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影制片管理人才培养与电影工业的互动机制探究
张琦
2018年8月19日至9月8日,我有幸参与了北京电影学院2018年度“数字技术背景下的国际化电影创作与电影教育模式培训”團,全团一行12人先后在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及其洛杉矶实习基地,以及查普曼大学道奇电影学院进行了为期21天的暑期培训,深入考察了两校的电影教育、管理模式以及美国的电影工业化体系。通过学习我受益匪浅,不仅学习了数字化背景下美国电影工业的流程,还让我从实际了解到美国电影教育,特别是美国制片专业的学科定位、专业建设、课程构建、招生考核方式以及实习就业等等,对相关专业建设、学科发展都大有裨益。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电影制片人的重要性日渐突显。所谓制片人中心制,就是指把项目的核心控制权集中在制片人的手中,包括以导演为核心的艺术创作团队和以制片人为核心的管理团队,两个团队交叉形成的矩阵式结构,是一种贯穿团队协作原则、科学制片流程的以实现社会与经济价值的机制。
相较于美国电影由上而下精确的产业链,中国电影缺少的不仅仅是制作的工业体系,更为稀缺的是专业制片人的人才储备,同时专业制片人才与电影产业的协同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美国电影制片专业的培养具有独特性和优势性——密切协同和互动教育,提供了观察产业持续化发展的典型实例,从中也可以观察到电影院校是如何利用美国电影工业的优势、如何保持其与行业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未来制片人的定位。具体启示如下:
一、美国电影产业、电影市场
(一)标准化与工业化
电影作为文化艺术产品,在美国的工业标准化下,其管理、模式、流程提炼得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准确化。目前美国电影工业十分成熟,包括流水线管理、细致分工合作、精准化营销、各司其职并行推进;整个产业已进入类“后工业化时期”,产业链不断进化——产品类型明确、观众接受成熟、习惯性消费多、影院窗口体验强、卖品食品等衍生环节发展喜人,放映端品牌更趋多元,突显影院各自特色。
在美国好莱坞电影工业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制片人中心制,世界顶级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等电影人齐聚好莱坞,在影片制作的“流水线”生产流程中各司其职,从事其最擅长的领域,充分发挥“1+1>2”的效力,从整体上对好莱坞的影片提供质量上的保证。
现代工业的基础之一便是分工的细化,每一个环节做到最好才能使得整体更完美。在当前美国电影工业的分工中,除了有专门的选角指导,还有诸如预告片公司(打破行业壁垒,突显视觉效果,制作优质的类似电影效果的预告片),海报设计公司等,在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都各司其职,发挥各环节最大的专业优势。在好莱坞大电影公司内部,也有着细致的分工,以华纳兄弟为例,其旗下有七大业务部门:影视家庭娱乐集团、电影集团公司、电视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消费者产品部、DC娱乐公司、电影制片厂和舞台演出公司。其中,影视家庭娱乐集团下设6个分公司:家庭录像公司、数字发行公司、高级数字服务公司、互动娱乐公司、技术运营公司和反盗版运营公司。以互动娱乐公司为例,该公司负责开发和启用适用于多种终端和平台的游戏内容,下设包括华纳游戏在内的七个游戏开发公司,不仅负责为华纳兄弟互动娱乐公司开发游戏,同时还承接第三方客户的游戏开发项目。从版权到衍生品,从电影到电视、舞台剧、游戏,每一个阶段环节都有着十分细致的分工,保障大电影集团这艘巨轮平稳前行。
这样的行业现实状况,也要求电影教育特别是本科(专科)的电影教育更偏向于职业化技能培训,以产业内不同工种的现实需求为导向,具有精细化、精准化和规范化等特点,使得毕业生能胜任现存的好莱坞电影的标准化实操和管理工作岗位,确保课程与工作内容精确接轨,包括职业习惯、行业标准等等。此外,这也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促使合作更加规范、更加有效!
