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对接 一以贯之
吕红梅
摘要:九年一贯制学校,就是将小学与初中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学生从一年级至九年级,在一所学校相继完成小学至初中教育,其间不间断、不选拔。与之相适应,九年一贯制学校要实行统一的政、教育、教学管理,以保障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九年一贯?无缝对接?学段重组?生涯规划?以大带小
笔者所在的合肥市第六十一中学是包河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分为南、北两个校区。北区拥有小学至初中共9个年级,21个教学班;南区目前有小学部6个年级12个教学班。两校区共有学生1423人,95%以上学生为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无缝对接,一以贯之”,学校规模和性质决定了我校的九年一贯制既有分部管理也有学段管理。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熟悉环境,教育新要求
在一所学校内,从三楼上到四楼就是升入初中,楼层的提升不仅是一个级别的提升,更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为在熟悉的环境中保持新鲜感,强化初中生的角色认知,学校每年度主要落实以下活动:
“我是初中生”主题微军训。开学伊始,学校都会聘请专业团队或者本校经验丰富的老师对七年级新生进行为期两天的微军训,即有队列、军姿及军纪的训练,也有团队合作挑战自我的攻坚活动,同时有新角色适应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集体中、在合作中、在矛盾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新生懂得怎样与别人合作、明白同伴之间要互相关爱和信任等,以此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增强初中的角色意识,促进新生尽快地适应中学学习生活。
加强培养初中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管是为了不管”,这是我们期待并努力实现的目标。从去年起,学校在小初衔接段和学业提升段实行学生自主管理。12:30~1:30,每个班摸排留校的学生,每天安排好值日生,轮流值班,学生可以在教室做作业、讲题目、看书或者休息。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巡查、值班,并认真做好记录。每天静校后校长及时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进行“点对点”的点评,表扬静校中表现好的班级和小组。目前初中部营造了良好的安静秩序和氛围,既保证了中午休息时间,也为下午的学习做好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准备。
呵护信心,奖励进步,不看起点看努力。更加关注七年级学生,在小学里成绩落后、默默无闻,甚至平时调皮经常被训斥的学生,因为有进步就受到表彰和肯定。和家长一起上台领奖,不仅是对他们进步的肯定,更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老师们用放大镜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大力表彰,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这种进步的火星能凝聚成火把,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
二、学段重组,全科大教研
传统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是一年级至六年级一个学段,称为小学部,七年级至九年级一个学段,称为初中部。这样泾渭分明,不利于中小学无缝对接、一以贯之。我校将一年级至九年级规划为一年级到四年级的习惯养成段,五年级至七年级的小初衔接段,八、九年级的学业提升段三个学段。
教研组打破学科分组而坐的界限,根据年级组按照学段划分,同学段的老师在一起,便于交流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更快地解决问题。同时,打通中小学的教研壁垒,小初衔接段就可以打破小学初中原有课程设计,重点优化重组衔接段教学内容,开发核心学科衔接课程,最后落实大教研贯通制度。这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师生的习惯养成和学业进步、教研水平提升会有极大促进作用。
三、提前介入,老师新认识
作为一贯制学校,中小学教师区分不明显,初中教师同时兼代小学课程的占到初中教师人数近一半,这和学校初中规模小、学科教师工作量不足有关,在实际中有助于小初衔接。进入初中的同学发现自己的歷史、地理、生物、政治等新学科的老师,是以前综合实践或者科学老师,无疑消除了新老师带来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有助于无缝对接。
此外,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很大不同。小学主要以形象、直观教学为主;而初中由于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知识储备的增加,教学时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初中教师带小学的课,给了学生及早接触初中教师的机会,也让初中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初中适应性学习指导。
小初衔接工作中,学校充分利用中小学一贯的资源,让九年级的老师给六年级的学生上语数外小初衔接课,还安排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体验课,让六年级的学生提前感知初中生活。在学校各类活动设置中,就有意安排九年级老师作为六年级学生活动,如演讲比赛、作文竞赛、知识竞赛等的评委。在六年级毕业典礼上,有六、七年级班主任对接仪式,象征六年级各班的中队旗被移交给新一届七年级老师,毕业班班主任临别寄语和七年级班主任热情欢迎,将典礼的气氛推向高潮。以仪式的形式强化小初无缝对接,激发新生对新的学习生活的期待,有效促进新生的心理适应性。
四、以小带大,参与促成长
学校的各类活动安排均是一贯制一体化,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
“以大带小、梯队培养”处处有体现:学校的大队部干部的组成,一直沿袭各部长主要负责人均为七、八年级学生,委员都是三年级至八年级学生;学校足球队、合唱团、舞蹈队、篮球队等学生社团,一直遵循“集体训练、分级指导、老生带新生、高年级指导低年级”的原则,六年级老队员进入初中优先进入指导组,升级留队,留队晋级,以大带小,有效地实现了“传帮带”。
学校有意搭建多样平台,给予七年级学生更多成长的机会。一年级新生入队前的队史知识教育,由七年级学生负责;每天进校,初中部的学生牵手低年级学生,“大手拉小手”,排队进校园。充分发挥大哥哥大姐姐以大带小的示范作用,让初中学生形成责任和担当意识,也是一种自我约束和成长。
五、生涯规划,梦想唤成长
我校95%的学生都是随迁人员子女,这些学生因家长的工作变动而到处漂泊。这种生活的不稳定性,使大部分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业和今后就业没有任何规划。针对这种“无梦想、无目标、无规划、无动力”的普遍现状,学校以“生涯教育”为抓手,点亮学生的梦想,让梦想指引成长之路。通过以生涯指导、学科渗透、主题实践等为主要形式的系列生涯课程,培养心灵美好、心态阳光,身体健康、快乐成长,学有动力、未来有梦的好少年。为此,学校构建了“四模块四阶段”“童梦”生涯教育课程。“四模块”为: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生涯探索、生涯准备。
六、一体管理,奖励来保障
学生只要有进步就奖励。学校每月进行“乐学之星”“乐礼之星”月度人物评比,每学期进行两次“乐学标兵”“同进少年”表彰,每年进行一次“我为学校代言”先进学生颁奖,从一个个班集体中评选出全面发展的“排头兵”。他们不仅成绩棒,而且心智发展成熟,行为习惯也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班级的灵魂和核心,更是其他学生学习的楷模。
所有获奖同学除了奖状之外还有奖品,甚至还能获得“免费午餐券”,免费在校就餐一个月。通过这一举措,学生明白通过自己的努力,天下果然有免费的午餐。以班级为顺序,让获奖的学生携同家长一起上台领奖,由校长亲自颁奖,让家长一起见证孩子的成长和成功,以此提升学生和家长的自信心。
毋庸讳言,前进的路上,我们仍有很多困惑和思考。九年一贯的大跨度,要求管理团队和学科教师们既懂小学,又懂中学;同时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对固定,为寻求更广环境的适应能力,小学部的毕业生源流失也是不争的事实,需要我们清醒面对,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李冰.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策略分析[J].时代教育,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