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RGS机制下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赵冰 康伟民

    摘要:制定适应DRGS收费改革形势下的一个科学合理适合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新政策逐步细化,分块理解,并对医院病案科、医保科实际工作进行调研。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掌握了DRGS的核心要素,使学生掌握DRGS的核心技术[1],适应医院的新医保收费制度和绩效考核。人才培养方案更合理,让同学们与时俱进,增强了专业综合技能,提高了岗位胜任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DRGS;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6-0075-02

    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意见》,接着国卫办下发《关于加强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通知》,从2019—2020年国家DRGS支付改革的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国家医保局也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方案,可以看出国家推动DRGS的意志和决心。我校2012年创办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创办之初,专业的培养方案定位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上,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发现对于大专起点的学生想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若单纯的培养醫院信息系统的应用又过于简单,近几年我校经过了解行业需求并结合国家医院各项改革方案,我们发现国际疾病分类、病案质控、病案信息统计才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灵魂,今年的疫情更是告诉我们医疗大数据统计的重要性,为了帮助病案学子们更快地进入角色,更好地掌握病案管理技能,我校于2019年重新修订卫生信息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将国际疾病分类、临床医学、数据库应用技术、病案信息学、医院管理学作为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新一代的病案人。作为新一代的病案人必须掌握疾病学的意义和深度,并掌握病案信息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核心技术,并能够掌握DRGS的最新分组原则,开拓更广阔的职业空间。具体方案如下: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人才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一定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的专业知识及相关技术技能,能熟练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国际疾病和手术操作进行编码,病案质控、信息安全等基本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能够从事病案信息管理、卫生信息统计、卫生行政事务管理、医院信息系统操作等工作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在专业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2.1素质

    具有健康的心理、体魄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多项运动本领,养成良好的健身与阅读习惯,良好的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或爱好;具有崇高的理想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法律意识,身体状况和心理素质良好,适合履行基层医疗工作职责的需要;具备诚实守信、严肃谨慎的工作态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科学严谨的学风;能够运用计算机、外语的基本知识,掌握独立获取、分析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具备基层医药管理行业第一线复合型人才的技能,能够从事医药卫生行业中卫生信息的收集、处理、管理和服务等工作。

    2.2知识

    掌握医学信息学和数据库应用技术基本知识;掌握病案信息管理、疾病分类、医院信息统计知识和技术方法;熟悉计算机应用和网络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掌握相应岗位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安全操作规程;熟悉病案信息管理、医院信息统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基础医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基本知识。

    2.3能力

    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具有应用卫生信息系统开展卫生信息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具有病案信息管理、疾病手术分类编码能力;具有开展医院管理统计、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具有数据库应用和管理、卫生信息系统维护的初步能力;具有计算机硬件设备维护、网络基础设施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交组织能力;具有不断获取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信息的能力。

    3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三部分,每部分均有其明确的教学目标任务,并有多门课程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围绕专业课程的要求而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拓展课程和综合技能课程为职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素质保障。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是以体现完成卫生信息管理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应用为核心的,同时也有辐射相近岗位和发展岗位群的工作内容要求。专业课程中尤其突出与岗位工作任务匹配的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并把它们作为专业课程的中心内容[2]。

    3.1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形式与政策、就业指导、军事训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列入公共基础课;并将思政专题教育、生命教育、大学人文基础、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创业基础、医学遗传学、医学心理学和伦理学、医学相关法律常识列入公共基础选修课。

    3.2专业课程

    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并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贯穿专业技能。

    (1)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医学概论、卫生统计学、医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卫生法律法规、流行病学、预防医学、信息系统工程。

    (2)专业核心课程:临床医学概论、数据库应用技术、医院管理学、医学信息学、病案信息学、国际疾病分类、手术操作分类。

    (3)专业拓展课程:医学文献检索、卫生经济学、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维修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卫生信息管理综合实训。

    3.3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课主要包括实验、实训、社会实践和实习等。实验、实训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附屬医院或相关协作医院相应科室完成;社会实践由学校组织,利用寒、暑假在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行政机构等开展完成;实习要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关要求。社会实践由学校组织,在教学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场所(机构)进行。注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志愿服务和专业实践活动[3]。

    4教学方法

    加强以人为本的医德教育,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开展以问题、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开展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育。

    设置课程的教研室组织实施,制订较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学生要在学校内完成两年的专业理论教学以及相关实验、实训课程。第三学年的实习在校外合作基地进行10个月以上完全工学结合的实习,毕业理论考试在学校完成。

    (1)采取2+1的人才培养思路。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制订科学、实用的教学计划。学生在学校内完成为期两年的公共基础知识学习、医学基础和专业理论学习以及相关实验、实训技能学习。第三学年在医疗机构进行为期10个月完全工学结合的实习,实习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考核[4]。

    (2)采取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方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讨论、启发式、互动式、角色扮演等不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并提高自学能力,通过自习、讨论、答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利用数字图书馆、知网、万方和维普查找医学文献,并利用电子书等网络资源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既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又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5结语

    时代的进步,要求培养新一代的病案信息管理人才,并能够适应国家医保改革的人才。当前,病案管理人才不足,行业对病案信息管理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我们将继续探索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建更系统化规范化的培养模式,提高病案信息管理人才的职业素质,应用技能,准确使用行业标准,规范操作技能,进一步提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让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有更好的就业前景,促进病案信息管理产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洁,李媛媛,李菁,等.按病种管理背景下高职院校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4):33-36.

    [2]王宁,邢春国,段沁江,等.建设病案管理实训基地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病案,2016,17(2):4-6.

    [3]周呈武,孟庆鸣.浅谈构建卫生信息专业学生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8):194-195.

    [4]马茹君,汪长如,孙国梅.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方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8):1193-1194.

    (责编:杨梅)

    作者简介:赵冰(1970—),女,吉林白山人,硕士,主任医师,从事教学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