1.个性化与多元化
尽管美国以好莱坞大工业、大片厂的运作体制为基础,但旗下也强调个性化、创新性(鼓励创新、包容多元):在大而全的完备坚固的电影工业体制下,鼓励、催生、孕育独立、先锋、个性的作品和实体。
华特迪士尼在2006年斥资74亿美元收购了皮克斯公司,巩固了其在动画故事片上的绝对领先地位,同时,皮克斯的加入也为传统迪士尼动画品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皮克斯用电脑技术(CG技术)制作生产了《玩具总动员》《头脑特工队》《寻梦环游记》等作品,深受观众的喜爱,先后获得了奥斯卡、金球奖等国际奖项的提名与获奖,更重要的是为华特迪士尼公司带来了可观的票房收益。2009年,华特迪士尼又以42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漫威漫画公司,向男性观众市场进军,充分利用漫威漫画中的人物形象进行项目开发,制作生产了《钢铁侠》《复仇者联盟》等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巨大票房收益的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以华特迪士尼为例的好莱坞大电影公司在坚持自身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以创新和多元的思维进行战略布局,鼓励创新,追求多元化,积极向产业链的各方向进行拓展,不断扩大其商业版图。
此外,好莱坞还倡导“分清工业体制与电影美学”,甚或渴求两者相生相长——在电影工业发展过程中不忘电影美学的承袭与发展,譬如,电影作为综合艺术,美国电影创作中的技法和美学也善于、脱胎于、沿袭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光、色、感染力等手法,好莱坞依靠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和高质量的人才储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和美学突破。
2.传承与创新
美国电影工业善于融合与创新,擅长打造、积累和运用一个个套路、模式来延续经典,进而复制再造。还在成功的套路的基础上,善于分解、细化、推广,成为标准化、流水性化的实操“指南”,从而更好的把控、降低风险。其艺术创作与商业机制的有机结合也促使管理者,特别是制片公司CEO、制片人要有很强的市场了解度、市场判断能力、市场洞悉力,成为一个视野开阔,有广博人脉和资源的高手,同时这些制片人还要有好莱坞历练、了解工业流程、懂得艺术鉴赏的能力,这些也是培养电影制片教育人才的高标准、大目标和首任务。
二、电影制片教育与行业密切互动
欧美高校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设置电影相关的专业,80年代制片专业出现于洛杉矶的电影院系中,例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南加州大学(USC)和美国电影协会学院(AFI),使得电影教育与好莱坞电影工业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为其与行业密切互动的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直面产业现状与趋势
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中,美国的电影教育特别是制片教育直接面向产业现状,在讲授中会花大量时间培养学生们熟悉行业流程,讲解行业标准,甚至按照行业实践情况来组织课程。学院聘请了一些业界的著名人物担任兼职教师,包括投资人、制片人、监制、律师、经纪人、导演、演员等,他们还会帮助学院建立课程大纲,辅助教学过程。这些兼职业界教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行业,学院会经常举办一些专业性聚会,让这些兼职教师之间互相认识。制片课程的老师,多数是来自一线的专业人士,为了方便这些业界导师的工作安排,课程也会灵活调整:有固定的课程计划,但有时一些业界的制片人需要完成自己的项目则无暇授课,就会进行一些课程调整。课程内容相对稳定,但关键是教学内容要吻合当前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电影教育与好莱坞之间形成了较为紧密的产学研融合的知识关系;另一方面,一線电影人参与教学,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人脉资源,这为学生未来成为优秀制片人打下了基础。
除了芝加哥的培训,在洛杉矶实习基地的培训环节,我们先后还到访了尼克国际儿童频道,Buddha Jones预告片制作公司,参观了华纳影业,了解了这几家知名企业的文化理念和运营机制。可见,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的影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施均是根据行业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的,学生在学校内可以使用影视制作中心,其置景工作坊、摄影棚、录音棚等设备全部符合行业标准,学生们经过训练之后可以迅速地在实习基地及影视公司开始工作。
(二)对接市场需求与发展
在美国电影制片教育体系中,艺术学硕士(MFA)占到了较大比重,例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戏剧、电影、电视和数字媒体学院”以录取研究生为主。艺术学硕士属于实践类的学位,它并非依据一篇毕业论文,而是依据一些艺术作品,可以是视觉作品、剧作或影片。制片教育中一部分倾向于强化学生的“创业”精神和“盈利”能力,此外还设置了商业、时间知识方面或文化管理方面的选修或必修课。
学院会提供学生到行业内实习和工作的机会,例如,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还专门有负责给学生做实习工作匹配的教务人员。教务人员会分类整理信息、细化信息,对接起“学生”和“实习机构”:一方面,教务人员会定期向学生推送各类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学院还会为符合要求的学生写实习推荐信,推荐优质学生。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学校的一些短期的实习项目,如制片专业每年与西南偏南电影节的合作、在迈阿密、爱丁堡、巴登符腾堡等地的小学期等等。这些实习项目有助于拓宽学生视野,了解多元文化并培养全球视野。
(三)积极开拓合作与共赢
