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至俗的“麻花”样本

    王晶

    

    

    喜剧一直以来都是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类型,特别是近年来,喜剧作为一种创作风格与其他类型元素相糅合,成为“笑果”丰富的类型电影,如悬疑喜剧《唐人街探案》系列、奇幻喜剧《捉妖记》系列、动作喜剧《功夫瑜伽》等,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至今,由北京开心麻花影业出品的几部喜剧片,如《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李茶的姑妈》等,皆凭借其独特的风格特点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麻花”风潮。短短4年时间,上述5部影片为国产电影贡献了近70亿元票房,同时也收获了广大观众的笑声。

    一、小剧场进军大银幕

    “开心麻花”喜剧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因素,即每部剧作都有成熟的舞台剧蓝本作为支撑,除《西虹市首富》改编自美国小说《布鲁斯特的百万横财》外,其余4部影片均由开心麻花剧场的同名舞台剧改编。“开心麻花成立于2003年,最早做贺岁舞台剧,一年推出一部”[1],并在此后的十几年内推出了数十部舞台剧,其鲜明而独树一帜的喜剧风格吸引了众多粉丝的青睐。开心麻花的舞台剧长于以犀利的台词将时下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串联、盘点,以嬉笑怒骂却又充满动人情怀的方式给观众带来更加值得回味的欢乐体验。一时间,开心麻花“爆款”剧频出,年轻人对开心麻花的喜爱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使得由开心麻花舞台剧改编的第一部电影《夏洛特烦恼》具备了成为“黑马”的一个充分条件。

    “中国电影在初创时期就与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此后在发展过程中与话剧的关系又格外紧密。”[2]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老舍的经典作品《龙须沟》便由话剧改编为电影,从舞台走上了银幕。然而90年代以后,商业电影蓬勃兴起,娱乐性代替文学性成为首要属性,使得话剧改编电影的创作数量逐渐减少。直到近几年一些小剧场的舞台剧口碑形成了相当的影响,才陆续改编出了部分电影作品,其中,艺术上较为出色的有饶晓志导演的《你好,疯子!》及香港导演彭秀慧的作品《29+1》,而开心麻花的电影则以其优质的商业片素质及较好的粉丝基础成为了票房担当。

    由于电影的魅力是利用蒙太奇去重构时空关系,而舞台剧却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内完成故事,所以,如何更好地实现电影化叙事,成为舞台剧改编电影最难解的问题。并且,舞台剧较电影更加依靠表演承接叙事功能,通过舞台上的临场表现与观众达成交流,当舞台剧改编成电影时,舞台感或话剧感却成为对这类电影的负面评价。例如《驴得水》是典型的“三一律”戏剧结构,电影的改编很容易成为舞台剧的复刻。特别是《驴得水》电影版同舞台剧的编剧、导演都是周申、刘露,女主角张一曼也是原版话剧中该角色的扮演者任素汐,并且在景别选择上,也大量使用中近景,仅有少量外景才使用了远景来交代空间关系,因此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表演都自然而然地流露着话剧感。

    但电影《驴得水》开场仅10分钟时间,便将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分别建立了起来,同时也把故事背景作了较为详尽的铺垫,令观众很快入戏,这是非常符合电影叙事策略的做法。

    相较话剧版本而言,电影《驴得水》最成功的改编是加入了“剪头发”的线索。影片中,一曼先是帮佳佳剪去了救火时被烧焦的头发,其后她的手艺自然而然被用在了铜匠身上,从而引发了一曼对铜匠的“性趣”。跟铜匠告别时,一曼剪下一绺时尚卷发,送给了铜匠作为纪念。这一绺头发对于铜匠而言是爱的约定和学习、改变的动力,后来铜匠丢掉头发时则是其由善转恶的信号。最终铜匠让人将一曼的一头长发剪成了参差不齐的短发,夺走了她引以为傲的女性尊严。不难发现,剪头发的线索视觉化地将铜匠的内心转变呈现了出来,这是该片对电影语言运用的一大亮点。

