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民歌教学初探

    钱萍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21)-20-037

    作为我国艺术中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我国已采集到的民歌数目大约可达到三十万多首,相较于其他音乐类型,也可称得上是浩如烟海。民歌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它多以人民群众为基础,产生于日常生活与劳作中,其中蕴含着人民群众的劳动与知识成果,因此它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反映,更是当时社会背景大环境的写实。除了源远流长世世代代相传的民歌外,还有在新的历史中不断产生的新的民歌,作为我国人民文化的宝贵财富,小学音乐课民歌教学的进行对于小学生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注重民歌的教学。

    一、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是一种借助声音来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的艺术,要想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民歌欣赏,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素养的同时,还需加强文学修养。在各种民歌作品的导入、分析、讲解中努力做到恰如其分。欢快活泼的民歌歌曲要用轻松愉快的语言来导入;忧伤哀婉的民歌歌曲可用深沉凝重语气来导入。如果教师在语言上能做到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甚至用喜、怒、哀、乐的表情来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这样才更具感染力。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

    二、引导学生了解民歌

    只有进行了了解,学生才能进行更好地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几千年来历经各个朝代发展演变的历史。从古至今,民歌一直紧密地伴随着人民,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记录着他们的历史。在民歌中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作为中华儿女,应了解我国灿烂的音乐文化,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艺术,使民族艺术的光辉永存。通过了解民歌的内涵和意义,一种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就会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情感共鸣,并有了积极探索民族音乐内涵的动力。同时还应让学生明白民歌是我国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使学生从心理上热爱民族音乐,增强对民族音乐的感情。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与民歌的关系,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应当从民族的音乐文化中挖取瑰宝,找寻民族的本源。

    三、选取合理的民歌作品

    教材内容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如果作品本身平平淡淡没有表现力,那么学生的感受也将无从获得。特别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适量及合适的方法,使民族精神教育的渗透起到润无声的效能。因此选用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必须符合音乐艺术的一般美学标准,在内容上应当与学生的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在旋律、节奏上应当与当代学生的审美特点有一定的相融性。

    四、将民歌联系到生活

    民歌的产生与民族的生活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不同地域文化传播、交融以及生活变迁的历史写照,是民族繁衍生存之树的根茎。我们在教学中要切实把民歌与民族文化习俗联系 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民族音乐的文化功能。例如当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各民族独特风情的时候,可以把民族节日与相关音乐结合起来。任何歌唱艺术风格和特点的形成都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语言、性格、爱好、文化传统及其所处地理环境等因素分不开。

    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

    在民歌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课外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有关民歌欣赏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民歌相关的实物等),鼓励学生学唱一首民歌, 并了解其背景、文化等,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民歌带来的乐趣和美感, 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内音乐教师切忌把民歌欣赏课上成音乐理论课,应该让乐与情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

    六、结合民歌与其他音乐类型

    民歌风味独特,听起来淳朴又接近生活,但由于缺少流行音乐的影子,为民歌的欣赏教学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民歌的传承性和影响力是无可取代的。民歌像宝贵的绿色生态食品一样,质朴、本真、能打动人心。为了能抓住学生的心,要紧跟时代潮流,为民歌注入流行元素。让学生感受经典与现代一脉相承的气息,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如果没有优秀经典的民歌,也就没有中国新民歌的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适时地欣赏和交流都会给教学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些渗透着流行元素的民乐深深地影响了学生,让他们心目中的老古董。开始焕发出炫目的光芒。

    现如今,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民间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无论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提高学生音乐能力的角度来看,民歌的学习都是不容忽视的。以上六点的措施希望对于音乐教育工作者们能够有所帮助,也希望更多的儿童能够通过我国的传统民间歌曲中得到审美享受并产生兴趣,将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下去。