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孩子哭泣
林红丽
一天,我在体育中心跑步,一个斥责的声音传入耳中:“哭有什么用?哭又不能让你不痛。”循声望去,一位妈妈拉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在跑道上快速地走着,小男孩哽咽着,止不住地哭泣。他膝盖红肿,可能是刚刚摔倒过。这不禁让我想起那天带女儿去社区打预防针时的情景:一个七八岁的女孩抱着爸爸的腿声嘶力竭地哭着。她的妈妈面对着她,一边扭女孩的手一边大声说:“叫你不要哭,哭有什么用呢?”
是啊,哭有什么用呢?哭不能让我们减少疼痛,不能让我们不再委屈,不能让我们不打针。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都是哭是不对的,哭代表软弱、无能、不够自信。除了喜极而泣,哭泣似乎都是和负面词汇捆绑在一起的。就这样,我们慢慢学会了压抑自己的情绪。我们开始觉得哭泣、表达自己的情绪丢脸,没面子。就这样,我们学会了否认自己的情绪,不再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直到后来,我们连自己的真实情绪也觉察不到了。压抑情绪,否认情绪,觉察不到情绪,慢慢地,我们都练出了一身本领:喜怒不形于色,有负面情绪就隐藏起来,即使到了泪点,也要把眼泪憋回去。
可是,哭有用啊。哭是表达和释放情绪的一种方式,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当我们的心情极度悲伤或痛苦时,哭泣可以让我们的情绪得到宣泄。研究发现,人在哭泣时,体内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要比平时多很多。它能让我们宣泄痛苦,恢复平静。哭泣是释放激烈情绪的“安全阀”,如果让沮丧、悲伤、紧张等强烈的情绪长期积压在心中,积累到一定程度,人的心理就会失去平衡,对人的伤害非常大。如果孩子因为慑于家长的权威而不哭,将负面情绪压抑到内心深处,日积月累,會造成更大的伤害。
记得高中有一次遇到了一件事情觉得特别难过,我跑到班主任的办公室,问她:“我可以哭一下吗?”班主任拍了拍我的肩,然后转身关上房门,在旁边陪着我,什么也没说。我就这样酣畅淋漓地哭了一场,哭完了也好了。对于摔倒的小男孩和打针的小女孩来说,哭表示很疼,表示担心害怕,表示需要疼爱。所以,作为家长,要允许孩子哭泣。
首先,要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我们对哭泣的不接纳,其实是对负面情绪的不接纳。面对孩子哭泣,家长应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懂得当负面情绪到来时,伤心和哭泣都是正常的,这样孩子才会接纳自己的情绪,会更乐意表达自己的情绪,会有足够的勇气来应对挑战。另外,在孩子哭泣时,我们应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冷静地去面对孩子。很多家长之所以会难以面对孩子哭泣,是因为自身的情绪还没有处理好。在手忙脚乱中,很有可能把自己不安的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接着,陪伴并安抚孩子。在孩子哭泣时,我们可以抱抱孩子,还可以轻拍或轻轻地抚摸他的背。这些身体上的接触,可以很好地缓解孩子的情绪。此时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责备孩子,因为这对孩子来说是双重打击,不仅不能让他更好地宣泄负面情绪,还会对他造成二次伤害。我慢慢明白高中那次班主任“陪伴”着我哭泣,为什么会让我觉得特别暖心。她的陪伴和接纳让我感受到了莫大的支持和信任,让我知道,遇到任何事情都会有人陪着我,不用害怕。这份爱,让我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生活。
最后,帮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感受。每个孩子哭泣的背后都有一定的原因,家长要找到这些原因,然后去安慰孩子,鼓励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要耐心地倾听,不要作太多的批评。逐渐地,孩子就会懂得运用其他方式来表达情绪、处理问题。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渐增长,哭就不再是他唯一表达情绪的方法。我的女儿还在学步期,走路摔倒了会哭。我通常会马上抱起她,轻拍她的背,去描述她的感受:“摔疼了哦,很难受,哭吧,妈妈在。”她有时候摔倒,虽然不哭,也会伸出小手,告诉我这里或那里疼。我会亲一下她的小手,一只手亲完了,她会把另一只手递过来。两只手亲完了,她好像充电了一般,又开心地跑去玩了。
哭泣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释放情绪的能力,也是一种面对自我的能力。毕竟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谁永远只有正面情绪。只有当所有的情绪都被接纳,被尽情释放,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意和信任,逐渐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才会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各种挑战,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学校,丽水,323000)
编辑/于 洪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