    拥有《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两部较为成功的改编电影后,开心麻花电影逐渐在观众心中树立起了自己的喜剧品牌,其他舞台剧也逐步被搬上了影院的银幕。

    二、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开心麻花这几部喜剧电影均聚焦于小人物,并将他们的生活紧密地与大时代的社会热点相勾连,从而达到一定的批判现实作用。《夏洛特烦恼》中王老师以跟学生打赌的方式索要面包机,袁华的作文《我的区长父亲》获得了全区作文比赛一等奖,王老师随口一句“你以为你是校长啊,想在哪儿睡在哪儿睡”等台词,勾勒出了熟悉而怀旧的20世纪90年代校园景象。随后,夏洛凭借剽窃、篡改周杰伦、许巍、刘欢等歌手的歌曲,代替他们红遍了全国,用“中国好嗓门”戏仿《中国好声音》栏目,将演艺圈中作品抄袭、明星人设、劣迹艺人、奇葩广告代言等乱象作为电影后半部的批判内容,直至最终夏洛患上艾滋病。这些电影中的情节都紧扣时下热点话题及娱乐圈现状,既接地气,又能在欢笑戏谑中满足一些观众对明星生活的猎奇心理。

    《驴得水》的时代背景虽然是民国年代,但在民国这个“筐”中装的却是当今的社会问题,可谓借古讽今,也起到了一定针砭时弊的效果。原本孙校长及老师们是“团结、乐观、奋斗”地致力于改变乡村“贪、愚、弱、私”面貌的知识分子,然而“做大事不拘小节”的校长为解决学校缺水的问题,虚报了一头驴充当教授英文的“吕得水”老师,校长为了实现“农村教育家”的梦想,在是非对错关头一次又一次地选择了“不拘小节”,看似都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和建设,实则却是为了满足个人私心而牺牲了正义之心,客观上造成张一曼的疯癫、铜匠和裴魁山扭曲的报复心理,最终害了自己和女儿。而特派员对“吕老师”的兴趣也完全是出于他想取得美国教育家的捐助金,从而中饱私囊。特派员身為教育局领导,影片对他的讽刺可谓是更上一层楼,从他出场时词不达意的三个成语“蓬荜生辉”“原形毕露”“堂而皇之”便暴露了他的文化水平,于是,当铜匠用方言朗诵“莎士比亚”来糊弄他的时候,观众才能无不捧腹。一连串的荒诞闹剧在平静的农村小学中轮番上演,这些知识分子一步步暴露了自己“贪、愚、弱、私”的真面目,彻底违背了他们的初衷。吃空饷、欺上瞒下、以表演应付上级检查、骗捐及层层克扣教育资金等问题并不只是发生在三民小学,也是当今现实社会中的现象。观众并没有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久远而不能入戏,相反地,剧中讽喻的社会问题及小人物在时代中的挣扎更加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

    美国戏剧学者查尔斯·韦德姆的论文《现代喜剧的趋势》里有这样一句话:“喜剧或许戴着个笑的面具,但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的,更多是微笑边上的泪痕,以及嘲谑的瞬间往往有一种非常深刻非常严肃的东西出现。”[3]《驴得水》就是这样一部影片。但其余几部影片虽然在不同程度上借由小人物身上发生的意外事件,意图具有针对性地批判部分社会负面现象,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影片既缺少令观众认同的悲剧内核,也在批判现实之后,均选择了解构自己的主题内涵,“非常深刻非常严肃的东西”一闪现便被消解了。夏洛在患艾滋病去世的一刻,已经为自己失去马冬梅而感到遗憾终生,甚至想用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财富、地位来换回她,而身患艾滋病是他应得的惩罚。到此本已达到了影片批判力度的高潮,但死去的夏洛却梦醒了,回到了现实,像一个寄生虫般时时刻刻依附在马冬梅身上。看似是表现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味,实则是强行让马冬梅接受“春梦破灭”的夏洛,以此来实现和谐家庭的回归,着实有些勉强。《羞羞的铁拳》虽然没有结尾的累赘,但其“身体互换”的设置本就是一种强行换位思考的手段,主人公并非出于自觉来改变自身、面对自我并实现蜕变。《西虹市首富》中“花光十个亿”的极端设置被第三关营救夏竹的人性考验板正了一些,但片尾彩蛋中对裸捐的过度调侃却实实在在地自我阉割了本就不多的正面思想价值。再如《李茶的姑妈》中,一心向钱看的小职员黄沧海最终实现了从假姑妈到真姑父的“屌丝”逆袭,这样的结局简直令人难以接受。

