实验能力的形成→创新精神的培养”来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际的过渡,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的协调发展,强调了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

    4.与实际需要紧密结合。在实验教学环境下可以模拟企业的各种管理实务,使学生在模拟现场的企业管理工作中充当某一角色,从而可以获得实际参与感,使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专业基本技能得以全面的检验和运用,提高实践运用的能力和素质。现代化企业管理人才必须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能力;既会思考,又会操作,这样才能适应市场需要。构建基于任务驱动型的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最终为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具有扎实的企业管理理论基础,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强有力保证。

    三、构建情景式教学模式的目标与具体措施

    构建情景式教学模式的总体目标在于:以经济管理类专业硕士研究生为培养对象,探索一套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情景式教学模式。其预期的具体目标包括:开发和录制适合经管类专业课程的动态视频资料;开发和制作适合经管类专业课程的模拟实习沙盘;建立理论与实践交替的长期互动式学习实践模式;开发实务导师和校内导师深度融合的联合培养新模式。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标,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措施:

    (一)开发和录制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开发和录制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的主要措施包括:(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以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导学案”文本为指导,把“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作为一种“新概念”教材的引入,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重构课堂。借助学案和微视频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探索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培养,使教学过程得到保证,最大程度地优化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积极探索运用导学案教学与微视频的整合模式,对翻转课堂视域下的导学案进行重新设计与研究,包括导学案的编制、实施策略以及导学效果的反馈(包括课前、课堂以及课后的反馈)等环节。(3)探索研究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进行微视频学习时(包括课前、课堂以及课后),如何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学习相关内容。

    (二)引导和鼓励教师多开发案例。引导和鼓励教师多开发案例的主要措施包括:(1)通过设立专门的专业研究生案例库建设项目资助和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案例的开发,引导和资助教师参加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指委组织的优秀教学案例、优秀学位论文等评比活动,将案例开发和获奖情况与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审挂钩。(2)充分利用包括MPAcc、MBA在内的企业兼职导师的资源,鼓励校内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导师交流沟通,将自身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总结成案例或学生的论文素材,根据现实问题去开发案例和指导学生提高案例研究水平。(3)利用在职学生到其所在企业现场对现实场景和操作流程进行实拍和录制,形成微视频,用于课堂教学的视频资料。

    (三)实现实践实习过程全方位监控。实现实践实习过程全方位监控的主要措施包括:(1)聘請校外导师以及学生家长参与监督和管理学生实践实习过程,并要求实习单位详细记录学生实习期间的详细情况,严格按照正式员工的规章制度管理学生,常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和解决好出现的问题。(2)要求学生每天通过微信或QQ向专业硕士培养中心或班主任报告自己的实习体会,及时反馈成绩与不足,将学生的报告内容及实习情况与奖学金评定和推优挂钩,同时也作为毕业意向单位的选人参考。

    (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研究生案例大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研究生案例大赛的主要措施包括:(1)加大对学生案例大赛的宣传力度,通过微信平台、QQ和网站等各种途径及时公告赛事信息,将学生参赛情况以及获奖情况与年度奖学金和毕业单位推荐意见挂钩,充分调动学生参赛的热情和积极性。(2)为每个参赛队伍配备经验丰富的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辅导学生的案例选择、竞赛准备以及参赛汇报等事宜,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专业研究生案例大赛。

    (五)提高校内外导师之间的协同性

    提高高校内外导师之间的协同性的主要措施包括:(1)请进来——多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家等给研究生做讲座、举办座谈会、介绍实务经验,提出现实工作中碰到的有意义的问题,使得校内导师更多地了解到实务,更好地根据实务选择研究方向。(2)走出去——定期选派一批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在工作实际中体会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请校外导师帮助选派教师解决现实工作的问题,加强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

    四、结语

    本文首先指出了当前管理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过于陈旧、实践教学师资薄弱等问题,然后分析情景式教学模式具有实现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优化整合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强调仿真性和互动性、紧密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等特征,并提出了通过开发和录制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引导和鼓励教师多开发案例、实现实践实习过程全方位监控、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专业研究生案例大赛、提高校内外导师之间的协同性等途径构建情景教学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芳,钟纯.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案例库建设和案例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3).

    [2] 贾正传,贾玉嘉.MTI专业课程案例库建设和应用系统模式探讨[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6).

    [3]曹毅.唯美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J].新课程(综合版),2016,(05).

    [4]何颖.基于CDIO理念的“管理沟通”课堂情景式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6,(06).

    [5]陈凌芸.情景教学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9).

    [6]崔玉卫.财务管理专业多元化平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三江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