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坚守,倾力打造学校特色课程

    王福平 孙丽丽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该以怎样的形态出现,怎样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如何实施效果更好?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小学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课程化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思路。本文阐述了该课程实施的背景、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的实施与管理、课程的评价实操等环节的经验和做法,以期给各学校高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以借鉴。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五个一”课程体系;办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7-0061-0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下简称《纲要》)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1],是改进德育工作的需要,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其实施的过程贯穿于德育实施过程和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因此需要学校进行立体化的整体设计。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小学最早在1999年开始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知心老师信箱”这种一对一的书信交流活动开始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随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推进,学校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教师的资源优势,于2004年开始打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学校以心理课为载体,经过不断完善,创办《心理健康导报》,开辟“导行语”栏目,并先后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治疗室。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形成了比较科学、系统的“五个一”教育模式,即一课、一箱、一语、一报、一室。2014年,学校进行了新的十年规划,确定了“实施阳光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新目标,提出了“ 以德立校,阳光育人”的核心办学理念,努力打造“和谐、健康、积极、奋进”的阳光精神文化,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文化建设、课程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此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小组,在反思以往课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拓展,建构了新的课程实施体系。

    一、课程的目标及内容体系

    学校依据《纲要》,组织研发了滨城区第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以“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自我管理、快乐生活”四个板块来呈现,覆盖了学习辅导、人际交往辅导、人格辅导、情绪情感训练、意志力培养、耐挫力培养、青春期辅导等各个方面,其中尤为重视学会学习、学会交往辅导。低、中、高三段,四个板块的内容反复出现,呈螺旋式上升。

    (一)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具体目标: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走出心理困境,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阶段目标:

    小学低年级(一至二年级):帮助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小学中年级(三至四年级):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小学高年级(五至六年级):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掌握调整学习心态的方法,认识情绪的重要性并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对毕业和升学持进取的态度;培养集体意识,在班级活动中,善于与同学交往,培养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品格,提升自主自动参与活动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1.低段课程内容

    第一板块:学会学习

    (1)适应小学生活;(2)智能训练;(3)学习方法辅导。

    第二板块:学会交往

    (1)我有好朋友;(2)我与老师;(3)感谢爸爸妈妈。

    2.中段课程内容

    第一板块:学会学习

    (1)學习习惯辅导;(2)学习方法辅导;(3)智能训练。

    第二板块:学会交往

    (1)与同学相处;(2)和老师交朋友;(3)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第三板块:快乐生活

    (1)心灵成长;(2)认识自我;(3)增强自信。

    3.高段课程内容

    第一板块:学会交往

    (1)学习人际交往;(2)与他人合作;(3)学会和父母沟通。

    第二板块:学会自我管理

    (1)认识和管理时间;(2)认识生命的价值;(3)学习情绪管理。

    第三板块:快乐生活

    (1)我长大了(青春期心理辅导);(2)人生规划;(3)意志力辅导。

    二、课程的实施体系

    (一)“五个一”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学校形成了“五个一”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课”,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简称“心育活动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板块。每周一节,由专职教师任教,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如低年段心理活动课“注意力的提升”,就是针对一、二年级学生课堂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开设的。

    “一语”指校园“导行语”,是具有积极心理暗示作用、指导学生行动的一句话。如“今天你微笑了吗”“今天你赞扬过你的同学吗”等。由心理老师设计,张贴在校门口一块醒目的宣传牌上,后改为学校电子大屏幕每天滚动播出,每周更换一次。以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

    “一报”指《阳光导报》,是一份由心理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编辑的校内小报,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和部分学生来信回复,以及能愉悦学生身心的幽默故事和笑话。

    “一箱”指“知心老师信箱”,学生以网名或虚拟名的方式把自己一些想要说但又不便面谈的心里话发给心理老师寻求帮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教师收到邮件,给予耐心的解答。学校建立了学生心理邮箱管理制度,每一位心理教师认真对待学生的邮件,做到有件必回。

    “一室”指“阳光谈心室”,每周三、五下午为学生开放。服务形式主要是个别学生的面谈。后增设了两室——“阳光心灵放松室”“阳光团体活动室”,是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专用场所。

    这样的设计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立体化实施,从多个层面入手,兼顾群体和个体,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二)教材研发

    学校组织专门小组,在充分解读《纲要》的基础上,研制了《滨城区第六小学校本课程心理健康课程实施纲要》《滨城区第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为指导教师上好心育课,学校研发了心育活动课配套教材。整套教材一到六年级每学年一册,共五大主题、六个单元,设计了包括学会沟通、自信成长、自我意识、同伴交往、学会感恩等活动板块,每个年级之间内容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每节课后都有学生分享环节,体现了心育课程的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

    低年级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适应小学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意识,在团体中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教材设计了小学生适应训练和学习能力训练两大模块,如“我自豪,我是小学生”“说说我的学校”“我爱我的班级”“我有新朋友啦”“练练我的小眼睛”“练练我的小耳朵”“小手举起来”等提升注意力品质的行为训练等。

    中年级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在学习和生活中体验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教材设计了“感受成长的快乐”“了解什么是感恩”“自信加油站”“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四个模块。

    高年级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形成开朗、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培养面临毕业升学的积极进取的态度。教材设计了大量的团体合作活动,如团体合作、人际沟通、寻找成长轨迹,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团体协作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技巧。六年级下学期还特别设计了“时间管理”“自我价值的探索”“人生规划”模块,旨在为学生升入初中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融入了大量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启迪心灵的故事,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惑时,可以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

    为了使教师能更好地使用这套教材,学校还组织编写了心育课教师用书。

    (三)心育课教学模式探究

    心育课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板块,学校已经开设了近十年,在课堂结构、操作策略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

    1.课前“望闻问切”