    三、小格局包藏大三俗

    开心麻花的几部电影除《驴得水》外,其余4部影片的制作班底存在较多的交叉,也试图在片中插入一些互相关联的情节、元素来制造所谓的“开心麻花喜剧宇宙”。比如“袁华配《一剪梅》”的段落在《羞羞的铁拳》中有所贯穿;另外在《西虹市首富》中,那座氣派的大桥被冠名为“冬梅大桥”,观众立刻回忆起《夏洛特烦恼》中耳背老大爷关于“马什么梅”的段子。此外,几部影片中的角色命名似乎也有相似近的规律可循,“夏洛(特)”“艾迪生”“李茶(的)”都是英文的谐音。还有许多人名自带隐喻或喜感,如“袁华”对应“圆滑”,“马小”对应“麻小”,“吴良”对应“无良”,“夏竹”对应“瞎猪”,“庄强”对应“装强”,“柳建南”对应“贱男”,“莫妮卡”对应“摸你啦”等,但这些讨巧的小伎俩却离“电影宇宙”这个概念太远了。与其将上述内容勉强相互联结,不如讲其小格局、大三俗的创作倾向是一脉相承的。

    第一,上述影片格局均较为狭隘,内涵浅薄,虽有一定现实批判作用但缺少思想营养。《夏洛特烦恼》中,故事的叙事动机仅是因为夏洛爱慕的校花即将结婚,而他只有在自己的黄粱梦里了却遗憾。但夏洛大闹校园、打老师、纵火、跳楼,肆无忌惮地早恋等情节,存在负面的引导作用,该内容对青少年观众极为不适宜。《驴得水》虽然有借古讽今的意味,但由于该片全部的剧情均集中在三民小学内发生,似孤岛般存在,缺少对民国大时代背景的关照及人物与时代之间关系的表达,视角过于狭小,局限性强。《羞羞的铁拳》看似具有体育类型片的励志色彩,但身体互换后引发的性别焦虑却没能带给人更多启迪,也没能突破传统的男权格局,在马小的女性身体经历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之后,决战一刻却被艾迪生的男性身体所替回,即便男性获得了女性的拯救,但最终的胜利仍旧属于男性。《西虹市首富》和《李茶的姑妈》具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将金钱万能、有钱能使鬼推磨的价值观贯穿始终。此外,上述影片依靠梦境、民国背景、奇幻、架空等手法叙事,本就是对批判和讽刺作用的消解、弱化,能够给观众带来的思考就更加有限。

