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传统美学之长创广播特写之新
刘超
【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创作的广播特写《湿地音乐会——那木和他的自然之声》获得第三届(2018年)亚广联气候变化和减灾奖广播类最佳节目奖,该作品讲述了中国音乐人的环保故事,并展示了他们的美妙音乐、美好心灵。这是我国媒体第一次参评此奖。本文从该作品的创作思路出发,介绍了主创人员如何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理念和水墨画技法来创作广播特写的构思过程。
【关键词】传统美学 广播特写 声音水墨画 湿地 自然 音乐 环保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C
广播特写《湿地音乐会——那木和他的自然之声》的创作初衷是对环保的关注、对音乐的喜爱。获奖,却是一份意外的收获。
这个奖首先是颁给音乐人那木和他的团队的。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现今脆弱的生态系统中,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的湿地还在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生存环境,然而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为了让更多的普通人关注气候变化、关注环境保护,2013年,音乐人那木和他的音乐伙伴成立了环保音乐工作室。几年来,他们一共举办了9场环保公益音乐会,用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现自然之美,用跨界融合的形式让更多人关注气候变化这一全球议题。
2016年秋天,他们走进北京仅存的芦苇沼泽湿地之一的汉石桥湿地公园,为北京市残障学校的小朋友们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公益音乐会。笔者全程录制了这场音乐会,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了那木音乐团队的故事。自然中的珍贵声音、音乐人与残障学校的小朋友们亲切交流、环保志愿者向小朋友们讲述气候变化知识,这些精彩的音响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得到了专家、环保志愿者和听众的一致好评。
借鉴中国传统美学特点制作广播特写
中国传统美学素来讲求“天人合一”“气韵生动”。著名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曾经谈到,中国传统艺术是一种线型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化空间为时间,呈现生命的时间音乐之美。受此启发,笔者试想能否借鉴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制作广播节目?通过语言、音乐、音响的有机组合,为听众营造一种如赏“声音水墨画”的体验。
作为国内首场完全不用扩声设备、不用电声乐器、纯户外自然状态中演奏的湿地音乐会,一边是鸟鸣、蛙叫、溪水声此起彼伏,一边是古筝、笛箫、口弦琴乐声悠扬,自然的湿地之声与中国传统乐器巧妙融合,成为广播节目的宝贵音响素材。此外,节目注重“化繁为简”,用自然音响、中国传统音乐代替解说,力求每一个音响的运用都恰到好处,都能构成生动的场景,传递出丰富的信息。
节目一开始,是夜鹭、流水、蝉鸣等自然音响,志愿者简单几句话交代音乐会的时间、地点、背景。随后器乐声渐起,听者被瞬间带入节目所营造的独特音乐空间里,随着音乐的起伏,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黄昏湿地图”。
借鉴中国传统水墨技法 用声音作画
广播人如何用声音“作画”?这是笔者在制作这期节目时反复思量的问题。最终,节目设计上,以音乐为“脉络”,用自然音响、人物访谈做“血肉”,尾声则为听者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
在音乐的调用上,节目非常注重节奏。优秀的艺术作品,节奏很重要,音乐如此,广播特写亦如此。舒缓起伏,让听众的情绪随音乐而动。在重视节目节奏的同时,保证整期节目也就是整场音乐会的完整性也很重要,既有艺术家和小朋友们的互动,也有音乐会结束时一切归于平静的场景,使听众既像在收听一期广播节目,又像在欣赏一场户外音乐会。需强调的是,节目尾声部分历经数版,最终选用此版。结尾的旁白:“夜幕降临,人群渐渐散去。汉石桥湿地公园重新回到那片宁静中。”自然音响渐弱结束。如此处理是希望如中国传统水墨画一样,通过“留白”,使听者浮想联翩。
用中国元素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追溯每一件传统乐器的起源,无不来自于先民对自然的崇敬与模仿。从事音乐广播节目主持、制作多年,笔者一直希望可以向听众充分展现传统音乐的魅力。幸运的是,这次湿地音乐会的音乐恰好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与审美特点表达了出来。这些音乐人以湿地为舞台,让古筝、笛箫、口弦琴等乐器与自然音响和鸣,通过意境和意象的双重营造映射出中国艺术之美。节目的音乐作为主题的重要表达形式,让听众在短短十几分钟的节目里感受湿地之美,同时也欣赏到了美妙的跨界音乐作品。
如果说中国传统音乐是这期特写漂亮的“外衣”,那木的环保故事则是这期节目的灵魂。笔者坚信,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嘉宾背后都有足以打动人心的故事,关键是你如何让对方讲出来。笔者的办法是“听”,不是“问”。多年的采访经历使笔者养成了一种习惯,静坐一旁,听嘉宾把故事说完。在那木的口中,从采录下的风的声音,到感受风的律动、聆听自然之声,音乐的“种子”可以埋进听众的心里。在那木的故事里有困难、有挫折,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更有对梦想的坚持、对信仰的坚守。将这种珍贵的“共情”作为素材取舍的依据以及节目节奏的依托,使这些朴实动人的故事成为节目创作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
中国传統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艺术源远流长。制作这期广播特写的大胆尝试,让笔者更加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希望我们做出更多创新探索,用中国元素讲述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艺术之美、中国广播之美、中国人的心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