电影作为一项依靠各个细分工种分工协作完成的项目,“合作”至关重要,同时,制片人作为协调各部门工作的重要角色,对其的培养核心之一便是“合作”,在培养过程中强调耐心、专心、勤奋及沟通对于合作成功的必要性,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多元的教学环节中,特别是合作教学模块,不限于课程内简单的小组作业,而且在课程设计上要求不同专业,甚至不同学院的学生共完成教学任务。虽然这种课程设计会带来许多院系之间协调和学生管理的问题,但好处显而易见,既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也能加强学生交流(不少学生因此找到了职业生涯中的长期合作伙伴),模拟行业工作方式,从不同的专业中挑选学生组成临时的实践摄制小组,在练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极大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使得学生在学院里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业惯性,为其将来真正走向行业第一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技术革命与跨界融合背景下制片教育的发展
当下,新技术在更迭,观众口味在变化,内容要求更高。因此内容要更好看,更创新,更具吸引力,同时投发产品的渠道和载体要更即时、更贴近习惯。此外,电影还在与其他娱乐形式竞争。 所以,面对新技术、如VR、AR、互联网+,以及Netfilx、Youtube等新形态陆续登场,对于电影制片教育来说也是新的机遇与挑战,制片人要有更强的内容控制能力,才能超越媒介平台壁垒。在这一趋势上,本次培训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专门请了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介绍。
在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的洛杉矶实训基地,美国VR和AR的研究专家Karen Loop教授认为电影的长片未来体现在:1.VR的产生与体验会吸引部分电影受众,改变电影的放映与观看模式;2、电影与游戏之间的界限会变得模糊;3、目前已出现电影屏幕变成LED屏幕的趋势,使得电影影像的指标得到较大提升;4、互联网平台对传统长片电影有较大冲击,未来将对电影的制作与运营模式产生较大变化;5、各国对于电影行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美国本土电影制作产生了一定的压力。这些理念为我们打开了更多维思考的空间,以探究电影形态的未来,电影生产的未来,应对电影制片的未来和消费方式的未来。
值得关注还有互联网流媒体对传统电影行业的冲击,目前,Netflix已然成为美国五大互联网巨头之一,它正在凭借其强大的互联网背景和资本的强力推动冲击着传统的“好莱坞规则”,关于影视传播的固有思维被打破。Netflix有望成为全球范围内影视播放的最大平台。对此,美国电影制片教育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开设了网络时代数字生产的相关课程,让学生及时的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深度认识商业新趋势,学习网络平台的运营模式,教授学生如何应对从传统电影电视到现代网络数字流媒体的转变,让学生提早适应后网络时代全球媒体产业的变化与发展。
四、对中国电影制片教育的启示
随着电影产业化的推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雏形已初显,电影制片人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电影制片管理的教育越发重要。作为亚洲最大、世界前列的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强调“单科指向多科协同”的学科定位,这也标志着我国电影人才培养从电影本体、电影技法,向运作管理、产业管理等多维度进行了拓展。因此,电影教育的培养方向也应从电影理论向着制片、营销等领域纵深发展,以匹配当前全球化、工业化、多元化等趋势的发展方向。未来的着力点包括:
(一)完善与融合
美国电影工业是市场化一步步发展过来的,是自我修复、自我完善、全面进化的系统工程,且定位明确,具有一点多面,立体的氛围。而我们应尽早完善、梳理符合国情的电影业特色机制,配置优良的行业要素,促进电影强国建设。电影教育与电影产业的发展互为映衬、协同共赢的,在这一完备的电影生态体系构建中,电影教育尤其是电影制片人才的培养也是与整体产业链融为一体的,而不是闭门造车,其教学内容也应十分吻合当前文创产业的发展趋势。
美国电影制片专业的授课除了含有电影理论的知识,还融入文娱产业与创意项目开发的知识;学生必须学习电影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和运作规则,从一个电影概念生发到设定全球发行的策略和市场推广的方案;学习的课程应包括娱乐工业史、经济学、法律、片场管理、制片预算、投融资、独立制片、市场营销等等。此外,教育还时刻关照行业动态,与产业形成有机的互动和关联,如整合业界资源,参与行业实践,增加业内精英等等;因此,教育要结合国家实际情况,关注技术的革新和全球化的推进等新形势。
随着产业化、新技术、跨界融合,当下电影制片教育已经开放办学,既要有精英教学的传统特色,也要善于与其他艺术教育的高校、其他相关的学科合作,实现协同共赢的创新办学机制,通过一点、多面,立体的培养模式,契合中国电影发展的未来趋势,尽显行业的后发优势。
(二)跨界与协同
洛杉矶不仅是好莱坞电影工業的中心,也是电影制片教育的中心,更是电影教育与电影产业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发展的重要结合点,二者相辅相成,电影教育为电影产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电影产业在电影教育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电影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点,产业与教育的有机融合至关重要,洛杉矶“产学研”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成功经验。因此,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内的“产学研”平台也有利于我国的制片教育向着“产业-教育”有机融合、协同共赢发展。
此外,在当前技术革命、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建立电影教育内部与其他相关专业的交叉交流沟通,是新时代对电影教育发展做出的重要要求,积极利用“互联网+”后发优势,把握新时期互联网与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时刻在发展、变化的行业情况,抓住“弯道超车”的机遇。
通过这次培训,感受到中国电影制片的国际化是一大趋势。东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流派,在海外其实有强大的受众和吸引力,特别是华人群体的崛起,关注点提升,但我们的文化的表达必须要融入到国际视野的规格中,要通过国际公认的工业美学形式来呈现,打造中国电影学派品牌。我们要善于协同海外华人,共建电影合作、走出去的平台——海外华人懂海外市场体制机制、标准化,中国电影人懂中国市场、中国需求,通过科学化的嫁接融合,形成合力,打造华人电影的爆款;善用资源整合,形成华语军团,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与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