    第二,影片价值观表达存在严重偏差,特别是对拜金主义价值观的渲染尤为突出。《西虹市首富》为了表现金钱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刻意制造了一些视觉奇观,将财富具象化、物质化,比如反复出现堆积如山的人民币、极度奢华的城堡酒店以及各式珍馐美味宴席等镜头。此外,影片还集中展现了人在面对巨额财富时的种种丑态和猥琐嘴脸,甚至抛弃尊严的行径。比如王多鱼找老东家租球队,竟动用了一台挖掘机来运现金,并将人民币抛洒在足球场上;庄强被任命为投资公司的CEO时,上台直言“做王多鱼身边的一条狗有什么不好”,随后还唱起了“汪汪歌”;柳建南披着西虹市十大杰出青年和演说家、教育家的外衣,面对王多鱼的现金包场,他立刻决定从教书育人的园丁转行为王多鱼后花园的园丁,还特意为其设计了“王总好”的拍马屁主题园林。除此之外,影片还着力表现王多鱼为了完成考验而大肆挥霍财富的情节,甚至极力表现其离谱的消费和投资,如买进“冒绿光”的股票、给冰山提速、投资“陆游器”等离奇“梦想”,斥巨资请股神拉菲特吃午餐请教失败经验等,但肆意挥霍的结果却正如王多鱼所言,他的这些钱就好像具有了繁殖能力,越花越多。上述三类情形的问题使得影片展示远大于批判,将影片的价值导向引向了负面,就连看似具有正能量的脂肪险也是建立在小市民仇富心理基础上的,因此,全城沸腾的减肥运动背后,实则是人们被金钱扭曲了的心态。《李茶的姑妈》则将人在财富面前丧失理性、丧失底线甚至是丧失人性的丑恶行径展现得淋漓尽致。片中主要人物都是以极端利己主义为根本原则,为了金钱利益不断做出挑战伦理道德下限的行为:李茶为了顺利订婚,伙同杰瑞买通小职员黄沧海男扮女装假扮姑妈莫妮卡;黄沧海为升职加薪反复在自己和假莫妮卡之间变装;梁友德和王安迪为了各自公司的利益,轮番争抢假莫妮卡,一个用限量版“避孕套”作为礼物,另一个则往酒水里下春药。然而影片情节还在急转直下,梁友德和王安迪以自杀威胁假莫妮卡与之成婚,于是一场三个男人共同的婚礼把剧情的荒诞推向了高潮。此时,黄沧海终于鼓起勇气批判了王、梁二人,本以为影片从此开始板正自己的价值观,但紧接着众人哄抢假莫妮卡的情节又彻底将仅存的正面价值消解殆尽了。

    第三,影片为最大化地实现其商业价值和娱乐价值,夸张而集中地展现低俗内容,带有性暗示的不雅台词、段子、画面、情节,更是逐步加码。《驴得水》中由于张一曼的人设需要,部分台词加入了性暗示,比如开篇没多久裴魁山便抱怨张一曼三次取笑他的“下半身不行”“用不了几分钟”“硬不起来”;张一曼给铜匠剪发,瞥见其性器官,随后利用培训之机色诱铜匠并“睡服”他照相等情节。虽然没有过多不宜画面,但这种小剧场的荤段子出现在银幕上却显得低级趣味。从《羞羞的铁拳》开始,低俗倾向开始凸显,单从故事创意层面来看,男人与女人互换身体的设置天然就带有低俗的审美趣味。由此可衍生出大量因男人与女人性器官差异而产生的低俗涉性内容。果不其然,从马小和艾迪生在病床上醒来开始,他们对于性别、身体乃至性器官的重认便带来了一连串的低俗情节,如男马小摸着胸前被电出来的两个“大瘤”,低头看向自己的裆部;女艾迪生洗澡用巨大的不锈钢夹子和毛刷来清洗生殖器;男马小则进入公共浴室大饱眼福。影片足足用了15分钟来展示男女身体互换后引发的笑料,虽然有助于故事的合理性建设,但使用如此大的篇幅和极度夸张的手法详细展示外化性征的互换,不得不令人怀疑影片真实的用意到底是叙事还是低俗恶搞。《李茶的姑妈》则使用了男扮女装的手法,黄沧海有70%以上的戏份都在扮女装,用椰子壳伪装女性乳房、借吻面礼来非礼女性、同杰瑞父子在床上的“3P”姿势等令人不堪入目。

    第四,影片存在物化女性及对爱情、婚姻的表达儿戏化的问题。《李茶的姑妈》中,姑妈莫妮卡的本质只是象征着财富的一个符号,供这些男权主义的人以政治联姻的目的争来夺去,对婚姻观的表达毫无正面引导意义。更为吊诡的情节是,当三组人分别喝下带有春药的酒之后,各自的矛盾均随着酒后乱性而得到解决:李茶终于得到了未婚妻的真爱、杰瑞与自杀未遂的妻子重归于好,而黄沧海最终与莫妮卡坠入爱河。如此极不严肃地处理婚姻与爱情的矛盾,容易使人产生误读、进行模仿,甚至有教唆犯罪的作用,特别是近两年我国确实出现了猖狂的迷奸产业链,想到这些,观众是否还能笑得出来?

