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表现性任务设计策略谈

    陈海波

    [摘要]表现性任务是一种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进行外化表现的学习形式,它能有效促進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表现性任务的设计要凸显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具有创意性,并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等。这样,表现性任务才能被学生喜欢,才能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表现性任务;核心目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22-0027-02

    何谓表现性任务?所谓表现性任务就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有相应的建构反映、行为表现或者作品形成的任务等。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性任务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快慢。因此,教师要注重表现性任务的优化设计,以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

    一、凸显语文的核心教学目标

    核心目标是指具有课程核心地位、持久价值的目标。核心目标主要指向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统编语文教材在编排的时候把核心目标以语文要素的形式,按照由浅入深的规律进行编排,并细化在每个单元的课文中。在表现性任务设计时,教师要聚焦文本中的语文要素,并结合文本特点.学生学情等,设置表现性任务,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如,四年级上册的《观潮》一课,作者以层次分明的结构和丰富的想象把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怎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呢?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阅读任务:

    1.画一画。边阅读边想象,找出文中描写钱塘江壮观景象的词句,反复品读,并借助想象把钱塘江大潮的形状变化画出来。

    2.比一比。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并让学生思考:“假如自己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自己会从哪些方面来写?与作者相比较,在表达上会有哪些差异?”阅读时,把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新鲜语句找出来,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感受。

    3.我来写。教师播放海边潮涨潮落的视频,并让学生结合想象写上几句话。

    这个表现性学习任务,不仅可以使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课堂中得到有效落实,而且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以外显的形式表现出来。钱塘江大潮视频的播放,不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与作者在表达方面的差异,而且在欣赏品味中积累了语言;在“我会写”环节中,学生能够把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读写经验与语言表达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二、注重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

    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是有用的,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问题,以凸显出其现实价值和实用功能。

    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共有《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是围绕“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一人文主题进行编排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个语文要素编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理解、感悟文本内容,从而使中华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基于本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以及课文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表现性任务。

    1.我是小小设计师。整体阅读,通读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想想自己会怎样向别人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自己的设计表现出来。

    2.我是创意编写员。小组合作,收集我国民俗文化方面的资料,编写“中华传统文化”小报。

    3.我是文化宣讲员。自制手抄报,并向大家介绍我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比一比谁宣讲得最好。

    需要指出的是,当以“小小设计师”的形式对优秀文化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让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并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重点段落介绍时,教师要紧扣“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个语文要素,让学生把优秀文化的特点清楚具体地讲出来。这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任务设计要有创意

    在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时,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经验的迁移和运用。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教师要有创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里的“有创意”主要指的是学习内容新鲜有趣、学习形式活泼新颖,具有个性化、情趣化等,这样的学习任务才会被学生所喜欢。

    如,四年级上册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情节的发展特别紧凑,人物的言行举止特别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思辨。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不能过于简单,否则学生对文中人物的评价很难走向深入,尤其对他惩治巫婆乡绅的事情会缺乏理性的思考,感受不到人物言行与人物品质之间的联系。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复述课文的时候像背课文一样,根本无法发挥出文本应有的教学价值。基于此,教师就可以设计出充满创意的学习任务。

    1.理一理。自由读课文,梳理出故事的重要情节,并对事件进行标注。

    2.猜一猜。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西门豹的相关语句,猜猜他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评一评。通过阅读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评价一下西门豹、乡绅、巫婆这些人物。

    4.演一演。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情节,和同学合作演一演这个故事。

    在这个表现性学习任务的引领下,学生的阅读目标明确,参与的积极性高,获得了对人物形象的真正理解。这就为简要复述课文这个语文要素的落实提供了条件。

    四、明确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结果需要用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洁、明了,不可过于复杂,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怎么做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等。

    如,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一文,故事想象奇特,人物形象鲜明。教学时,怎样才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神话的这种特点呢?为此,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表现性任务。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个神话故事中最为神奇的是什么。

    2.按照“神奇的五彩石”“神奇的人物”“神奇的环境”的顺序进行探“奇”活动,说说神奇在什么地方。

    3.合作学习,从文中找出描写神奇的相关词句,圈一圈,读一读。

    4.合作交流,分享学习成果。

    在案例中,由于任务指向明确,所以学生在读后立即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怎样做等;同时,在学习分享中,深化学生的认知,提升了语文学习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表现性任务的设计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智慧,使表现性学习任务与语文核心目标相匹配,并能根据学生学情展开,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建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表现性任务的教学价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编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