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隐性词汇及显性词汇教学的整合分析
曾心怡 胡安瑾
【摘要】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各项工作已经越来越受到教育部乃至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社会需要全能型人才,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隐性词汇及显性词汇教学有效策略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整合建议,以供教育同行进行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隐性词汇;显性词汇;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曾心怡(1989.07-),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湖南工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胡安瑾,湖南工学院。
一、引言
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过程中也应当注重学生们的词汇积累以及翻译能力的全面提升。在高校现阶段非英语专业英语日常教学过程中,隐性词汇以及显性词汇教学堪称一个核心内容和重难点教学环节,高校教师如何将两者的教学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和有机整合,已然成为新时期高校非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认真探究和仔细分析的重要学术课题。
二、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相关介绍
显性教学,主要是指教学期间让学习者明确的学习内容,而隐性教学则指将意义作为导向展开的教学,教育者无须将所学内容罗列出来,主要是通过交流活动,使学习者潜移默化习得语言技能。对比而言,隐性知识的使用相对简单,可随时应用在交流当中,使得知识处于真实情境内应用优势高于显性知识。然而,语言教学过程,隐性知识学习方面存在较多障碍,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Bialystok认为,学习者习得隐性知识可受到其年龄影响,但是显性知识学习则不受年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学习者实际年龄已经超过语言学习的最佳年龄。
第二,对比于儿童,成年人拥有较强分析能力,其在语言学习过程,不满足于语言的表达方式,还需要掌握句子排列规则。词汇学习方面,成年人自觉性更高,可适应大量的词汇背诵任务。
第三,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过程可获得较多目标语的语言和材料,非母语学习者从周围获得的资料相对较少,甚至相对缺乏,还可能受到第一语言的干扰。因此,其在隐性知识的积累方面缺乏必要条件。
三、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的发展史
显性、隐性学习最初源于心理学,在1967年Reber(心理学家)指出隐性学习主要指学习者以无意识方式从环境当中获取知识。传统的语法翻译方法,即(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此教学方法重视词汇意思、形式等。授课期间,教师主要使用母语讲解,将单词音标、拼写方式、汉语解释等加以明确,并要求学生记忆。这种教学方法过度强调了学生记忆词汇,而忽视了其交际过程对于词汇的运用,导致在教学环节,学生接受(Receptive)和产出(Rroductive)的词汇出现不平衡问题。
Krashen曾提出语言输入假说,即(Input hypothesis),此观点提出,让词汇教学突破显性教学桎梏,转向隐性教学。并且Krashen认为,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属于无意识,主要在于其不知道自身语言获得情况,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信息获取方面,而非词汇。由于知识获得过程会无意识存储在学习者脑海当中。因此,基于此假说,学生无需对词汇进行刻意学习,只需要在学习过程,经历大量的理解性输入,也称“Comprehensible input”,即可获得词汇。
在二十世纪出现的诸多教学方法当中,如听说法、自然法、交际教学法等,也都逐漸和显性教学方法相脱离,将上述内容融入听力教学和阅读教学当中,认为学生词汇获得过程即为习得知识。通过语法翻译对已学的知识有意识记忆。这种习得性知识会培养语言使用者自信心,表达思维和母语人们表达方式更加接近。
四、新时期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显性”词汇教学思路
1.对比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显性词汇学习提高英语语言对比与转换的综合能力。高校学生应充分注重和理解英汉词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不对等、语义语境的不一致以及英汉句法中所存在的不同之处,并且在阅读与翻译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词汇使用方法和技巧,如此能够较为正确地利用所学词汇进行口语翻译以及一些文书、文件材料的基本翻译。
2.对比语篇提高转换能力。通过语篇对比,提高学生转换能力。通过显性词汇教学,高校教师应引导非英语专业学生能了解英语语域的不同以及英汉文体转化过程中的差异,并且需要加强英语语篇连贯与衔接的完整度与准确性,全面注意不同文体在具体的修辞以及结构上所采用不同词汇的具体应用差异。
3.以词汇教学培养交际能力。教师需要通过显性词汇教学全面提升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英语不同领域主流词汇,能够通过文本书写表达和传递个人思想以及文化内涵,并且能够通过词汇学习注重语言规律性的常识和使用方式。
五、解读新时期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隐性”词汇教学实践
1.从学生需求出发。结合当前国内各类专业学术研讨和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校英语教学过程中,初期阶段教师还是应以显性教学模式为主。在词汇教学过程中,当高校学生已经掌握一定词汇量并且具备一定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之后,教师应积极增强各类课外阅读以及词汇深度教学,创造优质的外语学习氛围和不同情境,进而让隐性词汇教学发挥出应有的教学作用。具体来讲,教师在高校英语词汇教学实施全过程中,基于学生的具体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应当有的放矢地展开隐性词汇教学。