    摸清底细。摸清学生的底细是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学校要求心育课教师必须在开学前两周,通过班主任和家长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智力状况、人格特点、家庭状况、在校表现等。

    先行接触 。在每一个专题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都要跟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了解学生对该专题的看法,尝试建立初步的良好关系,以提高教学效果。如“消除月经初潮时的紧张心理”一课,上课前教师先调查了解了班级中来“初潮”的人数和当时的心理状态等,据此来设计教学。

    2.课上“精准施策”

    (1)导课实施“二妙法”

    游戏法。通过唱唱跳跳等游戏活动开始一堂课,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座位的安排上,可考虑将桌椅摆放成圆形,使每个学生都能面对面平等交往。

    开门见山法。以生动有趣、简洁有力的话作开场白,说明课程的目的和教学活动的大致安排,解除学生的困惑,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过程运用“三策略”

    运用唤醒学生内心体验的语言。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是提升心理课效果的核心技能。心育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唤醒学生体验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如“你是说……”“你觉得……”等,引导学生思考并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促进团体内开放性的沟通。

    适时表达尊重和理解。心育课教师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倾听,并时时配以点头或者简单的 “我理解你的意思或理解你的心情”,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理解。

    深化点拨,点醒学生。课堂上,有时学生受表达能力的限制,想表达的意思表达不出来,這时教师该适时点拨,如“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不是想表达这样的意思”,启发学生思考。

    (3)课程结束“两层次”

    回顾与总结。师生共同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分享、交流、感受。

    计划与展望。师生共同探讨今后应该做些什么,对未来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打算,以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目标和具体行动。

    (4)课程实施“三原则 ”

    全体性。活动的设计和活动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2],鼓励全体学生参与,避免仅部分学生唱主角,冷落了大多数学生。

    主体性。教师要把学生摆在活动的主体地位,当学生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时,学生在活动中才能积极主动,课堂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活动性。心理课不同于纯知识传授的课型,而是以活动、游戏为载体,将知识、道理融于活动之中[3],以活动促体验。

    三、构建“阳光课堂”,实现全学科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绝不只是心理教师、班主任的事,必须与学科课堂教学相结合,打造“阳光课堂”。2016年,学校着手研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构建“阳光课堂”,实现全学科渗透心育。

    “阳光课堂”是学校在“以德立校,阳光育人”办学理念指导下提出的理想课堂模式。它以“和谐、健康、积极、奋进”的阳光文化精神为核心,是关注师生态度、情绪、精神风貌、身心健康的绿色生态课堂。“阳光课堂”包括七大要素:课堂氛围、课堂文化、课堂任务、课堂节奏、人际关系、课堂心态、课堂精神。“阳光课堂”主要强调的是一种课堂文化色调,它既是一种态度、一种情绪状态、一种精神风貌,更是一种文化氛围、一种行为规范、一种实践模型。其主要特征如下。

    (1)课堂目标富有挑战性,课堂内容富有情趣,课堂容量适度加大,课堂节奏紧凑高效,课堂格调明朗高雅,有益于师生身心健康。

    (2)课堂人际关系民主平等、和谐融洽,课堂沟通便捷顺畅,课堂合作互惠高效。

    (3)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师生情绪饱满,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潜能,全员参与,互动合作,积极竞争。

    (4)课堂精神奋发向上,师生乐于应对课堂挑战,敢于直面挫折,勇于争先超越,能不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阳光课堂”打造过程中,班主任们首先组织学生共同制定了“阳光课堂呼号”和“阳光课堂班级公约”,熟读成诵,在全校进行现场展示,增强课堂文化的认同感和班级凝聚力、班级荣誉感。其次,组织每个学科组设计“学科阳光课堂”教学目标,研制“学科阳光课堂”实施流程、激励方式。再次,各学科积极开展“阳光课堂放大镜活动”,每堂课都重点表扬一位在纪律、卫生、学习、道德品质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树立正面典型,纠正不良表现。最后,组织实施“心桥行动”,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与学生和家长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听取学生及家长的意见,积极改进课堂教学。

    2016年,“阳光课堂”构建进入攻坚阶段,为了改造课堂文化生态,学校又组织各学科教师开始了“改革课堂起立仪式、创建班级特色呼号”的探索。

    在“阳光课堂”打造的过程中,学校注意将学科教学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科教学,最终实现二者的高度融合。

    四、开展教师团队辅导,开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途径

    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充分参与、积极开放的态度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取得理想效果的保证。近几年,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师团体心理辅导,以案例讲解、互动游戏的形式,帮助教师调适情绪,化解烦恼,焕发激情,鼓舞干劲。如学校专职心理教师组织的团体辅导课程“大家一起来”“我和你一起舞动”“沙盘游戏中的成长”等,深受教师们欢迎。学校充分利用校本资源,邀请本市、区著名的心理专家进校园,给全体教师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如“调整心态 ?享受生活”“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等专题讲座。学校每学期至少开展教师团体辅导五次,每个月一次,每学期一个主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心理品质。

    五、開设家长课堂,促进家校共育

    为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学校把家长列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根据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家长需求,开展各种专题培训活动。如面向一年级新生家长的“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如何让您的孩子快速适应小学生活”“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活动;针对中年级学生家长的“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与孩子一同成长”“家庭教育成就孩子健康”“如何培养孩子的价值感”;面向高年级学生家长的“怎样应对孩子青春期的心理行为变化”等。这些培训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为全方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走过了二十几年的历程,二十年坚守,二十年开拓,课程实践结出丰硕成果。目前,学校已成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获得了“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校本课程,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了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感,提升了家庭教育水平。如今,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打造“阳光校园”、实施“阳光教育”的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杨敏毅,鞠瑞利.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6.

    [3]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小学,滨州,256600。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理事单位)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