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类词缀反观汉语类词缀的特点
摘要: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类词缀的种类和特点,认为汉语虽为超分析性语言,但依旧存在屈折性和黏着性特点。
关键词:英语;汉语;类词缀;特点
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6-0004-02
1什么是反观角度
认识一种语言的特点,可以通过不同语言的比较,包括有亲缘关系的语言比较和无亲缘关系的语言比较,从异同的比较中获取对这一语言的特点的认识[1]。
使用比较不同语言的异同来认识一种语言的特点的研究角度就是反觀。所谓“反观”的角度来研究汉语的特点,就是希望通过将汉语与非汉语进行比较,从两者的共性和个性中来认识汉语的特点。拿来与汉语比较的语言,主要是指与汉语接触程度较深的语言,可以是我国的少数民族语言,也可以是日语、俄语、英语等对汉语影响较多的外语。
反观的研究角度与对比类似,但略有不同。反观和对比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比的研究重点是在于两种语言的异同比较,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两个语言的特点和关系,而反观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比较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某一语言的特点及变化轨迹。这样的变化大部分是受到一种或几种语言的外力因素影响导致的,利用反观的研究角度可以更加精准地观察到这一现象。
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发展至今,除了语言系统内部变化发展,还在与其他语言接触过程中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一些语言使用习惯被汉语吸收进来,并经过合理的加工改造,固定下来并发扬光大。汉语本身的语言系统中存在类词缀,后来受到英语、日语等屈折性、黏着性强的语言的影响,类词缀数量逐渐增多,使用频率也逐渐提高,而汉语类词缀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汉语与英语等外国语的类词缀存在什么样的异同,这些问题都有必要利用反观的研究角度来解答。
2什么是类词缀
语言学界众多学者都有做过关于“类词缀”的定义、性质、范围和分类的探讨。吕叔湘认为,“汉语里地道的语缀并不多,有不少语素差不多可以算是前缀或类后缀[2]”。在一般情况下,类词缀处在实词素向虚词素转化的过渡阶段,介于词根和词缀之间,类词缀既有实际的语法意义,也是个非常重要的构词成分。
英语属于屈折性语言,语法变化的实现方式大多依靠词素的内部屈折变化或者黏着附加的构词成分,英语中的类词缀发达,且使用历史悠久。汉语属于超分析性语言,语法变化的实现方式主要依靠虚词和词序变化,在汉语发展历程中,类词缀在古代汉语中使用并不频繁,但步入近代以来,类词缀数量增多,使用频繁,从不发达向发达转变,可能是受到英语等外来语的影响,也可能是自身语言系统的发展和调整。
3英语类词缀的分类和特点
根据Dieter Kastovsky[3]的类词缀分类方法,认为共有24个类前缀和41个类后缀。具体情况如表1。
从来源看,这些类词缀有的是英语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有的则是从拉丁语、法语等屈折语中借用过来。从词性看,类前缀包括3个形容词性类前缀和21个名词性类前缀,类后缀包括19个形容词性类后缀和22个名词性类后缀。
4汉语类词缀的分类和特点
关于现代汉语类词缀的数量,不同学者观点各不相同。吕叔湘认为有17个类前缀和28个类后缀,赵元任认为有10个类前缀和12个类后缀,马庆株认为有7个类前缀和34个类后缀。本文采取曾立英(2008)[4]的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思路,调查出23个汉语类前缀,53个单音节的类后缀,具体情况如表2。
从数量看,汉语拥有23个类前缀和53个类后缀,数量基本与英语持平。从来源看,类词缀大多是来源于以英语为首的外来语,这些类词缀被汉语借入后,经过自身语言学规律的改造,固定保留下来。从词性看,汉语的类前缀包括18个形容词性类前缀和5个动词性类前缀,汉语中的类后缀全部为名词性后缀。
5从英语类词缀反观汉语类词缀得出的几个想法
5.1英汉类词缀的产生原因基本相同
从产生原因看,类词缀都是高度语法化的产物,不论是自己创造的,还是借入的,都是为了能够以更简洁的方式表达语言,这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类词缀的广泛传播和创造性使用,表明了每个语言都具有能产性和创造力,也符合语言的类推原则。
汉语类词缀从少到多,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过程很可能是因为大量语言接触而导致的借用现象,而现代的新词新语中大量出现的类词缀表达现象则与人们追求标新立异的心理分不开。
5.2英汉类词缀的创造力有差异
英汉类词缀数量大致相同,但使用时间长短不同,并且汉语中很多类词缀来源于英语,属于对英语类词缀的直接翻译,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对应形式。尤其是近代汉语以来,汉语吸收进大量外来语的类词缀,例如“化”“主义”等,这些类词缀借入后被广泛应用,在数量和组合形式上超过了英语,这也说明汉语自身具有能产的特性,并且类推性很强。
5.3语言不是孤立存在,发展变化会受语言接触影响
世界上的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发展变化都会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影响程度高低与语言接触程度深浅密切相关。语言接触现象既可以发生在地域接壤的几种语言中,也可以发生在地域不接壤的几种语言中。汉语类词缀受英语或其他屈折性语言的影响而变化发展就属于地域不接壤的几种语言的语言接触。中国在五四运动之中,广泛引入西方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这些先进事物的传入,也为新词新语的产生奠定了语料基础。
汉语类词缀中,有一部分是原本存在并且使用历史悠久的,有一部分是受语言接触影响而借入的外来类词缀。这些类词缀在引入时,一般都是以实词的形式,而在引入后,人们发现了该类词缀的能产性,并结合汉语自身的语言使用习惯,创造、发展了一系列新词,这些类词缀的引入和使用,丰富了当时汉语词汇的表达形式,扩充了汉语词汇量,充实了近现代汉语词汇系统。
例如类前缀“反”,最早是引入的是“反党”“反革命”这类政治性概念,在引入后,聪明智慧的中国人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斗争的需要,衍生出“反人民”“反封建”“反侵略”“反法西斯”这类政治文化类词语。再例如类后缀“主义”,最早引入并广泛传播的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类政治性概念,在引入后,又衍生出“主观主义”“自由主义”“形式主义”这类使用灵活的新词新语。
5.4超分析性语言依旧可以屈折性和黏着性特点
汉语是超分析性的语言,但是由于语言接触,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语言使用者的猎奇心理等诸多因素,使得汉语的类词缀发展速度后来居上,数量也基本和英语看齐。由此可见,语言是变化发展的,分析性语言中依旧会存在一些屈折性和黏着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戴庆厦.再论汉语的特点是什么[J].民族语言,2007(2):3.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8.
[3]Dieter Kastovsky.Astronaut,astrology,astrophysics:About Combining,Forms,Classical Compounds and Affixoids
[M].Vienna University,2006.
[4]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8(10):75-87+3.
(责编:王锦)
作者简介:张瑶(1992—),女,辽宁兴城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双语与双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