举例说明,在日常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一些与英语阅读语篇紧密相联的重点词汇为学生提炼出来,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法,也可以采用主动探究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2.基于语篇丰富教学内容。接下来可以结合语篇具体主题、内容和方向,为学生展开相应的词汇教学,结合学生此前的理解和认知,对语篇中的核心词和关键词加以升华,结合语篇主旨让学生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较为熟练地进行实践应用。英语词汇教学的隐性教学方法和模式有很多,教师完全可接结合各种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让隐性词汇教学变得更加活跃、轻松、趣味十足。
比如,教师组织各类课外英语原版小说、名作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观看各类全英文杂志报纸、科普类文献,也可以组织高校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经典全英文电影,增强词汇量以及英语语感和语言实践水平。
与此同时,高校也应针对自身教学情况全面开展英语国家的文化、政经以及科技等不同专题的英语专业讲座,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能够参与更多的英语实践教学活动,不但全面增强了学生的词汇积累和知识储备,也让隐性词汇教学的教学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面临各种英语问题和英语任务时奠定良好、扎实的基础。
六、新时期“显性”“隐性”词汇教学的完美整合建议
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针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显性、隐性词汇教学整合而言,教师采取科学化的综合式词汇教学堪称一种首选教学方式。由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词汇学习所投入的时间有限,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然会占据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不同单词的理解、背诵和记忆。而显性、隐性完美综合的词汇教学法则能够让教师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在综合性词汇教学过程中有机化运用两种不同教学模式,在开启显性词汇教学模式中全面加强理论教学以及相应的词汇重难点知识细致化教授。而对于学生感兴趣的语篇以及教材内容,教师则可以采用隐性词汇教学,通过各种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的渗透与组织,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一种轻松愉悦且毫无压力的词汇学习氛围中增强英语词汇学习能力,积累更丰富的英语词汇素材以及相关应用技巧方面的各种知识。进而达到不受空间、时间以及其他客观因素限制,进行随时随地的自由化学习。
举例说明,在显性与隐性词汇有效整合,形成综合式词汇教学过程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在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的英语词汇学习兴趣以及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地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渠道进行优化整合。由于当前阶段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大纲以及教材词汇量总体有限,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全面满足非英语专业学生们日常交流与实际的各种需要。笔者建议,在综合式词汇教学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种英语词汇“补偿策略”的学习培养。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显性与隐性教学整合学习过程中通过词汇补偿的各种措施提高个人英语日常交际以及写作水平。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词汇转换策略。在高校英语词汇综合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相应的英语单词近义词以及英语换词的方式进行词汇转换,进而达到不同的语用目的。比如,使用“airball”代替“balloon”、使用“animal”代替“horse”等;
第二方面,词汇回避策略。倘若高校学生在英語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一些词汇障碍,结合此前显性与隐性词汇学习的经验,可以采取回避相关元素,对词汇中包括词形、发音以及语义功能的科学化省略。这种方法通常都是针对所回避词汇具有一定的空间、时间和身份构建功能而言,倘若达到了相应的构建功能,便可以回避相关语义元素;
第三方面,词汇迁移策略。在新时期的英语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高校学生与时俱进的利用母语迁移或者词性创造的学习方法针对一些英语单词的变异性和多样性进行合理化的补足。比如,在实际交际与写作过程中,可以利用“jiaozi”替代“dumplings”;利用“act of ironing”代替“ironize”等。前者属于母语(中文)的逆向迁移,而后者则属于学术语词汇在某种特定环境下的重新定义。显而易见,这种可协调、可选择、可整合的显性、隐性词汇综合式词汇教学体系下,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必然会得到质的提高。
七、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背景下,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隐性词汇以及显性词汇教学有效整合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创新。力争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隐性、显性综合式词汇教学策略与方法,让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词汇教学质量和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黎,徐岚.非英语专业的“显性”和“隐性”翻译教学整合——关于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6(03):103-105+112.
[2]伊鹏飞.显性和隐性教学结合方式在非英语专业词汇教学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
[3]乔艳.论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中隐性词汇及显性词汇教学的整合[D].西南大学,2007.
[4]史正永,陈开顺.隐性/显性注意区分及其语言学意义[J].外语研究,2007(3):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