    虽然某些颇具戏剧化的情节及包袱笑料能够给观众营造一个情绪宣泄和释放的梦境,但观众梦醒之后,也应收获正向的价值引导。

    四、路在何方

    开心麻花舞台剧是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和创新才成就了电影版《夏洛特烦恼》的黑马爆款,这几部影片的市场火爆也为行业培养出了几位优秀的喜剧演员,比如沈腾、马丽、任素汐等,他们分别在银幕上频出佳作。沈騰更是拥有“内地周星驰”的美誉,其领衔主演的影片均有较好的票房,在今年的贺岁档,就有两部他主演的影片上映:《飞驰人生》和《疯狂的外星人》,他的脸可以为“好笑”代言。任素汐参演了两部黑色幽默喜剧片,演技也令人眼前一亮,如《提着心吊着胆》《无名之辈》,她也在尝试文艺片的出演,戏路越走越宽。

    但短短4年时间,开心麻花却把自己的喜剧招牌做砸了。步子迈得大虽然有风险,但也比走错了方向安全,而开心麻花喜剧电影恐怕正是犯了方向性的错误。通过分析猫眼专业版APP提供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详见图1及图2

    从开心麻花最近的三部喜剧电影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即便《羞羞的铁拳》和《西虹市首富》的票房、评分相差不多,但想看受众的受教育程度却发生了重大逆转,据此可以推断出《西虹市首富》对受教育层次较低的受众更具吸引力。再到《李茶的姑妈》,评分及票房均大幅度下滑,并且受教育程度高的受众对该片的兴趣大幅度降低。这样的逆转,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影片内容质量方面的创作走向。另外,这两年开心麻花还联合出品了吴君如导演的《妖铃铃》。该片结合了20世纪80年代香港“僵尸片”的喜剧元素,以及内地的相声、小品元素,虽有一定的创新精神,但同时却大肆渲染了封建迷信和违法犯罪的情节内容,严重偏离了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从《李茶的姑妈》票房大幅度下跌,也可以看出观众对此类作品态度的转变。

    2018年,电影划归中宣部管理以来,进一步明确了“狠抓创作,把提高影片质量摆在首要位置”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心麻花喜剧过度追求影片的商业化和娱乐化,显然已经背离了时代要求,回归通俗、避免三俗才是其逆转的有效途径。首先,以社会底层小人物为焦点的创作特色仍需发扬,但在人物的悲剧性内核的设置上需要让观众更加认同,能够感同身受,人物的转变、救赎与升华应以主动代替被动,提升故事弧线的完整性,如《无名之辈》中几组小人物均在一场风波中通过个人努力及互帮互助实现了自我救赎,最终回归征途、达成和解,也带给观众无限温暖与感动。其次,形式与内容统一,避免喜剧的闹剧化呈现。如《一出好戏》虽然带有奇幻色彩,但这些形式均服务于叙事,一些奇观化的画面不仅能够吸引眼球,更是情节反转的需要,集体狂欢的背后均蕴含着深刻的隐喻和内涵,并没有刻意或闹剧之感。再次,小品化、网络段子等靠语言堆砌、拼凑的喜剧手段需收敛,在舞台剧改编时可以从肢体动作制造滑稽效果的方面多下功夫。如《唐人街探案》中,在泰国特色街道上、医院里的追逐、打斗甚至是枪战戏,既具备极强的观赏性又能令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2019年,开心麻花的《日不落酒店》退出了春节贺岁档,上映时间不确定,能否扳回一局尚未可知。但未来若还以赚取观众廉价笑声来定义“开心麻花”的喜剧价值,那我们也是时候与之说再见了。

    参考文献:

    [1]刘洪涛,刘藩.开心麻花的喜剧创作理念——刘洪涛访谈[ J ].电影艺术,2017(02):74.

    [2]周斌.从舞台到银幕——论新中国话剧的电影改编[ J ].当代电影, 2011(1):71.

    [3]石可.喜剧的伦理边界[ J ].电影艺术,201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